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广播电视学要突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学是以我国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及其运作现律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科。它既是一门新的学问,又具有民族的历史的特色。它的建立,不仅将以其深刻反映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内在联系与运行规津的理...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对原有广电体制的冲击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产生之初,新中国国力贫弱,资金有限,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集中财力,动员社会资源支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方面,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播电视事业也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政治保证.在这种政治经济背景下,形成了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直接行政管理模式和单纯依靠国家拨款的经济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广播电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原有的广播电视结构和体制存在的弊病日益暴露出来。1.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赵玉明 《现代传播》2007,(4):104-108
广播电视是20世纪问世的传播工具.中国的广播事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电视事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对广播电视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经过近8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众多教学研究者的悉心钻研,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已逐步建立起来,成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4.
试论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粒子时敏(一)什么是广播电视学?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学?它的基本属性、本质特征是什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理论。经过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的实践、认识、探索和比较,我们...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的结束和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的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有着以下四个特点:首先,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是由国家主办经营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广播电视事业虽然面临新的发展问题.但广播电视事业由国家主办经营的根本原则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6.
正广播电视协会的职能是由协会的性质决定的。广播电视协会虽是社会团体,但是业务范畴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与经济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在业务职责上有很大区别。协会的工作方向应该是团结全国广播电视工作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服务。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作为社会团体,经过近30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是社会组织,但在某些方面、某种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今年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诞生50周年的大喜之年,改革开放事业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中国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也走过了50年风云曲折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20年来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电视工作者需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从而对我们献身的事业有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认识;更需要通过审视广播电视的发展轨迹,把握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而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的必由之路。为此,本期新辟了一个栏目“50年回眸”,陆续刊登一些反映和总结广播电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工作50年发展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电视不仅仅是一种事业,而且是一个产业。它不仅具有舆论宣传的喉舌职能,还有重要的社会属性和经济职能。因此,把广播电视作为一门新兴的重要产业来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弘扬先进文化,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对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谈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1992,(5)
1、中国国情与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 2、改革开放十三年的广播电视 3、九十年代深化广播电视改革的思路 4、发展商品经济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的战略性思考 19、农村广播电视网的管理与发展 20、有线电视的管理与发展问题研究 21、广播、电视广告与社会 22、广播电视高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和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联合举办的“高新技术与跨世纪广播电视的发展”研讨会,9月8、9两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在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科技创新”战略和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兴起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带来机遇及挑战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与会代表围绕我国广播电视覆盖技术、编播技术的新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与广播电视发展的关系,“第四媒体”、“信息家电”发展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及对策等问题展开了研讨。研讨会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相似文献   

11.
为《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做好组稿和发行工作郑成贵《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创办10年,已出版9卷,文字超过1500万字,全面系统地实录了中国人民广播电视事业建立与发展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的成就,充分反映了1985—19...  相似文献   

12.
2023年,我国广播事业迎来100周年、电视事业迎来65周年。符合实际、规则清晰的投资政策对于确保广播电视繁荣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尽相同,广播电视业投资政策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官商均可、渠道多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经营、中央与地方并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有主导、社会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有主导、非公并存。  相似文献   

13.
浅论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的立学要素李春利(一)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应该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体系。广播电视学以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为指导,其关键在于运用这一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  相似文献   

14.
体制改革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成为拥有观众最多的世界电视大国 ,但目前的管理体制则大大限制了广播电视业向纵深发展 ,并出现与走向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矛盾的问题 :政事不分 ,以政代事 ,削弱广播电视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动精神与内在动力 ;“条”“块”分割 ,以“块”为主 ,抑制了广播电视系统与整体功能的开发。广播电视机构肩负新闻宣传机关和事业管理机关双重职能 ,内部实行行政机关式管理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自我革新的要求 ;自设藩篱 ,封闭运行 ,难以通过市场方式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广播电…  相似文献   

15.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学理论体系,是我国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总体目标方向,是一项跨世纪的系统工程。在研究方法上,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并借鉴相关学科及一些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将多种科学在精神衍生的过程中进行多维式、整全性的综合研究与理性阐述。今后十年将是我国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黄金时期”,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将跨入一个新阶段。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队伍建设的需要与理论自身建设的需要,机遇难得。广播电视的繁荣包括实践与理论两大方面,惟有两翼齐飞,才能行之高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出刊50期纪念专栏▲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吴冷西题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题词:繁荣学术研究为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服务▲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前主编左漠野题词:不学何会,无刊...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导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在发展中将有一系列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就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初步分析、探讨。一、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事业的社会属性问题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人们的头脑中,长期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这就是广播电视事业,是掌握在党和人民政府手中的一种社会舆论工具,是党和政府的宣传职能部门。现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播电视事业被列为“第三  相似文献   

18.
经营创收工作是广播电视系统的一项重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各厅(局),根据各自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营创收活动。如何估价经营创收工作?如何对待处理出现的问题等等,目前认识上不尽一致。下面结合两年来的经营管理工作的体会,就上述问题谈两点个人的认识。一、广播电视系统开展经营创收工作,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广播电视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约广播电视事业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已经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12月1日施行。这是我省最高权力机关建国四十多年来第一次根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广播电视事业的实际,专门为广播电视管理立法,标志着我省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迈出了一大步,是我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它的颁布对加强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繁荣与发展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在我省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广播电视肩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使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直接关系到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任务,关系到社会稳定,现代化建设能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事业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