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苗娇娜 《科教文汇》2011,(21):154-154,20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吉林市3所中学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找出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吉林市中学学生开展业余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阳谷县重点中学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充分了解高中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为高中生更好地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提供平台和空间。并且以阳谷县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为基础,以期达到为如何发挥中学体育功能、促进中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能够对我国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的改革和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汤盈 《内江科技》2011,32(8):36-3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宿州市市区和农村六所中学893名中学生进行健康知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宿州市区中学生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农村中学生;在健康行为方面,市区中学生在吸烟、喝酒、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高于农村中学生;而农村中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不良体育锻炼行为均高于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单一。本文旨在加强农村中学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这里运用资料法与问卷调查法对新乡、焦作两城市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与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之间、各年级之间、农村中学与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之间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都表现出其各自的特点,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旨在为中学体育教学与改革、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胜 《内江科技》2012,(3):204+196
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要求。通过对益阳市第二中学高三年级部分高中学生体育教学试验结果表明,情趣式、引领式、自调式等三种教学方式对增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理市10所普通中学200名(男生108人,女生92人)中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的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中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为使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76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实证参考。结果表明: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宁市某中学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宁市某中学275名初、高中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仅为41.09%,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不同,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经和渠道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同学/朋友、家庭成员、老师、学校等;仅有37.50%的中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不同。结论西宁市某中学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9.
陈金根 《内江科技》2011,32(3):167-16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法,就中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运动愉悦感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应采用何种手段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运动愉悦感,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0.
孙玲玲 《科教文汇》2012,(9):153-153
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具有健康体魄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认真抓好中学体育教学。在教学中如何把快乐教学融入课堂中,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我们中学教师要认真讨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赵梦醒  赵晓飞 《内江科技》2011,32(8):170-170
毽球运动难度小、易掌握、娱乐性强活动者不受技术水平的限制,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毽球运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对进一步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毽球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对中学生的影响展开研究,为毽球运动在中学的广泛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朱新虹 《内江科技》2013,34(5):200+162
本文对河南省鹿邑县高中学生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有体育锻炼习惯者较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并对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乒乓球健儿在世界级比赛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乒乓球运动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乒乓球教学也非常迅速的普及了中学校园,收到了广大中学生的热爱与追捧,也成为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处理教学与训练的关系,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兴趣、提升中学生球技并依此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已经成为中学生兵乓求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在“体育就是体质教育”的观念影响下,不少教师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只追求体育锻炼的 “近期效益”。完成学习任务,而忽视了学 生锻炼习惯的培养,这种“近期效益”的观念,已远远地落后于国际潮流。实践证明,一个人终生健康,得益于终生体育,而终生体育的关键环节——中学体育教育,其要求不仅是中学生在中学期间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更重要 的是提高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炼身的习惯。本文试从中学生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轨迹及引导方法作出初步的研究和分析。 1、锻炼习惯的心…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后备力量,并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学体育课程标准进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中学生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现阶段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来看,不管是体育教师或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在积极地推行和实施课程改革,一批批的中学体育教师接受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培训。  相似文献   

16.
陈立军 《内江科技》2011,32(11):159-16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同济中学高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校高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良好,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积极主动,喜欢的体育项目比较多,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一般.以实物消费为主由于受功课学业的影响,学业压力成为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选取莆田市第二十七中学的65名八年学生为拓展训练组,同时选择该中学同年级的67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为期20周的教学实验,均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检测量表就拓展训练对中学生心理抗挫能力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不但能够强健中学生体质、强化中学生体能,还能够增强中学生的心理抗挫能力。为提高中学生抵抗挫折的水平、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平衡发展,建议在中学课程中适当的增加拓展训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张国鹏 《科教文汇》2014,(5):156-157
随着网络的普及,沉溺其中的中学生也越来越多,对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解体育锻炼对网瘾干预的效果,采用实验法等对中学生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有助于削弱中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有助于满足中学生获得平等、尊重的基本需求;有助于从时间方面帮助中学生远离成瘾;有助于中学生人格特质的积极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理念始终是坚持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锻炼学生的身体、开拓学生的体育思维来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对当代的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考验,如何在了解中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良好的思维模式训练,成为当代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卫红 《科教文汇》2014,(36):121-12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于都县在校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改善学生的锻炼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