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情感障碍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情感障碍,是指由于消极的情感,如焦虑、过度的自我保护和兴趣低下,师生关系不融洽等,影响外语习得效率的一种心理状态。Krashen曾用一个简图形象地描绘了“情感障碍”对语言教学和习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洁茹 《宁夏教育》2010,(11):43-43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情感障碍说认为,如果学习者目标明确、学习动力高、自信心强、焦虑适度,情感障碍就弱,反之,情感障碍就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如果情感障碍过强,语言输入就不易进入人大脑同有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进而影响语言习得。此文以英语学习为例,就如何降低学习者的情感障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除了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外 ,情感因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外语教师 ,不能仅仅传授语言知识 ,还应注意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 ,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帮助学生排除在语言习得中的情感障碍 ,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为出发点,认为情感和认知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情感因素作为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认知的效果,继而影响到外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动机、焦虑和自信三个影响语言习得的个别情感因素,阐明了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情感控制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对外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控制的实际操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再次阐明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学习者在接触语言材料后,对其进行过滤与加工,经检测、监控,输出新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需要、态度和情感状态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决定语言过滤的多少,影响语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焦虑,作为一个情感变因,对语言内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学生的焦虑越小,习得的效果越好;焦虑越大,对语言输入的过滤也越多。  相似文献   

6.
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对英语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起重要作用,在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情感过滤假说",消除情感障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启动语言习得机制、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和提升语言输出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情感因素是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因素。积极、自信、放松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语言习得;反之,消极、压抑、焦虑的情绪会阻碍语言习得。本文从介绍情感因素入手,借助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分析情感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强调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对于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改进教学效果方面所起到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末,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语言监控模式",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语言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的"学习与习得假说""输入假设"以及"情感过滤假说"等理论假说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为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人们一直颇重视认知,而对情感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易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其作用决不亚于认知因素对语言学习所起的作用。本文试从情感因素的四个方面:动机、焦虑、内向和向外及移情来探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的能发挥学生最大潜能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情感因素影响语言习得,而精读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习得的一门重要课程。精读课程由于其教学学时长、练习多等特征,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厌烦情绪,最终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因此,解析学习者的各种情感因素,有效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完善精读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习得。  相似文献   

11.
情感因素是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如何培养积极情感,降低消极情感策略的总结,旨在使外语教师更全面地认识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便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调节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言习得是指一个人习得语言的过程。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区别导致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本文从语言认知和情感因素两方面做深入分析,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对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必然会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对获取语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习得语言过程中,情感更起着关键作用.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决定了其习得语言的效果.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情感"的现象.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习得语言中的情感空白,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效率偏低.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将情感融入教学之中,用情感因素感染学生,以情优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语言习得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习得理论的重大突破在于研究者从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及规律出发,把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情感因素摆到重要位置,使学习者个人心理、情感状态受到重视。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中的输入语假释和情感过滤假释,对母语习得模式和外语学习模式之间差异、文化和语用因素对语言学习影响以及学习过程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深入比较,为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采取的改革措施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发展,情感问题在语言学习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焦虑可能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通过对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部分大一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情况的调查,得出对英语课堂互动及语言习得影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已引起心理语言学界和英语教学界的重视.影响情感障碍的因素有:价值认识偏差;动力;学习者气质、个性;创伤性的情感体验;汉语习得对英语产生的负迁移;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加强内在学习动机教育,培养学习者对英语的兴趣;塑造学习者健康的人格,培养学习者良好的性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会教师"善教";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恰当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罗宪芬 《教学与管理》2007,(11):132-13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领域的大量研究表明,除母语迁移、认知方式、元认知和语言习得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英语学习以外,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也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师资队伍等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情感因素的困扰。“情感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出现障碍必然导致学习的停滞”(王初明2001:12)。  相似文献   

18.
语言焦虑(language anxiety)是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者的一种不安、忧虑、烦躁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不良感觉有关,这可能是最妨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本文对语言学习焦虑变量关系及在教学中如何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语言焦虑心理,促进二语习得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是美国著名语言应用学专家斯蒂芬·克拉申提出的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语言监控假说、语言输出假说以及情感过滤假说,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师正确区分"英语习得"与"英语学得"的差异,通过实施"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教学,提升英语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0.
成年人与儿童在生理、心理和情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影响了成年人的英语学习。本文从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特点出发,分析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结合二语习得的语言输入理论,提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调整语言输入,突破英语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