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飞  谭竹 《数学教学》2013,(12):7-10
一、案例赏析案例1:有理数案例说明:本案例是有理数第一课时,课堂以各个活动为载体,每个活动基本按照学生自主求解一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点评的模式展开.题目下面有做题的空隙,由于版面原因删去了.  相似文献   

2.
我们建议学校在安排课时的时候采用7:2:1的比例,即70%的课时要用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20%要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将单元内的知识结合起来,做一些小型的探究,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最后10%的课时用来进行一些大型的探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魏立红 《甘肃教育》2006,(10B):62-62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1)课时内容:包括整个课时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切内容。(2)任务与要求:包括课时教学中让学生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与目标,以及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时所要遵守的规定。(3)准备部分:为教学内容而进行的基本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授课内容:New Standard English《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三册 Module 6 Abilities Unit 1 Can you run fast.?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5.
年级:八年级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喜欢舞剧音乐、舞剧选曲,乐于参与音乐活动。2、能力目标:通过聆听音乐,能够辨别乐曲的不同情绪和风格。3、知识目标:学习舞剧的有关知识,了解柴科夫斯基的生平和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6.
王秀琳 《课外阅读》2010,(11):107-108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牛津7B Unit 5 Abilities Grammar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讨论在日常生活我们能为他人所做的事情。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通过学习can和could表示现在和过去能力和可能性,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拟定数学教学目标的目的   数学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每课时最终应实现的目的。它表现在通过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良好个性。   二、准确拟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1每课时教学目标可分为四类:智能教育目标,技能教育目标,能力教育目标,个性教育目标。每一类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初步掌握、牢固掌握、熟练掌握”,“初步理解”等。   2制定每课时教学目标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应把每一课时的知识与单元知识综…  相似文献   

8.
夏冬虎 《江苏教育》2007,(14):69-69
“秒的认识”这堂课,我放在两个场地进行。前半课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关系:后半课时,在操场与体育老师共同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单位“秒”。以下是后半课时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协助学生试探个人的家庭情感生活;协助学生学习处理家庭生活的技巧。   适用对象:小学中年级至中学   教学时间: 1~ 2课时 (依学生人数而定 )  教学准备: 1.十二生肖图片若干张 (按班上的人数定 ); 2.教室的桌椅安排成圆形。   教学过程:   一、教师首先说明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方式,然后由第一位学生抽一张生肖卡,从背面选一问题,大声念出 (停 2秒,让其他学生也思考 )并回答。其他学生可以发问,或给予回馈。后面的学生抽到与前面同学抽到过的相同生肖及问题时,尽量选没有被回答过的问题。依此步骤,学生轮…  相似文献   

10.
1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需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酶的发现和概念以及酶的特性;第二课时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测量气温》是《变化的天气》单元中的第二课,教材中只编排了“测气温”这一个主题活动,教师用书中的课时建议是2课时:第1课时进行气温的观测和记录,第2课时进行数据的处理。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况且一天中的气温观测和记录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进行,因此教学中,我运用《科学拓展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拓展指南》”)的“助学、评价、科普”三大功能,将教材和配套教辅书结合起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设计说明:本课时是学生学习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W here is the Science M useum?”以后设计的一个复习课活动案例。教师以外国小朋友Sarah和M ike来家乡奉化观光为主线,创设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英语表达、交换信息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复习及拓展、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课时说明:1课时学生情况说明:六年级学生活动步骤:W arm ing-up:1.Greetings.2.Sing a song“How do you go to school?”.3.Free talk: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bike.Som etim es I go by bus.W hataboutyou?犤歌曲与自由谈话围绕上学的…  相似文献   

13.
[教例]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在旧社会,资本家是怎样和帝国主义,地主阶级相互勾结,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榨的。2.学习领会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3.朗读训练。教学正点: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教学难点:资本家是怎样残酷剥削农民的。课时:3节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朗选第一段,思考:1.这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民运了很多米进城来染)2.从哪些词语看出米多?广横七竖八”说明运米的船多;“船身压得很低”说明每只船装的米很多;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横七竖八”不仅形容船多,而且…  相似文献   

14.
活动主题:《奇妙的圆》活动时间:二课时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或现象,并知道这些圆形物体或现象的作用。2.通过自主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3.通过分组活动和交流,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活动准备:课外搜集一些有关圆肜的物体或现象;每小组一份表格;各小组研究所需要的材料。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是继“世界第一大洲”后,使学生学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第二节课,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地形”这个要素时主要方法和使用学习工具的指导。本节内容可分三部分:“亚洲地形特点”、“亚洲地势特点”、“亚洲河流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本节课时为2课时。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广告语言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处理的能力,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活动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准备阶段第二课时:展示成果阶段第三课时:评价与反思阶段活动准备:(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初中信息科技教材共有8个项目活动,每个项目活动安排2~4课时,强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巩固和发现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6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项目活动中,达到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能力的目的,仅4课时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至少有2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那么怎样组织好“实践活动课”教学呢?经过实践和探索,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华宁县宁州镇示范小学在“减负”中,坚持“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的原则,推行了“六减”、“四增”。推行“六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减时间。严格控制学生进出学校的时间。规定学生早晨7:20以后进学校;中午2:00以后进学校,下午一、二年级学生4:00以后离校,三至六年级学生5:00以后离校。改变了以住加班加点死苦硬拼的局面。减课时,周课时控制在26节以内,周活动总量不得超过30课时。减教辅资料。按《课程方案》开设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社会、劳动和体育9门课程,教师不…  相似文献   

20.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全文安排2课时,本课是第1课时。这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积累词语;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