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联系,思想品德教育中需要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才能在育人职能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谢飞 《考试周刊》2011,(88):216-217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的共育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共同教育外来人员学生。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优劣。共同教育的理念是教师和家长交往合作的基础。首先,从促进外来人员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看,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扮演着相同的角色,是共同的教育者,共同担负着外来人员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其次,在人格教育方面,学校和家庭是天然的伙伴,因为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在青少年人格形成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最后,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的根本目的和利益是一致的。教师受社会重托,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其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尽管家长的教育出发点不同,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不仅必须合作,而且要很好地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冉绍国 《考试周刊》2012,(7):188-18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情操等起着启蒙和培养作用。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住校生一周才回家一次,与父母交流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父母更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健康,才能让孩子健康发展。可是有的父母完全依赖学校教育,这其实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和思想建设,建立学校、家庭齐心协力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对其教育,就要求家庭、学校、社区在教育策略上都要有所改变,家庭教育重在影响孩子人生观的形成与定位,社区教育则重在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取向,而学校教育则重在形成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德育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教师、家庭、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存高远,矢志不渝,激发活力,开发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还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思想品德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锻炼,体悟,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例如教师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同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及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教学,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道德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树立,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家庭必须为孩子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从多方面着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代结合,与社会及学校的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负有主要责任,在学校、社会、家庭协调一致的德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作用也是任何家庭教育和社会力量不能替代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没有任何场所能够替代家庭,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明显滞后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趋势。特别是在有思想品德缺陷、屡犯“错误”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无情失理现象。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情理交融”。一、对近年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无情失理”现象的反思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4年多了,但“应试教育”模式仍然牢牢地占领着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人们仍然高举着分数牌,把学生论分排队。分数至上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观念,影响着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从学生成长需求的方面考虑,克服课堂枯燥乏味和生活脱节等缺点,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是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必须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务之急要解决好的教学难题。思想品德教学也是一种德育教育,只有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活化、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上寓教于乐、引导教育,把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学科有机整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教育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就学生而言,家庭、学校是他们直接受教育的基地。因此,双方的教育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技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位任课老师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查找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有的放矢,在数学教学中寓思想品德教学与数学教育之中。本文试图探讨有关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技校数学教学的问题,希望整理我们在技校数学教育中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高级阶段,因此,体育教师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任务,而且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做。体育课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都能充分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陈小华 《考试周刊》2014,(50):184-184
<正>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学生认识自我、学会交流的场所,更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可见,有效的班级管理在维护学校秩序、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影响学生成长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校领导进行教学管理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不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而且是联系班上各个任课教师的纽带,更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是联系任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一个班级体的好坏与班主任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谈谈本人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培养思想品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中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是当前数学教育的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唯物辩证法思想、审美现,探索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思想的实际,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经常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下面是我在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就本质而言,美育是情感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今天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只有将思想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才能走出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困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落实教书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