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kang lang)鱼系抚仙湖优良鱼种.是云南四大名鱼(大头鱼、金线鱼、(kang lang)鱼、弓鱼)之一。此鱼若晒干烧吃或用菜油煎吃.其浓烈而纯正的香味可远传一里路外。仅就“香”而言,其它任何鱼种都比不上它.  相似文献   

2.
吃在俄罗斯     
吃在俄罗斯泰山编译如同任何技艺一样,烹饪技术有其鲜明的民族特征。比方说,格鲁吉亚菜的特点多爱用核桃、青菜、水果和禽肉还擅长使用各种调味品。这些南方人认为,食物里没有调料既少营养,又无乐趣。白俄罗斯民族最喜欢的一种食品是马铃薯。白俄罗斯城乡的人能用马铃...  相似文献   

3.
母亲做得一手好菜,其中最拿手的是鱼,她能用鱼做出几十种菜式,而且每一种都那么鲜美,那么令人回味. 做鱼使母亲认识了父亲. 那是在高中毕业会餐时,母亲做了一盘糖醋鱼参加了会餐.父亲那时和我一样,还是个毛孩子,而那一天他的座位刚好在母亲旁."真棒!我以后也要娶个会做鱼的老婆,这样才对得起我钓的鱼!"当父亲吃到这盘鱼时不禁赞道.而母亲则在一旁羞红了脸……  相似文献   

4.
心窗     
董泽中 《大理文化》2013,(12):19-24
他们是一对实诚的哑巴夫妻,几年前为了女儿的出路和女儿今后无忧的生活。从农村死挣着挪腾出来到县城里打拼。 他是修鞋的鞋匠,有一手好手艺,加之他为人实诚,老小无欺,做活细致而又价格公道,他修过的鞋和新鞋没有任何区别,看不出任何痕迹,因此找他修鞋的人也就多.有的人甚至不惜跑很远的路,为的是让他修一下鞋;她是卖菜的菜农,干净体面,手脚麻利,她的菜新鲜而又便宜,她跟他丈夫一样是个实诚人.同样老小无欺,谁家需要菜了,打发小孩前来,她更是好上加好,菜鲜秤头足,所以她的回头客多,生意也就比别人好。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一杯水记不清某月某日,朋友说:早上起来,喝一杯白开水对身体很有好处随便一说.母亲便记下了第二天起床茶几上,一杯白开水在等着我从此,生活中就有了这杯水按理母亲已经73岁自留山上长核桃、柴火还是一片蓝天责任田里长水稻、草垛还是一片阳光都不该再让她操心,她只剩一根火柴点亮黎明  相似文献   

6.
白忠懋 《寻根》2006,(6):106-107
香港美食家蔡澜写过福建薄饼(也叫春饼):他年轻时邻居为福建人,主妇做了薄饼,总要送他一个。饼薄,包入的料为大头莱、荷兰豆、包菜、豆干、红萝卜、冬菇等,皆切成丝——都是炒了又炒的,汁不多。男备烫熟豆芽、大地鱼碎与煎脆的浒苔(即苔菜)等。饼上涂以甜面酱,把菜铺上,豆芽、鱼碎与浒苔后放,然后卷起。可自己动手,也可由主人来包。  相似文献   

7.
剑川作家杨益均老师说,当年徐霞客来到剑川古城,北门外一老人接待他.没有让他去吃大鱼大肉,而是带他到剑川各地吃平常小吃。没想到吃得徐霞客赞不绝口,一一给他吃过的菜取了名字。如今菜名已无法考证。但这些徐霞客赞不绝口的菜却一直是人们最喜爱的。如果你来到了剑川,也可跟他一样,深入剑川大街小巷,尝尽剑川美味。  相似文献   

8.
杨镇雄 《大理文化》2012,(11):96-97
在漾濞,一株老核桃树就是一个动人的传说,一片老核桃树林就是一部关于漾濞的核桃发展史。在漾濞,三四百年树龄的老核桃树屡见不鲜,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树展示着漾濞核桃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不失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简单的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在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来不及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相似文献   

10.
张敏华 《大理文化》2014,(11):65-67
心境 渴望是鱼缸里的一尾游鱼, 有鱼的心肺,肝胆, 你说:“鱼在改变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2001年至2006年,法国桦榭菲力柏契传媒集团与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合作,连续5年为我国期刊界举办了有关期刊经营和管理的培训班,约400名中国期刊工作者先后参加了活动,培训的地点是国内外每年轮换。我有幸参加了全部培训,连续几年的培训和参观访问,使我对桦榭菲力柏契传媒集团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人类把鱼当作食品,那是历史,是非常久远的事。这里讲“新泉溪鱼”,主要是讲新泉一带的群众十分讲究溪鱼的烹调技术。据调查,新泉群众加工溪鱼的方法主要有蒸、煎、煮、炒、焖、涮、炖等,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加工方法,主要是看顾客的口味需求。比如:鳗鱼、鲇鱼,鲶鱼等无鳞鱼类一般用于清蒸。清蒸时,若以食肉为主,  相似文献   

13.
法国的面包     
人们对法国大餐印象深刻不仅限于法国菜,还有法国面包。法国人对面包如同中国人对米饭一样,食者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中国人不是一天吃三餐米饭,只午餐和晚餐吃,西方的面包可是从早吃到晚,顿顿都有。中餐讲究什么菜配什么饭西餐则什么菜都能配面包。面包涂黄油加咖啡是典型的法式早餐,午餐和晚餐不用说了,连喝汤吃面都有面包配餐。我们在中国餐厅吃饭,米饭是单叫的要付费,不叫没有。西餐中面包不用叫,待者自动端上面包,而且不要钱,多吃也设关系。 连没到过法国的人都知道,棍子面包起源于花都巴黎。…  相似文献   

14.
人物:菜大姐(女)、田妹子(女)、朱妹子(女)老番(男)、老云(男)、老王(男) 幕启:穿戴漂亮的菜大姐欢乐地上场 菜(向内喊)朱妹子,田妹子,你们快点走嘛!我游船票都买好了! 朱、田(边应边上)来啦来啦,菜大姐,你的对歌病是老突呢发了咯? 菜咳!闲话少说,快些登上船来,你们瞧瞧,对面都有对歌的大哥哥了。  相似文献   

15.
一抹唐朝的风吹过 在大理.我不敢去洱海那么多内秀的水,南诏的侠士喂养的鱼武艺高强。看不见的轻功在荷香的水袖里隐匿绣花鞋上只一片花瓣  相似文献   

16.
宾川散记     
正美食一绝海稍鱼当导航指示目标已经抵达,减速,想找一个合适的车位停车。王老师已经在路边热情招呼。下车,落座,一大盆鱼随即上桌,一碗焦香的蘸水,舀一勺鱼汤浇在上面,"嗞"一声脆响,满屋飘香。王老师说,这是今天的主菜——海稍鱼。海稍鱼之前有吃过,的确美味。在宾川吃正宗的宾川海稍鱼就别有一番滋味。宾川美食多,海稍鱼算得上是宾川美食里的王者,爽辣鲜香如宾川人的热情爽直。海稍是地名,宾川乔甸镇一个小小的村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作家奥茨笔下的奇特人物张熙觉编译《菲纳》是生于1939年的以色列小说家阿莫斯·奥茨新创作的一部小说,于1993年10月在美国出版。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在作出选择方面有困难的人。奥茨介绍说,“如果你问他是想要咖啡还是要茶,他考虑一会儿,然后回答,‘...  相似文献   

18.
鱼祭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F0003-F0003
浦源村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大山腹地。这里群山绵延,幽谷之间镶嵌着古桥、流水和人家。村中有存活了一千三百年的古树,有屹立了八百多年的宗祠,有供奉了两百多年宗谱,更有百岁老人仍然在参与村中事务。在这个水资源丰富的灵秀之地,人不吃鱼,鱼不避人。鱼儿在时,人鱼同乐;鱼儿死去,村民们会按照传统方式为逝去的生命举行一场隆重肃穆的葬礼。  相似文献   

19.
宁化韭菜包     
据有关资料记载,宁化韭菜包又称“米包子”。是客家人仿照北方水饺的一种创造。韭菜包有“馅”,而南方人吃饭用菜不用馅,馅与面食才有不解之缘,夹馅包馅原是中原人的创举,由此可见,韭菜包承传了中原面食的制作技艺并且有所发展。它是客家人变更手法制作的独特美食。  相似文献   

20.
正苔菲(1872—1952),俄罗斯著名的侨民女作家,俄国白银时代的"幽默王后",原名娜杰日达·洛赫维茨卡娅,出身于贵族门第,家族艺术氛围深厚。她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兼演说家,幽默风趣之名远扬。苔菲文中之"笑"大概承袭自他。家中五姐妹也都与文学有着不解的缘分。比如苔菲之姐米娜·洛赫维茨卡娅是20世纪初俄国文坛的著名诗人,两次获得普希金大奖。其他姐妹也都擅长戏剧和诗歌创作。少年时的苔菲大多数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