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西欧诸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还是福址,如何实现自由与平等。为此,西欧诸国的思想家们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这样一场激烈的交锋。我们应在工业文明的视野下探讨这场论争,梳理其基本内容。考察其具有的历史意义。从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到,这场论争不是思想家们的个人之争,而是关系到社会发展道路的如何选择,以及对工业文明这样一种现代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近代以来政治现代化的历程来看,始终存在着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中国传统的民本文化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为专制政治服务的臣民文化;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企图超越民本文化的历史局限性;近代从西方传入的民主文化对民本文化提出了挑战;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本质上是实现政治民主化,而民主化又不能脱离民族化,因此在政治文化建设中必然把民主文化与民本文化融合起来,才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辟佛;李贽称赞冯道为“吏隐”,三大思想家坚持气节,贬抑冯道,从三大思想家与李贽的分歧,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阶段性特点,启蒙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缺乏一种自觉的连续性,李贽的思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二都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三大思想家虽然批判了李贽,但二之间深层次的思想逻辑上的一致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与20世纪现代化理论家在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社会世俗化和知识科学化等方面有许多一致的主张,他们的理想目标也符合现代化理论家对现代化的要求,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现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对他的启蒙对象的认定大多界定在广大的劳动人民身上,但我们从鲁迅的思想实际、创作实际来看,鲁迅启蒙的对象应该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鲁迅是想通过对知识分子的启蒙来引导广大的劳动人民自觉,从而实现人国的理想。鲁迅对启蒙对象的选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严复教育思想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近世纪之交,回眸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严复的教育思想令我们重新注目。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政治追求与教育理念交相映照,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使其教育思想独具特色,独领风骚,开中国教育迈向现代化之河,激励着后人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计:《欧洲的启蒙运动》属于思想文化史内容,教学在正确分析启蒙思想产生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应充分使学生认识到杰出启蒙思想家追求科学与理性、敢于批判旧制度的革命精神。启蒙思想家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解放思潮提升到理论和制度设计层面,并提出了法治和民主政治等构想,对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协京 《教育史研究》2007,(2):75-78,96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其启蒙思想带有鲜明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色彩,强调个人的独立自尊、求学立身;提倡学习西方文明,其侧重点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或制度层面,而是在于内在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层面;以强民而至强国为目标,从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阻碍日本快速崛起的旧有观念加以批判和摈弃,使其启蒙思想带有强烈的反叛传统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思想启蒙、政治改革、文化革新三个方面就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作出新的评价:作为启蒙思想家,他影响及于几代人;作为杰出学者,他做了广泛的开拓性工作;作为长期致力于改革事业的政治活动家,他一生追求立宪政治,从戊戌维新、立宪运动到反帝制复辟,为谋求中国政治近代化作了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10.
新民思潮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潮之一。在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近十年间,严复、梁启超等启蒙思想家,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比较中西差距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化结构进行了反思。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他们把目光落到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差距上,并提出了新民的口号。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总结这一思潮,可从历史的起点和现实的要求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他揭示了鼓民力、重体育对强种保国的必要性,开创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探讨了严复体育思想及其启蒙价值:开启研究体育之先河,促进学校体育的形成,成为军国民体育的流源。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化教育思想。一、教育是国家“富强”之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强调教育是强国之本。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思想家,他在许多方面都站在时代最前列,比如他是最早写出反侵略军事著作、探讨反侵略战术的爱国军事家;是通过战争揭露清朝统治集团腐败无能、疾呼外国侵略者并不可怕,并把军事与政治结合起来探讨战争胜负、歌颂人民群众在战争中具有伟大作用的先进人物;他还是帮助国人去认识世界、倡议举办近代军事工业的启蒙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反叛与复归─—中日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人才观比较桂勤中日两国,作为同属儒家文化圈的国家,传统教育中居主导地位的人才观均源于儒家君子型人才设计,即伦理道德型的统治人才观。面对源于西方的现代化挑战,中日两国均面临着共同的人才观现代化的课题。这一课题的解答或两...  相似文献   

15.
启蒙时代的法国女性和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问题是法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工业革命的扩张使法国妇女逐渐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生活,广泛参与并主持沙龙社交生活;启蒙运动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引起人们对妇女地位和命运的广泛关注.但是,如同启蒙学说对文明的态度存在分歧一样,思想家们的女性观也表现出尖锐的矛盾和对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教育启蒙之路曲折坎坷,从启蒙路径、话语范式到启蒙主题都发生了重要转换。首先,教育启蒙经历了从复兴传统到借鉴西方的路径转换,在批判现实中复兴传统,又在质疑传统中学习西方;其次,教育启蒙还实现了从中西之争到新旧之别的话语转换,在中西之争中逐渐地实现了新旧更替,不断走向现代化;再次,教育启蒙完成了从救亡造材到启蒙立人的主题转换,从培养救亡所需之"材"到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正是在这三重转换中徘徊向前,逐渐地祛除蒙昧、走向开明、实现启蒙的。现代教育改革要尊重这种启蒙的历史遗产,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保持一种张力,要破除"奴化"与"物化"的教育,捍卫人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力图从卢梭这个视角,重新考察和探讨鲁迅与梁实秋论争的意义。对卢梭观点的认同与批评涉及到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进步与保守、启蒙现代性与化现代性的对抗和冲突,也涉及到西方浪漫主义在五四时期的处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既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又到过当时西方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留学,集中学与西学于一身,而且在国内多次出任大学总办。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严复对教育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逐渐形成一套包括教育方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的在内的比较全面、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龚自珍,表现了对人才问题的特别关注。他对清政府扼杀人才的政策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论述了人才对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指出一代之治必须由一代人才任之。要求打破对人才的束缚,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20.
理性的批判与人类的进步——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运用理性去裁判一切时,他们也以理性为基础构筑了新的哲学体系启蒙哲学。这种启蒙哲学又被称为理性哲学。因为在启蒙思想家看来,哲学与理性是同义,哲学来自理性,狄德罗说:哲学是必须与理性联系着的那一部分人类知识,其范围是很广泛的。达朗贝尔也说,哲学不是别的,就是理性之应用于它能够对之发挥作用的对象。所以,十八世纪的启蒙时代也常称之为“哲学的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