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璐 《考试周刊》2008,(4):189-190
对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关系本体论上.以对话哲学为基础的"我-你"型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学领域中具有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你"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你”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对话哲学是“我—你”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哲学基础“我—你”型师生关系是以“对话哲学”为哲学基础的。马丁·布伯区分了探索实在的两种不同方式“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他认为“我—它”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主客关系,人把  相似文献   

3.
知识对话策略,实质是把知识教育从过去的"知识灌输"变为"知识交往"。知识对话策略真正体现了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创建"我—你"新型师幼关系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儿童在知识对话过程中,真诚相待、平等交流,从而能够使儿童更好地去探索世界。  相似文献   

4.
建立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而师幼对话则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桥梁.但当前的师幼对话难尽人意,主要表现为师幼对话的目的的功利性追求、师幼对话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引领不足、师幼对话过程中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等.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以促使其归真,即明确多元开放的对话目的,树立科学而理性的对话理念,构建友好合作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5.
对话文本自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思考方式.它是对话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思想的情境性的记录.<论语>和<文艺对话集>分别体现了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鲜活样态.它们的言说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对话主体间的话语空间的留置,还导致了在交往中自身的言语与其想要表述的观点、倾向的悖离,即走向了"自我离异".  相似文献   

6.
屈静 《华章》2007,(10):156-156
走向对话与交往形式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将共同面对知识、生活和精神三种不同的世界.基于此所凸现的是知识授受的"风味",生活交往的"意味"和精神沟通的"体味".本文就这三味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现行师幼关系主体严重倾斜,幼儿教师霸权、粗暴的语言、冷落与歧视的态度呼吁理解型师幼关系的建构。理解型师幼关系对于增加师幼愉快体验、促进师幼共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幼儿教师具有正确的儿童观、良好的品质是建构理解型师幼关系的前提与根本保证;师幼间平等与对话是建构理解型师幼关系的核心要素和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文从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行为,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与幼儿成为朋友;严与爱结合,让师幼关系更和谐;建立师幼互动对话,师幼共同成长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现代幼儿教育中平等、尊重、和谐、互动对话的新型师幼关系。  相似文献   

9.
"师道尊严"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但我们必须知晓其内涵的演变过程.从主体到客体,古今情况皆不同.从社会到教育者本身,对"师道尊严"皆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师道尊严"并非要求受教育者绝对的服从,更非社会认为的物质馈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对话关系中达到"师道尊严"与教育效果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白--话语霸权,并剖析了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为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试图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师幼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其次,要创设平等的师幼关系,促使师幼之间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对话"通常是"教师问,幼儿答"这种单向的、封闭的模式.之所以说它"单向",是因为"对话"中的大多数问题是由教师发起的;而说它"封闭",是因为"对话"中的提问往往是为了发现预定的答案,而答案的出现又往往意味着主题的结束,或是简单地从答案中寻求预先设定的线索作为下一步动作的依据.我们认为这种"对话"方式值得反思,并提倡以教师的"反问"为突破口的另一种"对话"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干预行为与时机不恰当等现象,应立足理想师幼关系构建,思考幼儿教师如何在儿童游戏中正确有效地进行指导。师幼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受到人人关系、社会关系的限制,同时受到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的影响。他者型师幼关系是当前师幼关系类型的一种转向,强调师生间一种不对称但平等的关系。儿童游戏中理想师幼关系的构建应当基于教师树立正确培养理性人的教育观,秉持理解与宽容的"为他精神",理解游戏精神的内涵,从而把握在儿童游戏中进行游戏指导的边界,师生共同构建游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徐芳 《文教资料》2008,(5):89-90
"对话"式教学是指师生基于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式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对话关系中能适应生存、构建意义、创新知识和不断发展的个性.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文化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通过合作和参与,促进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佳 《教学研究》2009,(3):71-73
哲学解释学下的理解与对话为了解教师与幼儿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理解与对话是创设新型师幼课堂互动外在条件的理论探讨,是优化新型师幼课堂互动内在条件的哲学思考.本研究试图从哲学解释学新的视角来借鉴如何构建新型师幼课堂互动,对于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师幼共同学习、平等对话的一种有效的人际互动活动。在活动中,师幼通过语言、体态、情绪感染、情感体验等多种途径进行沟通与交流,以达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目的。而在整个过程中,师幼之间语言上的交流与对话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在活动中师幼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彼此的话语体系、共同构建起一个对话的平台,是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前提。特别是由于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语言发展还不完善,理解能力低,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与幼儿对话时所用的语言更应该明确、具体和形象,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才能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以师幼接触为基础的双向人际交流.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儿童的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基于建构主义关于教师现、儿童观及师幼关系的观点,笔者认为在这一理论视角下,应该:尊重幼儿,建立合作探究式师幼关系;平视幼儿,建立民主平等型师幼关系;关爱幼儿,构建情感相依型师幼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话不仅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它更构成了教学交往的重要品性和灵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对话"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文章指出这种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持了教学交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在教学交往中严重缺位,繁杂的训练和记诵取代了对课程内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解读.文章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话意识的高度淡漠,教师对教育权威的深度误读,师生生存交往的典型缺失,哲学解释学思维的严重缺位.最后,文章认为,回归教学交往的"对话"品性必须做到: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淡化权力观念,重视内在权威;优化师生交往,构建生存关系;"悬置"传统的教学认识方式,以哲学解释学的思维关照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18.
现行师幼关系主体严重倾斜,幼儿教师霸权、粗暴的语言、冷落与歧视的态度呼吁理解型师幼关系的建构。理解型师幼关系对于增加师幼愉快体验、促进师幼共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教师具有正确的儿童观、良好的品质是建构理解型师幼关系的前提与根本保证,师幼之间平等、对话是建构理解型师幼关系的核心要素和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话"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得当,能够使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因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使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学生、教师、文本有机地连接融合,从而创设和谐的教学空间,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20.
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体现了师生平等互动中的人文情怀,平等的"我-你"构成了关怀的主体,关怀关系在"我-你"的互动中完成,关怀者在距离上与不同成员构成了关怀系统。在关怀理论视域下,师幼关怀的重构,需要班级管理从"美德式"关怀转向平等式关怀,游戏指导从单维式关怀转向对话式关怀,教育合力从"围城式"关怀转向开放式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