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提高现有的设备管理。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能够对电力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地监测,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为实现智能电网设备的可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分析,对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为深入开展"状态检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既是集输变电设备动态监测信息与设备运行检修信息于一体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集成平台,又是集预警、预报等功能于一体的输变电设备运行监控、辅助决策与指挥调度平台,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设备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必将成为黑龙江省电网防御系统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输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既是保障电能可靠输送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石,关系国计民生.据统计,由于设备运行环境复杂恶劣、设备质量潜在缺陷等问题长期存在,设备故障一直是引起电网停电事故的主要源头.因此,对输变电设备健康状态进行准确感知、全面监测与实时评估,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实现电网智能运行的先决条件.随着智能电网发展和电网规模的迅速增长,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健康状态面临挑战.首先,设备健康状态影响因素多样,机理复杂,传统的变电设备状态评价主要依据少量参量、单一阈值和人工经验,准确性差,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亟待突破.其次,状态数据多源异构、贯通性差、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多维度、多层次融合分析难度大、效率低下,运检数据价值缺乏有效挖掘.最后,已有设备图像 / 图谱类监测装置实时分析能力弱,信息价值密度低,装置智能化水平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4.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等进行了探讨,为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技术支持及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输变电设备管理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物联网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首先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及相关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智能电网的角度、作用的角度、管理效用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管理方面的应用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以及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设备管理是电网坚强的必要条件,为达到电网坚强的目标,要根据电网设备的运行情况,对电网主要输变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而红外测温是状态检修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本文介绍了推行红外测温专业管理的优点,以及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7.
输变电设备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网的正常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需要对输变电设备进行设备监造。本文对于输变电设备的设备监造的意义与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设备监造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5,(24)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因此输变电设备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何诊断输变电设备是否是正常运行,如何根据在线监测输变电设备故障的诊断来判定电力系统是否正常运行,都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通过研究分析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故障的策略以及其运用,可推断输变电设备故障处并及时解决,确保输变电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对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也是一种考验。输变电设备的在线监测和状态评估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手段。本文对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潜伏性故障的在线监测与状态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并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提出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油田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研发应用润滑油在线监测技术对油田设备润滑及磨损状态进行监测评定,通过监测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润滑油在线监测技术能有效地发现润滑油劣化变质和设备的早期故障隐患,同时根据分析也可指导管理人员开展主动维护和预知维修,保障设备完好,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输变电设备的启动调试是一项集中科学研究、设备运行、工程施工的系统性工作,适用于设备制造、基建、变电运维、调控等各级部门。该工作主要是在工程投入运行前,对系统和相关设备进行系统性试验,以及试验前期的组织和技术支持工作等,以确保输变电设备启动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及投入运行后电网系统的稳定,本文主要是对220-500kV输变电设备启动调试的典型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机械状态监测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学科,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航空、航天等尖端工业领域,在七十年代已经应用于船舶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性能优化、性能监测和预测维修等研究。由于机械状态监测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传统的船舶机械设备的维修主要采用计划性周期检修。船舶机械设备运行到一定时间后,定期检修维护。这样带来的弊端是即使机械设备仍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也要拆装检修,大大增加了维修成本,加长了维修的周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原本运行良好的机械设备,因为无端的拆装,会改变…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配电电缆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架空输电线路,并已成为城市配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外力破坏、绝缘老化、产品质量、环境影响等因素而出现电缆故障,而配电电缆状态监测技术一方面能够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降低了电网运行维护成本,对于城市电网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配电电缆的材料与特性,分析了配电电缆故障的原因,并探讨了配电电缆状态监测的重要性,重点研究了配电电缆状态监测的硬件设计以及软件设计,以期为配电电缆状态检测技术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电网的构架中,输变电设备智能化已逐步成为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这同时是电力管理运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针对智能化输变电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前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平时工作以及工厂的生产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对电网的主要基础设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只是对电网的主要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还要保证电网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健康、良好的使用状态,这样才能保证用户的实际利益保证。但检修方面仍然是不可缺少的,而在电网运行中对电网设备进行检修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下面就对电网在运行状态下如何检修进行论述。状态检修的定义:是指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即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安排检修计划,实施设备检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完成对输变电系统控制的信息化、远程化是智能电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电网完全的有力保障。相对来说,当下的研究重点在于,对高压组合电器的智能化研究,一方面减少固有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实现客观上的工作效率提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认为,将在线监测技术运用到智能化高压组合电器当中,完全可以对高压组合电器的多个指标做到实时监控,使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获得保障。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7)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电力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电网中的输变电系统是送电的关键部分,对于人们的日常用电安全至关重要,其运行的可靠性可以保证电气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而对输变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价可以准确反映输变电设备的运行情况,方便及时找出并修复输变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输变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并研究了其应用价值,希望可以保证输变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供电需求的日渐增加,输变电设备状态成为目前供电企业十分关注的重点。回顾我国近年来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发展,可以确定其已经初步构成了自身的技术体系,并作用于我国输变电设备状态维护之中。就此,本文将从介绍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内容、目的为出发点,通过探讨其与设备管理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在线监测对其发挥效力的促进作用,来具体分析当前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体系实施总体框架,并对该体系框架的初步成果进行阐述。希望接由此来阐明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架设与应用对整个输变电设备状态的维护与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23)
对于输变电设备的故障风险分析主要目的是保障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同时很好控制和解决好整个电网风险问题,做好对于因果网络图、领结模型和半马尔科夫过程理论分析,研究出一种基于故障模式输变电设备的故障风险量化分析措施。本文通过对于故障案例和因果网络合理输变电原因分析,研究故障风险分析理论,针对输变电设备确定因果网络图位置,根据网络连接关系探究故障会出现的后果,形成对于故障模式因果关系分析。最后根据故障特点将故障发生不同状态阶段进行风险变化曲线分析,提高对于风险分析研究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村电网发展及电网设备目前运行状态监测管理办法,考虑到农村电网实际情况,需采用一种安全可靠的实时监测系统来对农村电网实现自动化综合监测与管理,提升农网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