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有如下四点思考,从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规则的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构奖励、客观的科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有如下四点思考,从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规则的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构奖励、客观的科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孙莉莉 《语文天地》2014,(32):33-34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真正卓有成效的还是要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实践,教师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有着怎样的教学评价和优化策略呢?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讨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氛围,让学习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相互督促、共同进步。为了学生的学习,我们应该建立一些学习的机制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互动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和合作中开展自主的知识复习和探究。现在初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个问题,给学生分配好合作小组,提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彼此间的默契,在合作中有着竞争,通过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方式,让每一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
新教改要求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就是学生进行群体思考的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识,还可以在辩论中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另外小组合作过程中,所有学生均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促使了学生在竞争中学会表达、倾听以及协作。下面本文就对小学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所有的教育者都感觉到了新课改带来的好处。新课改倡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教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教学变得有生命、有活力。但很多时候,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常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不当会导致合作失意。本文主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点和一些不足之处及解决对策,与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7.
毕钰婷 《考试周刊》2014,(13):104-105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境况令人担忧,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值得广大学者和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合作性学习初探——新课标英语的小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过去学被动接受,大量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小组(group)或小团队(team)中展开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的产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特征,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怎样建构合作学习小组以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白金玉 《四川教育》2014,(11):33-33
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也能提高课堂效率.【案例】:“用简便方法计算”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88×125”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简便方法.学生有的简化为8×125×11,有的改成8×125+80×125,有的变化为(88÷8)×(125×8),不同的计算方法都达到了“简便计算”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就是目前被广大学者和教师普遍重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让学生在小组(小团队)中展开学习,互相交流和帮助.笔者通过对实际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总结,发现其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系统论述,以提高合作学习的实际效率.  相似文献   

12.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小组学生全体参与并开展学习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步伐,小组合作学习受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与合作的精神。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小组合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入手,对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展开讨论,旨在提高小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做到:构建互动型的师生合作关系,构建和谐有效的学生合作关系,让合作小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定义 合作式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以其在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成为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或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地促进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的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般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主要形式.本文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合作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采用合作学习,主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共同发展.合作学习需要合理构建合作小组,精心设计讨论话题,科学建立评价机制,优化模式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7.
合作学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取灵 《教育艺术》2006,(9):45-45,44
合作学习是基于发展学生个性,强调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组际、师生间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8.
蒋旭东 《考试周刊》2011,(89):177-178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理论来源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其目标是通过集体的力量,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对学生参与过程的诊断和评价,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那么到底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又怎样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课堂的教学随之出现了能充分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多样性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知识.加深了理解,学会了倾听和表达,为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需要注意: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合理地进行成员分工,教师还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这样,小组学习的开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探索性,有时甚至不假思索就能回答;有的问题虽有思考价值,但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学生对不同想法根本无法提出有价值的独立见解;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不明确,或者部分优生"一言堂",或者大家一哄而起……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1)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2)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3)培养倾听的学习能力。(4)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