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近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强调,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独立司法,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确保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在  相似文献   

2.
唐亲 《大观周刊》2012,(41):102-102
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指对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诉讼活动的监督,它包括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事判决、裁定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因此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实行法律监督是完全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  相似文献   

3.
邱玮 《视听纵横》2001,(4):21-21
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的基本功能之一,正确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舆论单位和新闻工作的崇高职责和神圣权利。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我们党和国家整个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4.
吕常亮 《新闻世界》2012,(8):226-227
本文从一则实例入手,分析了当前新闻舆论对司法工作监督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指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新闻媒体应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在维护正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司法审判机关应调整心态、摆正位置、欢迎和配合正当的舆论监督。这种监督越多、越广,力度越强,才越能使老百姓得到公正的判决。  相似文献   

5.
报道审判活动应具有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法院则是依据法律审理案件的审判机关,是现代法制国家最公正、最权威的机关。法律的尊严不容侵犯,法院的权威不容挑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传媒对审判活动的报道,必须维护法院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近年来,常有传媒在报道诉讼案件时凌驾于审判机关之上,进行“新闻审判”,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传媒超越审判程序抢先对案情作出…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26日提交深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草案修改稿)>规定,"新闻记者在宣传和报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过程中依法享有获取真实情况、提出批评建议和获得人身安全保障等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给正当的新闻监督撑起了保护伞.然而,欣喜之余,人们还不得不面对目前我国在新闻监督立法上存在的空白,以及由此给新闻监督工作带来的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7.
追索事实真相、开展新闻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也是国家赋予媒体的权利,但媒体并没有审判权。根据现代法学理念、犯罪嫌疑人在法院未定罪之前.不应被认为有罪,新闻媒体在做报道时,也不能将未经审判判刑的人称作“罪犯”。对报道中的称谓问题已是十分明确.但如何进行具  相似文献   

8.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10,(10):83-84
运用新闻手段开展批评,叫新闻批评。在我国,舆论监督是和法制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督促并行的社会监督机制。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就是新闻批评。关于新闻批评总的方针,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否定性事物才可能成为媒体监督的对象。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机构通过媒介对社会行为进行的监督,属于社会监督的范畴。新闻舆论监督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一起构成社会监督网络体系。但新闻舆论监督与其他形式的监督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特定的,只有新闻机构才能进行,这里指的新闻机构既可以是电台、电视台,也可以是报纸、刊物,但不管哪种新闻机构都必须具有合法性,即经过国家新闻管理机关审查批准,具有许可证。  相似文献   

11.
李小琴 《新闻传播》2010,(7):31-31,33
舆论监督是社会民主政治的产物,是公民通过新闻传播。媒体拥有的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依法对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了解和评论,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权利。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而舆论监督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监督,  相似文献   

12.
对于吕日周其人其事,全国许多媒体对此都有相关的报道和评论,引起了学术界人士和普通民众的密切关注。其中尤以吕日周在新闻舆论监督上采用的举措,格外地引人注目。这种新闻监督可以说是吕日周式的新闻监督,也即党政领导一把手,通过新闻媒介对政府机关人员以及社会不良现象进行直接的新闻监督的形式。 吕日周式的新闻监督以及吕日周本人,已经形成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符号,但这种新闻监督形式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之处,有必要进行理论上的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健 《新闻窗》2007,(5):118-11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赵浩嵩 《视听界》2012,(5):92-94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权力制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舆论监督,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正确认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社会监测和社会控制职能。新闻舆论监督反映时弊,反映公众对问题、事态的  相似文献   

15.
郅琳 《新闻采编》2006,(2):24-26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不仅与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一起,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而且是几大监督中最特殊的一种监督形式。它不具有司法监督中所具有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又是一种最具威力的监督;它不象党内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那样特定化、具体化,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和民主监督一样是一种软监督,但它本质上是群众监督。它具有其他监督手段不具备的特点,有着别的监督手段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不能发挥的作用。新闻媒体通过正当舆论监督,把一…  相似文献   

16.
贾忠贤 《新闻前哨》2006,(10):14-15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日益健全,司法机关在调和冲突、化解矛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司法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加强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有利于伸张正义,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然而,在现实中媒体监督司法越来越困难,司法机关(主要是法院)认为新闻传媒报道法院案件的审理可能形成的公共舆论的压力,影响法院公正审判,对传媒报道司法活动进行种种限制.因此,如何平等保护言论自由权和独立审判权,构建良好的传媒与司法之关系,成为新闻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原苗苗 《新闻爱好者》2008,(10):100-101
新闻舆论必须依法监督 所谓新闻舆论监督,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来反映不同人的不同意见,由此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并借助舆论的力量,也就是人们现在所用的“话语权”,对各个社会团体、个人的工作和言论实行一种特殊的监督。以发挥媒体的抑恶扬善、扶正压邪、兴利除弊的社会功能。如同党和政府要依法行政一样,  相似文献   

19.
王永 《新闻世界》2012,(11):47-48
新闻监督和信访都是社会监督的有效形式。很多信访案例可以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素材,而新闻监督的很多内容则又容易引起信访案件。新闻监督和信访工作完全可以结合起来,进行良性互动,共同实现舆论监督,促进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英来、张培英撰文说,所谓增强新闻监督作用,就是指在新闻监督工作中,努力使所监督的问题更多、更好地得到解决,从而对推动我们的社会进步起较大的作用。那么,增强新闻监督作用的途径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