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本文以《第一朵杏花》"两次对话"教学片段为例,聚焦对话、品味对话、实践对话。教师应该充分钻研文本,挖掘文本中独特的"语用"价值的内容,"让思于生""让学于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活动,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文本阅读教学应以言语形式为把手,从品味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去"读",读出韵味;去"品",品出味外之旨,以培养学生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建构文本意义,并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情感体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动态过程。以生活的对话为通道,让语言与生活接轨,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以心灵的对话为通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奏响课堂欢快的乐章。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就是要积淀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语言素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以期达到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对话理念的实施,彰显对话的主体性,以生为主,以生命律动为主,注重对话的整合性,融合多视阈对话,凸现对话的创造性,无须唯一解读,只要合理阐释。只要这样,阅读才有意义,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就是要积淀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语言素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以期达到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对话理念的实施,彰显对话的主体性,以生为主,以生命律动为主,注重对话的整合性,融合多视阈对话,凸现对话的创造性,无须唯一解读,只要合理阐释。只要这样,阅读才有意义,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教科版3年级下册第3单元。设计理念:本课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次次和文本对话的情境。学生与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文本感悟的程度的深浅,直接反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关系到学生思维拓展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既要以人为本.也要适当地强调以本为本,让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咬定文本,在自主解读中训练双基,在探究交流中发展思维、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对话"则是其中的主旋律。语文课堂的"深度对话",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根本,在实践性、综合性的语言活动中展开。在教学中,通过"咬文嚼字,整体感知,多元比较"等方法,能有效提高对话的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春联是中国语文最为传统的语言方式,在教学时以最为传统的"诵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诵读中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再通过"揣摩"春联对仗的特点,之后再引导学生背诵,通过这样的组块教学,让学生感受汉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中华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对话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形成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沟通方法.为实现课堂对话的实效性,教师首先要吃透作品,在生成的话题情景中,激活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有效地迁移谈话中心,拓展课堂对话的内容,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教育内容全面落实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对话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形成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沟通方法。为实现课堂对话的实效性,教师首先要吃透作品,在生成的话题情景中,激活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有效地迁移谈话中心,拓展课堂对话的内容,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教育内容全面落实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借助师生对话,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教师要善于借助语境,引领学生在对话文本中直面语言;通过体悟品析,引领学生在对话作者中涵泳语言;巧借智慧留白,引领学生在对话伙伴中质疑语言;营造适宜情境,引领学生在对话自己中创生语言。  相似文献   

13.
对话教学具体来说,是指超越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对话主体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文字等为媒介,以交往沟通为方式,以意义的生成为实践旨趣,促进主体取得更大的视界融合的一种教学活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改革,对话教学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拓展了课堂的范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时代眼光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构建起了师生对话的平等民主氛围,让理论课走进学生心灵;拓展了生生对话的合作和谐空间,让理论课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了生社对话的长效机制,让理论课的精髓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能。  相似文献   

14.
刘丽萍 《文教资料》2012,(14):88-8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从个体积累的语言习得经验出发,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和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本文从"指导入情朗读""创设语言情境""引导人文对话"三个方面阐述体验式阅读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5.
金蓉 《贵州教育》2021,(1):40-4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2019年9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实现全国全覆盖。这套语文教材顺应了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更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如何以教材为抓手,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突破重点──《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深圳陈志红《会摇尾巴的狼》是出自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之手的一则寓言,结合学生实际,该课文略有文字改动。本则寓言,情节线索十分清晰。其教学重点是狼和老山羊的五次对话。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语气、神态...  相似文献   

17.
对话教学属于口语教学,它贯穿于小学英语教材的始终,足见其重要性。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以生为本,以多媒体为桥梁,以绘本为载体,以表演为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对话的欲望,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展现英语交际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戴燕 《教学随笔》2014,(22):181
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算引领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文本,反复品味咀嚼那些看似平凡朴素的语言文字,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全面互动的对话关系。《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语用”经验的生长之道。通过生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得到了个性化的生长;通过师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在教师的引领下生长;通过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语文课要体现语文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语言文字,从语言文字入手,与文本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培养情感。但是课堂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