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标数学教学有新的课程观;新课标数学教学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合作与交流,重思想教育;新课标数学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的使者。  相似文献   

2.
评课就是有关专家、领导或其他教师对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传统的评课重教师、轻学生,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力、轻情感,重选拔、轻发展。新课改的评课,重学生,重过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做到四重:即重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亲近数学;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去创造数学;重实际运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践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学应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坚持面向全体,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努力为学生设置适宜的学习场景,按照重感受、重创造、重想象、重表现、重实践、重发展的原则展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算法,更要重算理;重结论,更要重过程;重直观,更要重抽象;重课本,更要重实践:优化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展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转变,即: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思维过程;由重"传授"向重"培养能力"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7.
开展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转变,即: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思维过程;由重"传授"向重"培养能力"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摄取知识培养解决问题,将是我们今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攻方向。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形成新型的教学观,实现由以往的重教转向重学,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重继承转向重创新,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相应的形式、方法启发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激情。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9.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审题不清,解题计划能力不强,执行解题计划能力不强,监控评价能力不强。导致学生解题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重数量而轻质量,重思维而轻计算,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整体而轻细节,重技巧而轻常规,重解题而轻总结,重模仿而轻独创。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让学生学会讲题目。  相似文献   

10.
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重感悟,提高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水平;重精讲,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重积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重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数学作业只是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也仅限于学科知识,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表现出"六重六轻":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轻思维;重规范,轻多样;重学科,轻花样;重书面,轻口头;重记忆,轻创新。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因此,数学作业应成为学生走向知识  相似文献   

12.
余成武 《文教资料》2008,(19):104-10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如今语文课堂教学却普遍存在如下一些弊端;一重学生提问,轻教师筛选;二重课堂气氛,轻方法指导;三重学生答案,轻教师总结;四重模式,轻实效.本文就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间的关系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黄文 《考试周刊》2008,(7):20-21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在科学发展现的指导下,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知识、能力、身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协调好诸多因素.选择出更具合理的教学策略,即由重知识传播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教育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焦点是针对传统教学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外因轻内因,重模仿轻创造"的不足进行改革。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是个重大课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一、教师角色的转换,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了舞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知  相似文献   

16.
付存生 《西北职教》2009,(10):26-26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重知识、重传授、重结果,而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学习则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它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语文学科涉及到学生的书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表达等诸方面,所以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曾诚 《成人教育》2004,(11):34-35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重发现,重过程,重主体,重实践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着眼于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注重提高问题的探究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和亲自实践来获取知识,旨在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小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要重语言,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重体验,让评价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见证;重竞争,让评价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载体;重情感,让评价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阳光.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重参与,重体验,重语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陆建国 《小学生》2012,(11):46-46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