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学术概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清代古文经学派的褒扬和对今文经学派的批评,却不能因此来解释文本同时透露出对今、古文两派实则各毁誉参半的态度:一面谴责今文经学派的狂妄,一面又赞扬其创新的勇气;一面褒扬古文经学家治学的脚踏实地,一面又讥讽汉学正宗惠栋的迂腐。这其实是重“论”大于重“史”的梁启超借以表达“解放思想”与“经世致用”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2.
多年前,一位先生在《中国校园文学》上发表过一篇《论习惯》。从文艺心理学角度漫论习惯形成的自然性,很有道理。但事物往往是多侧面的.习惯的形成也有可塑性和勇动性的一面。《论习惯》说,文学创作上“恒定”的实现,一半是由于习惯,一半是作家自己的自觉追求。我理解,这似乎也是对习惯的形成具有可塑性和能动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苏军 《湖南教育》2004,(3):16-16
目前教师中有许多人感到不适应: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不适应变化过的对象,不适应变化快的现实,不适应变化大的教育理念。一言以蔽之,当“精彩的世界”向我们走来时,由于不适应,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无奈的世界”,究其因在于许多教师习惯了“教学”而使心胸孤独起来。怪不得有的教师说:“在变化面前我们是最没有感觉了。”  相似文献   

4.
猫猫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在妈妈走路的时候,夹在妈妈的两腿中间跟着跑。猫猫把这两根会移动的“柱子”当成玩具了。挤在柱子中间比挤进门缝、墙缝要好玩得多,高兴起来,扑上去抓一抓,咬一咬,把柱子弄斜,好过瘾喔!妈妈不喜欢猫猫这种顽皮法,总是一面走一面挥着手:“讨厌,猫猫讨厌,小心我把你踩成猫饼干。”猫猫可不管,妈妈走路的时候照样缠在她脚下,有时左,有时右,更多的时候是在腿肚子中间跑。后来,妈妈走路的样子很好笑了,噔、噔、噔,像个登陆月球的机器人。“见缝就钻”,奇怪,猫猫是打孔机吗?还是猫猫天生喜欢“钻”。…  相似文献   

5.
“似的”不应写作“似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似的”这个词,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经常用到它。如: ①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阿累《一面》) ②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鲁迅《藤野先生》) 有的人写文章时,经常用“似地”,语文课本中也常见。如: ③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 (《一面》) ④它冲出人群,一溜烟似地跑了。(《分马》) “似的”与“似地”在意义上莫非有什么不同?不是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只有“似的”一词的注条,而没有“似地”。为什么把“似的”写作“似地”呢?由于人们习惯在名词前面用…  相似文献   

6.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9,(12):F0004-F0004
晚近以来,数学教育改革的一项主要诉求是数学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现实”.国外有“现实数学(realmathematics)”一派,主张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却往往“失之偏颇”.其实,学生的数学现实,至少有生活现实、科学现实、理性现实、虚拟现实等几类.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人也该洗澡了.这下到底谁要洗澡呢?”那人说:“两人都要洗.”苏说:“你还是错了,他们都不需要洗澡.干净人根本不需要洗澡,而脏人又不习惯洗澡!”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里有一面可以供孩子们天天“许愿”的“许愿墙”,孩子们特别喜爱。经常有孩子在课余时间到那里双手合十津津有味地“许愿”,它帮助孩子插上了一对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理想与现实的国度中自由地翱翔!  相似文献   

9.
杨岩勇 《语文知识》2006,(10):21-21
近年来,我们经常在各种报刊上见到“诌议”的身影。笔者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竟然发现了300多篇标题中含有“诌议”的论文。例如:  相似文献   

10.
这“颓唐”不同于那“颓唐”湖北朱家林有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含义往往是不同的。《背影》与《一面》两文中同一“颓唐”其含义不同。初一册语文课本《背影》中有这样的句子:“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初二册语文课本《一面》中,有这...  相似文献   

11.
那天刚一上课,张阳就哭诉自己放在铅笔盒里的125元饭费不见了。我一面安慰他别着急,再仔细找一找,一面对全班同学说“谁看见了,帮他一块儿找一找!”话音刚落,程全同学立刻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课间休息时有两个大哥哥来过咱们班,可能是他们拿了。”我赶忙问:“那两个哥哥是哪班的?你认识吗?”“认识!”程全十分肯定地回答。我领着他找了几个班,他并未指认出那“两个哥哥”。于是他又说:“可能他们把钱扔到垃圾桶里了。”我随他到厕所旁的垃圾桶,发现里面果真有不多不少整125元钱。钱找到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但是…  相似文献   

12.
从定义来看,“创新”要推陈出新,而“习惯”则是墨守成规,两有着明显的矛盾,然而,在现代教育中,两却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看来,创新与习惯既有矛盾,又要统一,确实需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是我”     
在《猜猜写的谁(或什么)》的课外活动课上,同桌刘华正在念她的作文:“它两只眼睛很大,鼻子长,鼻孔粗,嘴特别大。虽然年龄不大,头上却出现了皱纹。它不讲卫生,经常弄得满身泥巴。它还很能吃……”她念到这儿的时候,我已猜出来了。我一面举手,一面用肘关节敲桌子,嘴里还喊着:“让我猜!让我猜!她写的是我!”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刘华继续念了下去:“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动物———我们家的小黑猪。”天啊!“是我”$山东龙口市圆璧张完小五年级@李曼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教育环境,现实中学生的称呼也多起来.如“留守学生”“学团生”“腺形儿童”……一些老师们在今天把很多学习表现不佳的学生说成“问题学生”。他们或疏懒,或学习习惯差,  相似文献   

16.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比较多地看到了教育作为科学事业有其庄严神圣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作为艺术事业有其睿智机巧的一面。在同学的印象中,教师永远是板着一副拒人千里的冷峻面孔。无论年长年少,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四个字已深深地嵌入我们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中。一个发生在英国南部一所小学的故事,也许能够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新反思包裹在身上的这种“尊严”:一位教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  相似文献   

17.
近来。数学教育改革的一项主要诉求是数学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现实”。国外有“现实数学(real machematics)”一派,主张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却往往“失之偏颇”。其实,学生的数学现实,至少有生活现实、科学现实、理性现实、虚拟现实等几类。  相似文献   

18.
好习惯 “逼”出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改变学习习惯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改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逼”无疑成为这个转变过程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智慧叫“亲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比较多地看到了教育作为科学事业有其庄严神圣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作为艺术事业有其睿智机巧的一面。在同学的印象中,教师永远是板着一副拒人千里的冷峻面孔。无论年长年少,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四个字已深深地嵌入我们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中。 一个发生在英国南部一所小学的故事,也许能够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新反思包裹在身上的这种“尊严”: 一位教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  相似文献   

20.
“发愤著书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又绝少争议的理论命题。因其重要,历代论文谈艺者故多称举;又因其绝少争议,故无形中又使人们积淀了一种惰性心理,以恒定的目光去看待它。囿于“通”,忽视其“变”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