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年龄对结果反馈时间点适宜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维轨迹追踪任务探讨年龄对结果反馈(KR)时间点适宜值的影响。抽取150名右利手的18~22岁、35~39岁、60~64岁各50人,分为3组(每组男女各25名)。三组受试者分别在5种KR反馈条件下,练习两维轨迹追踪任务3天,每天练习30次。第3天练习结束后休息10min,3组受试者进行无KR保持测试。一天后,再进行无KR的保持测试。结果显示:(1)年龄影响延迟KR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2)年龄与KR时间点适宜值存在相互作用,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年龄与KR时间点适宜值之间呈现U型关系,即延迟4s提供KR利于中年组个体自身觉察错误能力的形成,而即刻提供KR利于青年组和老年组个体自身觉察错误能力的形成。以上结果还提示,自身觉察错误能力形成发展的趋势与个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任务性质、结果反馈时机与运动技能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键盘敲击任务探讨任务性质、结果反馈时机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将100名右优势手大学生随机分为开放性和封闭性任务组(男女各25名),两组分别在5种KR条件下,练习开放或封闭任务3天,每天练习108次.第3天练习结束后休息10min,进行不提供KR的保持测试10次.24 h后,进行无KR保持测试10次.结果显示:(1)在封闭性运动技能学习中延迟KR更有利,而即刻KR促进开放性运动技能的学习;(2)提供KR的适宜时机受任务性质影响.与开放性技能相比,操作封闭性技能时,提供KR的适宜时机应延迟.  相似文献   

3.
采用键盘敲击任务探讨学习者主观估计错误活动、结果反馈时机(knowledge of results,简称KR)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抽取90名右利手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主观估计无KR组、主观估计及时KR组、主观估计延迟KR组,算术活动无KR组,算术活动及时KR组,算术活动延迟KR组(组间性别均衡设计).主观估计错误活动组在练习间以口头报告的形式评估自己刚才操作总时间的误差,算术活动组按照实验员的要求进行数字算术口头运算.无KR组不提供KR,及时KR组在主观估计错误活动或算术活动后即刻获得KR,延迟KR组则延迟4s获得KR.第1-2天,6组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分别练习,每天练习108次.第3天,练习后,休息10min,使用原任务进行保持测试10次,要求受试者每次测试后口头报告自己操作的总时间.第4天,使用原任务进行保持测试10次,要求受试者每次测试后口头报告自己操作的总时间.结果显示:(1)练习后从事主观估计错误活动,并能及时获得KR的学习者,保持测试的绩效最好;(2)主观估计错误活动影响提供KR的适宜时机.  相似文献   

4.
不同练习量对结果反馈时间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维轨迹追踪任务探讨由于练习量不同导致的技能熟练程度的差异对结果反馈(KR)时间点的影响。结果显示:延迟KR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与练习量有关;随着运动技能熟练程度的提高,提供KR的适宜时间点向后延迟。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维电脑追踪任务,探讨个体技能熟练程度对反馈频率适宜值的影响作用.96名右利手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低练组和高练组(每组男、女各24名).首先,高练组受试者在100%反馈频率条件下练习2天,每天练习36次;同期,低练组受试者不进行练习,2天练习结束后,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练习量的练习,高练组受试者和低练组受试者之间形成了动作技能熟练程度的差异.此后,两组受试者分别在25%反馈频率、50%反馈频率、75%反馈频率、100%反馈频率条件下,连续2天练习两维复杂电脑追踪任务,每天练习36次.第2天练习结束后休息10 min,两组受试者进行无反馈保持测试.24 h后,再进行无反馈的保持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获得阶段,两组受试者的操作绩效随反馈频率增加呈提高趋势;50%反馈频率有利于高练组受试的动作技能学习,75%反馈频率有利于低练组受试的动作技能学习;个体技能熟练程度与反馈频率适宜值存在交互作用,与低练组受试者相比,高练组学习动作技能时应适当减少反馈频率.提示,个体技能熟练程度影响反馈频率适宜值;技能熟练程度较高的个体学习动作技能时,应适当减少反馈频率.  相似文献   

6.
任务复杂程度对反馈频率适宜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维简单和两维复杂电脑追踪任务,探讨任务复杂程度对反馈频率适宜值的影响.96名右利手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组(每组男、女各24名).两组受试者分别在25%相对频率(提供反馈的练习次数占总练习次数的25%,简称反馈频率,下同)、50%反馈频率、75%反馈频率、100%反馈频率条件下,连续两天练习简单或复杂任务,每天练习36次.第2天练习结束后休息10min,2组受试者进行无反馈保持测试.一天后,再进行无反馈的保持测试.结果显示:(1)练习阶段,两组受试者的操作绩效随反馈频率增加呈提高趋势;(2)50%反馈频率利于简单任务的技能学习,75%反馈频率利于复杂任务的技能学习;(3)任务复杂程度与反馈频率适宜值存在交互作用,与简单任务相比,操作复杂任务时,应增加反馈的频率.以上结果提示:当信息加工负荷较小(如操作任务较简单)时,减少反馈频率利于技能学习;而当信息加工负荷较大(操作任务较复杂)时,频繁反馈利于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7.
错误结果反馈对追踪任务学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脑追踪任务探讨错误结果反馈(KR)对运动技能学习迁移的影响.抽取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正确KR组、错误KR组、混合KR组(组间性别均衡设计).在第1-3 d,3组受试者练习时分别获得正确的KR、错误的KR,或者获得25次正确KR后,再获得25次错误KR.正确的KR是每次追踪误差的毫秒数,错误的KR则是正确KR数值+10 mm.在第4 d,3组受试者分剐在无KR的条件下,用原任务进行保持测试10次,之后再操作两个迁移任务各10次.显示:KR在一致性时机任务和电脑追踪任务中的作用机理类似,当可以获得KR时,学习者将它作为觉察和纠正操作错误的信息源:错误KR会带来迁移测试绩效的偏差.提示:学习者形成自身觉察错误能力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关键,实践工作者应根据运动情境的特点,合理地提供结果反馈,以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观察使用计算机追踪任务探讨任务性质、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72名受试划分为开放性任务学习组和封闭性任务学习组,然后再根据观察学习+身体练习比例将受试随机分为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组、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组、以及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组,进行为期3 d的计算机追踪任务学习。第3 d学习结束后,对所有受试进行即刻测试2、4 h后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结果显示:对于封闭性任务技能学习而言,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的比例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好于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的比例和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的比例;对于开放性任务技能学习而言,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的比例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好于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的比例;使用相同比例条件下,封闭性任务技能的学习效果好于开放性任务技能。  相似文献   

9.
运动技能的内隐学习与分心练习—对应激的抵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抵御应激对运动技能水平发挥的影响,研究以轨迹追踪任务为实验范式,将32名被试分4组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为期12d的练习,并比较了各组在两种应激条件下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对于复杂的操作任务,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有效。分心练习所获得运动技能较少受应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的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不同年龄者追踪任务技能学习的影响.将受试(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各36名)随机分为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组、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组、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组,进行为期3天的计算机追踪任务学习.第3天学习结束后,对所有受试进行了即刻测试、24 h后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结果显示:1)高中生和大学生使用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的比例所获得的追踪任务技能学习效果好于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的比例和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的比例;2)小学生使用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的比例所获得的追踪任务技能学习效果好于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的比例和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的比例;3)在同一种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条件下,高中生和大学生追踪任务技能学习效果相同,但都好于小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有学术素养的体育院校学报编辑当充分了解体育学科的特性,谙熟体育院校学报的办刊状况与学术水准,肩负起引领体育学科学术发展方向的责任,积极引导体育学科学术争鸣的动向,善于扶持体育科研园地中的学术新秀,努力倡导体育科研中的学术创新,坚决反对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行业流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研究方法,对上海体育学院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行业流向进行分析和比较。研完表明.我院毕业生仍以教育系统和各类相关事业单位为主:到普教、新闻、公安武警系统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到医疗系统的就业率较低;参加考研、第二学位人数持续上升;非上海生源总体就业率高于上海生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访谈和个案分析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体育社团的运作方式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社团联合会与体育部“双重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体育社团的发展,体育社团的多种组建方式为体育社团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体育社团将是大学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联合式”体育社团组建方式是“体教结合”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4.
邱妙云  李勇俊 《精武》2012,(26):87-88
本文阐述了绿道体育健身环境概念和特点,提出建设绿道体育健身环境的最大效益、相对独立和分散集中的规划原则以及层级建设模式,阐述了绿道健身环境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中国传统武术话语权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传统武术话语权式微问题的主要表现,即本质功能淡化、表层利益化严重、媒介记忆影响受众现实的真实性、媒介记忆受大众审美的影响等。进而提出话语权提升策略:传播主体方面,由"走出去"转为"互动化";受众方面,提高审美能力;媒介方面,关注社会记忆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形成了以社会精英体育思想研究为线索的循规性书写形态、以社会体育思潮研究为中心的话语性书写形态、以多元理论视角解读体育思想为路径的建构性书写形态3种逻辑脉络,构成了我国当代体育思想史研究的学术图景.我国体育思想史研究应进行逻辑重构,不断地扩张、分化和重组问题域,实现研究范式和理论自觉的自主性建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探讨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结构特点,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并检验量表.结果表明:目标与方向感、掌控环境、调控情绪、自我接纳、胜任感、自主性、自我表现,这7个维度能够很好地解释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模型;经信效度检验,该模型内在质量理想,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评价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不良趋向,但降低了武术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体育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体育院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意义,探讨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原则,选题内容以及实施特色数据库建设所需的内外部条件支持等。  相似文献   

20.
软实力发展对于冰雪体育的发展同硬实力一样至关重要。本文以我国冰雪体育发展软实力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我国冰雪体育优势发展为出发点,本着理性分析与长远发展的原则,客观认识我国冰雪体育软实力发展现状,为我国冰雪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研究认为:政府应加强规划与宣传,加强改造,打造我国冬季项目的亮点与特色,协调处理政府、赛事、市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