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们往往把好的文章结构归结为“凤头”、“猪肚”、”豹尾”。其实,一堂好的语文课也一样应有其科学的规范和灵活的格局。设计好的导语、插语、结语,是语文教学整体设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一、“先声夺人”的导语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对学生说:“打开××页,现在来讲××课。”这样的导语虽无可厚  相似文献   

2.
导语,就是开场白,即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所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学生从课前状态进入到课文的教学情境中有一个过程,教师要巧妙设计导语,让学生迅速渡过这一过程,进入课文情境。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语运用如何。往往关系到授课的全局和教学效果。因此,设计巧妙的课堂教学的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应费一番"行到水穷处"的周折的. 一、精彩的导语 语文课应该有一个好的开头,教师的导课语言要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征和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针对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的导语就是语文课的开场白,指的是授课的开始部分。一个优秀的导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一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相似文献   

5.
张复兵 《考试周刊》2011,(90):36-36
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与之相反,有的课堂又似乎太过贫乏.教学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这样两个极端走向。都与语文的本色格格不入。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得出色,  相似文献   

6.
邵国春 《成才之路》2013,(32):56-56
注重课堂教学细节,在教学细节中体现语文味。即语文教师精心准备导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进入情境。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语文教师善于捕捉课堂“教学机智”,让师生互动闪耀着智慧真诚的火花,师生共同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让语文课体现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使他们对将要学的文章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导语设计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精心设计开场三分钟的导语是非常重要的。导语处理得好,  相似文献   

8.
“语文味”可谓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源地,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之意是语文课要注重突出学科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向、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一、鼓励学生“动”起来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导语很关键。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大脑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时,根据课文描写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内容,而这恰恰是孩子们所不了解的知识,孩子们知道得更多的是动物之间的互相竞争,互相啄食。因此在设计导语时,便可考虑由…  相似文献   

10.
“文本”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开始日益强调“文本”或“文本思想”,但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在“落实”上还存在问题。笔者此举二例,谈谈粗浅的认识。一、“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笔者读中学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就曾经谆谆告诫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要解决三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时间已过去20年,自己从事了教学管理工作,这样的“教诲”,在语文课上仍然能够听到,没有先前那样“权威”,只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时候,偶有发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看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师的“文本”教学中是一个要解…  相似文献   

11.
胡立根老师的文章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为什么要有语文教师”的问题。这个问题与“为什么要有语文课”一起,构成所谓“语文科立科合法性辩护”。“为什么要有语文教师”“为什么要有语文课”的问题,应该分两个层次来看:一是语文科本身的特殊性,二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本身做得怎么样。语文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很容易做“无用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也没有做好,做的事大都属于“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不该教的教了无数,该教的又没有教”这一类情形。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导语如果设计得合理,就会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如何恰当使用导语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让导语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扮演的角色是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的技能 ,发展智力 ,培养阅读、写作的能力 ,陶冶道德品质。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 ,整个教学过程就表现为教师教 ,学生学 ;教师问 ,学生答 ;教师写 ,学生抄 ;教师教多少 ,学生学多少。课堂上 ,“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包办者 ,学生缺少主动权 ,没有自己的见解 ,更谈不上什么创新精神 ,他们只是机械地重复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结果是 ,本来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 ,学生不爱上语文课 ,甚至讨厌上语文课 ,…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要设置开场白,也就是课堂导语,这是一般语文教师都会选择的教学环节。课堂导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提示课堂学习内容、解释教学安排、引起学生关注。导语设计有很多种方法,设悬是很多教师推崇的。由于设悬可以制造教学悬念,起到引人人胜的作用,所以学生也比较喜欢这样的教学设计。但是,设悬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太过随意,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弄巧成拙,造成教学“事故”。  相似文献   

15.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回味峰回路转的情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之一.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曾经有人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6.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情况:也许因为不是上公开课,没有外人听课,有的教师就习惯了“今天把书翻到某某页”的导语方式;也许是因为没有人督促,没有人“相逼”,有的教师也就习惯了掂着书走进教室,今天讲什么到讲台上再想;也许是因为教学工作的平凡与琐碎,容易引起疲劳与懈怠,于是有些教师便没有了激情,不再去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就照本宣科,什么创造性、新课改之类的都放在了脑后。可是这些习惯一旦形成了,将积重难返。我们的语文课会走向哪里?语文课的生命力将靠什么来维持?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若不能设法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堂语文课讲得好坏,导语很关键。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为整堂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怎么设计导语呢?一、导语的语言要精美、简洁掌握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是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重视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因为精美的教学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能使学生如饮纯醪,如沐春风;在教师设置的特定语言氛围里,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得到美的享受。导语就更为重要。在讲授冰心的《笑》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语文是把自己的思想变成文字,用别人的文字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冰心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而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语文课上师生如何借助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呢?我在20余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是许多教育者共同探讨的话题。本人在教学之中比较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浅谈这方面的体会。巧设导语 ,激发兴趣。 课前导语是把学生引向课文意境的桥梁。语文课最讲究艺术性 ,而“导语”是艺术中的艺术。一段简短精彩的“导语” ,可以给学生以兴趣和启迪。要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 ,把注意力集中到文章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上来。教师应根据文章的内容 ,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 ,在一堂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兴趣。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 ,下面简介几种 :(1 )语言渲染法。例如 :我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