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事体情理”,要熟悉并弄通《红楼梦》的内在意蕴,必须先熟悉并弄通马列主义的理论体系,破除迷信,大公无私。探索纽学失误的理论根源,从红学家们的二律背反中去探寻走出红楼迷宫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红楼梦》的思想意义,长期以来争论甚多。近年来,在一些新发表的评红文章中,对于过去曾经流行的所谓《红楼梦》是“四大家族兴衰史”、“封建社会没落史”等说法提出了疑问。有的文章认为,《红楼梦》产生在清朝乾隆中期,既然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崩溃,是封建社会的“兴衰史”、“没落史”,那么,为什么《红楼梦》诞生之后,封建社会仍然存在和发展了一百五十来年呢?为什么在此期间,封建社会还出现了某些中兴、繁荣呢?这些研究文章提出的问题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本文愿就此问题做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耻、必然败亡的命运.就其概括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我们可以把《红楼梦》看作是封建社会的一部形象的历史.但是,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一直为地主资产阶级的“红学”家们所践踏.他们从人性论出发,避而不谈《红楼梦》中揭示出来的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总是把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孤立起来,抽去它具体的阶级内容,并把它夸大为全书的主题,称《红楼梦》是什么“忏悔情场”之作,是“爱情的青春的颂歌”.把《红楼梦》看成是谈情说爱的小说,还是看成是反映阶级斗争的形象的历史,这是长期以来《红楼梦》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政治历史小说,有着鲜明的反孔、反儒。反理学的思想倾向。《红楼梦》通过对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的其实描写,通过所塑造的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对于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刻有力的批判。《红楼梦》主要的政治历史价值就在于:尖锐地批判了以“克己复礼”为核心的儒家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真实地展示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史,揭示了封建社会“天理”的悖谬。作为维系封建社会精神支柱的“天理”,其本质是助纣为虐的工具,欺压良善的帮凶。这是封建社会的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政治历史小说”一词风靡一时。如“《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是描写阶级斗争的书”(李希凡:1974年重印的《红楼梦》一书序言);“按照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来分析,《红楼梦》所表现的是以阶级斗争为内容的政治主题,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孙文光:《坚持用阶级观点研究〈红楼梦〉》。原载《红旗》杂志1973年第11期);“《红楼梦》是一部政治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陈熙中、故经之、侯忠义:《〈红楼梦〉——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史》。原载1973年9月22日《北京日报》);等等,不胜枚举。最近,北大中文系编的《中国小说史》第十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教导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史.《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反对“礼教”的人物.对这样一部小说进行马列主义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战斗任务.这里发表《要<红楼梦>当作历史读》一文,以期引起更多的同志投入这一战斗.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史。它在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的时候,塑造了封建社会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许多典型形象。《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反面人物,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两面派的典型,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的典型。可是,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林彪及其死党,在他们的反动笔记里,却把薛宝钗封为“正面人物”,欣  相似文献   

9.
一、是叙事化和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的诗情氛围有机结合。如果说,如珍珠…  相似文献   

10.
一、是叙事化、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诗情氛围的有机结合。如果说,如…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世情小说中的两部力作。笔者在对《金瓶梅》女主人公李瓶儿和《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形象做多视角对比分析后发现二人几乎处在同一生命轨迹之上,并都负载着浓郁的封建社会女性悲剧的文化意蕴。由此可以看出《金瓶梅》对《红楼梦》的创作思路确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区别古今中外小说名著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中包含令人深思的哲理,思想上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是《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的"融合剂",非佛而不佞道是《红楼梦》的辩证法思想之重点。《红楼梦》中朴素辩证法思想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鲜明性。  相似文献   

13.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女性为主的女子世界,书中的男人形象基本上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不肖之徒,这是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思想的体现,也是《红楼梦》一书问世后,屡遭封建正统势力封杀、禁止、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作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塑造了三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形象最为复杂、最为丰满的莫过于薛宝钗。圆融大度、温婉和平的宝姐姐是封建社会典型的淑女形象,同时,薛宝钗的会做人,纵然是免不了给人留下虚伪与矫揉造作的世俗性。她的命运终究是不幸的,最终以孤独终老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小说《红楼梦》描写了众多人物,塑造不少典型,而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大体分为四类:代表皇权贵族阶层的贤德妃,代表一般封建贵族阶层的贾家主子们,代表封建贵族阶层的另类,代表封建社会下层贾家的人们。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惜原稿只存前80回,读者不能领略全璧风貌。从姓名起居、物象寓意等方面的暗示、隐喻意义入手解读形象意蕴,可以窥见薛宝钗的命运结局,追寻其孀闺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人本主义”新人的萌芽,林黛玉是飘逸着东方文化芬芳的“潇湘妃子,”而薛宝钗则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贵族淑女。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中宝、黛、钗这三个主要人物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寄托了他对“人本主义”人生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新红学”的权威作家。《红楼梦辨》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成果。解放后由此书修订而成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对高鄂续书问题的考证和评述,但他在《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风格》等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却引起了后来人们极大的争议,并在解放初期引发了一场在《红楼梦》研究中对“新红学”派的批判。这场批判的领军人物即李希凡和蓝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