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片新闻     
陈瑞华 《新闻实践》2006,(11):42-42
一个叫“胡倒戈”的网民制作了一个短片:《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在短片中,原来一心想参加红军的小英雄潘冬子,却整日在大做其明星梦;他的红军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烈士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1”,梦中情人是李咏;胡汉三则成了名叫“老贼”的评委……这是一个滥用“恶搞”自由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2.
潘冬子的父亲叫做潘石屹,潘冬子的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 1",胡汉三成了一个叫"老贼"的评委……电影《闪闪的红星》被改编成选手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参赛记。而类似的网络"恶搞"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及人物身上,《铁道游击队参赛记》、《雷锋的初恋女友》、《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恶搞才是王道",成了网络的一句流行语。  相似文献   

3.
潘冬子的父亲叫做潘石屹,潘冬子的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 1",胡汉三成了一个叫"老贼"的评委……电影《闪闪的红星》被改编成选手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参赛记。而类似的网络"恶搞"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及人物身上,《铁道游击队参赛记》、《雷锋的初恋女友》、《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恶搞才是王道",成了网络的一句流行语。  相似文献   

4.
在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的父亲参加红军,母亲被地主恶霸活活烧死,潘冬子只好到一家米店当学徒。然而,事有凑巧,恶霸胡汉三却恰恰到这家米店做客,认出了化名为王小山的潘冬子,并欲斩草除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  相似文献   

5.
阿丽  布敏 《新闻世界》2007,(7):32-32
2005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八路军》中,人们发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他就是扮演任弼时的演员祝新运——当年《闪闪的红星》中那个家喻户晓的“潘冬子”。从“潘冬子”到“任弼时”,祝新运离开人们视线30多年,并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在困境中,是他的  相似文献   

6.
冷看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2月,胡戈把陈凯歌的《无极》和CCTV《中国法制报道》进行重新剪辑制作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放到了互联网上."馒头"甫一出屉就来了个"开门红",胡戈火了,网友乐了,陈凯歌生气了.一时,众生喧哗,"恶搞"文化也因此声名鹊起.前有"馒头"开路一炮走红,后有来者浩浩荡荡.令人捧腹的《武林外传》把央视的电视剧门槛又踢矮了一大截;脍炙人口的《吉祥三宝》"馒头版"、"玉米版"、"记者版"、"小偷版"争先恐后地粉墨登场;刚在奥斯卡风光一圈的《断臂山》摇身一变成了《断贝山》,《七剑下天山》也上得了江湖下得了厨房,变身成《七剑下厨房》;前不久央视名嘴毕福剑因为孩子取名的事情也被网络"忽悠"了一番;动静最大的莫过于红色经典片《闪闪的红星》被胡戈"恶搞"成了《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虽然点击率一路狂飙,但随之而来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强烈谴责以及胡戈的道歉使公众、媒体一改以往对"恶搞"文化一笑置之的态度,开始了对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的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吉祥三宝》《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等等的多版本“恶搞”,在吸引了无数网民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刊登此组稿件,望能给网络“恶搞”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梳理。[编按]  相似文献   

8.
网上恶搞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色经典”的恶搞太出格4月下旬以来,名为《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和《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的两部短片,在网上广为流传。这是继3月份有人声称要拍摄《雷锋初恋的女友》之后,对“红色经典”的再一次恶搞。与前一阵子网民胡戈制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用以调侃商业娱乐片《无极》不同的是,网民“胡倒戈”这一次把恶作剧之手伸向了“红色经典”影片。而且,有迹象表明,对“红色经典”的这种恶搞正有越来越离谱、越来越升级的趋势。如果说把雷锋与一位女同志的正常书信交往硬往“姐弟恋”上拉,只能让人感到无聊可笑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9.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红军长征史诗创造者亲笔书写的长征史,用真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个历史细节,叙说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生动翔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业绩.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推动了长征史的研究,而且对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恶搞:从媒介文化到媒介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莹  蔡骐 《传媒》2007,(2):65-66
2006年的恶搞风潮导致五花八门的恶搞作品出世.如恶搞视频:《春运帝国》、《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恶搞音频:PK黄健翔;恶搞图片:安迪名人排行榜……其取材之广,手法之多,创意之怪,为之赢得了大批的拥趸,同时也引起了主流媒体及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1934年至1942年间,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出现了一个国际情报组.该组织专门从事情报收集和抗日爆破活动.9年间,先后在东北、华北地区组织实施放火爆破78起,给日寇以沉痛的打击.它就是传说中的"抗日放火团",是一个由具有抗日爱国思想的进步青年和部分共产党员参加、受原苏联红军参谋部军事情报组织领导、以破坏日军占领区的军事设施、交通、通信设施及军需工厂等为目标的抗日革命组织.……  相似文献   

13.
范敬英 《新闻窗》2007,(5):69-70
近年来,网络“恶搞”现象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自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对原作进行淋漓尽致的戏弄和颠覆开始,“恶搞”作品在网上受到热烈追捧,如脍炙人口的《吉祥三宝》,其“恶搞”版本形形色色;“恶搞作品”《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在吸引了无数网民的同时,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梁兴初1912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自幼为雇主打铁,深受剥削和压迫。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在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荣获红军三级奖章。在长征中,担任红军第一任骑兵侦察连连长,多次出色地完成重要的侦察和战斗任  相似文献   

15.
今天栏目在,你还有活干;明天栏目撤了,你立马下岗!电视栏目的普遍"短寿"更使这一切雪上加霜--"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现在的电视人普遍感觉很累.经过"你想、我想、大家想",终于有一个著名的学者研究发现:原因出在他们的头上压着"三座大山"--"宣传品"、"作品"和"产品"--这是一个"三品合一"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采访历史的知情者、亲历者张耀祠,能在历史的"旮旯"里发掘出诸多珍贵的"旧闻",帮世人厘清了一些历史迷雾.这位将军级的老人离世前不久,我们在他的寓所作了专访. 从参加红军时站的第一班岗就在毛泽东办公室门口,到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生中最辉煌时光都是在伟人毛泽东身边度过.他长时间负责安排毛泽东主席的安全保卫.有机会近距离见证一代伟人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7.
高梦旦是商务印书馆高层之一.他的一心为公司求贤的风度,"成功不必在我"的人生信条,敦厚真诚待人和严谨的办事作风,形成了一个高大的近代出版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了倪墨炎先生的《破解鲁迅茅盾"电贺"红军之谜》一文.在文中,倪先生提出了《鲁迅全集》中收录的"联名电贺"一信并非鲁迅和茅盾所写,而有可能是红军内部人士撰写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做了20期的"走基层"节目,收获很大。尤其在采制人物短片方面感触颇深。一、名人采访要平民化作为县级台一名记者,接触本土化的一些名人是很容易的。但是,怎么采制这样的名人短片才能让受众接受起来舒服没有距离感呢?我想:采访名气大的人要趋近平民化。  相似文献   

20.
一个12分钟的"未完待续" 这是一部12分钟的短片,完成它却用了16年,更准确地说是"未完待续".记录女儿成长的流媒体短片《吾家有女》去年底在优酷上线后,截至4月下旬,优酷总点击量达37万次.前不久,这部短片的缩编版《青春思密达》又在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国展)评选中获得了新设立的多媒体类金奖.这真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