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严峻,气候变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了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形成的挑战,各国政府都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CO2的排放。通过对当前碳排放权交易现状、碳排放权的界定,及碳排放权交易产生的基本原因、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科斯定理以及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经济分析,可以看出,碳排放交易有着有利优势。我们应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发挥碳排放交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进入2013年,我国频繁发生的空气污染事件和各地持续的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低碳经济及碳排放权交易的快速发展反映出社会各方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本文基于恶劣的气候环境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本质重点讨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它对减缓碳排放,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规制及理论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从法律角度明确碳排放权交易的权属地位,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发掘我国巨大的碳市场潜力,对于拉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创建和运行需要国家适度干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实践的成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基本形成了总量控制型交易与自愿减排交易相结合的模式、碳排放权交易执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积累了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和初始分配的经验、设立了履约机制以确保碳减排目标的达成.但是,试点阶段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微观规制层面,应当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体制、信息保障机制、价格干预机制以及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初始分配机制.宏观调控方面,建议从碳泄漏的法律应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链接以及制度融合方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5.
浅析美国碳排放权制度及其交易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命令规制手段和市场激励手段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其交易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是科斯定理。尽管美国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但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育得比较完善。虽然目前美国并没有一部规制碳排放的联邦法案,但通过"马萨诸塞州诉美国环保署"的经典判例已将二氧化碳列入污染物而纳入了《清洁空气法》的调整范围,由此确立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法源基础。它们的经验为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建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欧盟民航业碳排放收费问题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主要交易市场,也是全球利用经济手段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目前欧盟正通过相关议案欲将民航业纳入该排放体系,引起了各方强烈的反响。此方案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疑是好事,但也必将对各国、各地区民航业及经济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同时欧盟排放体系的扩张也必将引起全球碳市场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CDM 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作共赢的一种机制。我国CDM 项目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关系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明晰全球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分析我国能源产业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研究我国CDM 项目数的分布情况以及排放量的分布,探究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对我国的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环境问题也开始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低碳经济的转型由此成为了关乎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的必然抉择。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就是在低碳经济和1997年签订的《京都协定书》的刺激和推动下形成和发展壮大的。但在碳排放权交易发展迅速的当下,碳排放权作为市场中的一个交易对象,需要经过市场的定价和交易,也就需要对这个对象的交易成本与效益进行准确的核算,因此研究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特别是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2013年我国将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而会计作为一项管理工具,需要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后果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将碳排放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方便计算工业成本,从经济实质上促进企业减排。但是现阶段政府层面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现有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文章从碳排放权在中国的交易机制出发,将碳排放权资产按照生产计划和持有意图分成自用和出售两种,认为针对两种情况的资产应该采用不同计量属性。最后,阐述了应当同时在财务报告和碳排放权报告中披露碳排放权资产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我国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和环保现状,设计了一套以拍卖为核心、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总量控制型排放市场交易体系,该交易体系由排放初始分配市场、转让交易市场和回购交易市场等三大市场构成。对适用初始排放权拍卖的4 种拍卖机制设计并实施了系列经济学实验。基于对该实验结果的综合统计分析和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初始排放拍卖宜采用向上叫价时钟拍卖机制。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之中,国际贸易大幅度萎缩。之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使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出现了整体复苏的迹象。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外贸目前占全球份额上升、高新技术产品和民营企业出口增长较快、新兴市场和中西部市场出口表现强劲,对外贸易顺差基本合理。但我国也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等挑战,为此要通过扩大内需、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优化出口商品和市场结构,以及加强品牌建设和促进企业创新等措施,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子口贸易在协定关税的范围内被列强控制,是列强渗透到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方式.芜湖开关后,子口贸易成为芜湖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呈现出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子口贸易的发展对芜湖区域性商业、民族工业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代集市贸易繁荣,有马市、书市、酒市等专业性的市场。这些集市多自发形成,城市集市则多经人为规划建设。城市集市都是方形,市列纵横。这反映了汉代集市贸易的繁荣和汉代"重农抑商"理念对贸易的阻碍。  相似文献   

14.
以"碳关税"和"碳交易"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无以逾越的门槛。发达国家据此强化其经济发展上的强势地位,甚至借此打压新兴工业国的成长空间。作为新兴工业国的典型代表,中国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一方面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公约与框架的谈判和筹建,特别是在碳气排放总量上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筹措低碳经济的国内制度创新,特别是在碳税国内化进而架构全体商品的碳价体系,以及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方面,争取更有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在外在空间和内在效率两个方面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古玩交易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当前的古董交易市场上,古玩珍品和各种仿品鱼龙混杂,立法空白更加剧了古玩市场的虚假繁荣。纠纷面前,古玩交易行业惯例的如何适用就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对行业惯例的解构,分析其存在的欺诈性因素以及进行规制的法理基础,旨在推动行业惯例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我国目前贸易条件不高甚至不断恶化的现状,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做了分析。文章认为,除因“比较优势”导致的国际分工地位低以外,我国出口企业完全竞争而国外进口企业买方垄断,这一特殊的市场结构也是导致我国贸易条件差甚至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并且这一现状在短期内是可以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国政府与出口企业加强合作,形成我国出口企业的卖方垄断力量,从而提高对外贸易中的讨价还价能力;削弱国外进口企业买方垄断力量.并积极扩展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日益加重,碳金融成为缓解气候危机和环境危机的良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市场,巨大的碳排放权的供给者,由于不能掌握定价权而面临沦为碳奴的危险。加速推进碳金融的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我国行业协会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入世”后,我国行业协会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其中主要有来自市场化进程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等三个方面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些挑战对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和前途具有决定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为了适应“入世”后的社会发展,我国行业协会应该大力进行改革和更新,完善组织体系,拓展管理功能,促使自身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自律型向开拓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成熟,中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根据最新数据利用产品相似度指数、市场相似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了中泰两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泰国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强于中国,而且两国农产品差异性很大,竞争程度低;从双边贸易看,中泰两国间农产品以贸易竞争为主,贸易互补为辅.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一直存在区际贸易差额,并且有些地区贸易差额较大。区际贸易差额过大会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大力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在相同水平技术矩阵基础上拓展区域分工,构筑市场互补关系,促使区际贸易差额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