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运用灰色动态模型预测方法,对甘肃省1949~1990年粮食产量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甘肃粮食总产量长期预测模型,由此计算出1991~2000年甘肃省的粮食产量预测值,为有关部门制定粮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粮食产量的最优加权组合预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毕守东  王冬平 《预测》2000,19(3):70-72
本文根据最优加权组合建模理论,利用安徽省1982~1997年粮食产量资料,建立了粮食产量的最优加权组合模型,该模型相对拟合误差小于4.43%,依此模型对粮食总产量进行了预测,以期为安徽省的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农业科技办公室长期大力支持和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锡康等领导的全国粮食产量预测项目组,自1980年开始开展了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建立了以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为核心的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构建了主产省、主产区域的粮食产量预测模型,为国家准确判断农业生产形势进行宏观决策,安排粮食生产、储备和进口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中,粮食产量的预测是关键之一。在时间尺度为10—15年的预测方法中,Logistic函数法应用颇广。产量年际波动对预测值的影响考虑尚嫌不足,可以说是此法的一个不足之处。反过来这又会影响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深入研究。 本文利用1949—1987年浙江省粮食单产资料,运用离差百分率法,分析了全年粮食单产的年际波动特征,并在波谱周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粮播面积的预测,对单年(1990、1995、2000年)和时段的全省粮食产量作了预测。最后结合人口预测,对浙江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作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粮食产量的准确预测,对国民经济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河南省1996-2006年的粮食相关数据,分别构建了基于时间序列的二次曲线方程和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基于多元回归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比较三个单项模型的预测结果,最终构建了一种新的组合模型用来预测河南省2007-2011年的粮食产量。实验结果,证明了文章提出的组合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以1998年~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原始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思想,利用最小二乘法和Stata软件,构建了一个拟合优度较高的我国粮食产量预测模型,其预测产量历年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在3%以内,说明该模型预测性较好,研究结论表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主要是粮食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和农作物成灾面积,据此提出了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2009年湖北省的粮食统计资料,运用灰色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人文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影响因子与粮食总产量呈显著关联,其中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第一产业从业人数、粮食单产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5个重要的因子;预测结果则表明,未来几年湖北省的粮食总产量将持续上升,湖北省人均粮食产量也同样呈上升趋势,这将为湖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3—2006年粮食生产数据,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与化肥是粮食增产最主要的原因,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从洲际、区域、国家等多个尺度,定量分析了1980-2010年非洲粮食产量波动的时空格局,并通过比对粮食产量与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拟合度,探讨了近30年来非洲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0年以来,非洲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短期波动以3年周期为主,长周期约为10年;粮食单产为非洲粮食产量短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子;②就各个地区而言,南非地区粮食产量短时间序列波动周期相对较长,为3.75年,并呈缩短趋势;其他各地区短期波动周期均在3年左右,与非洲整体波动水平相近;从长时间序列看,东非长周期时间序列最长,约10年,并呈变长趋势;南非地区次之,约为7.5年;北非和中非地区居末,约为6年;除北非粮食产量波动主要受播种面积影响外,其他地区多受粮食单产影响较大;③就国家水平来看,非洲约71.15%的国家粮食短时间序列波动周期在3年左右,与非洲整体水平相当;非洲绝大部分国家长时间序列波动周期低于10年,强于非洲整体水平;粮食产量水平越高的国家,其粮食产量的波动越小,反之亦然;占非洲耕地64.42%的31个国家粮食产量短期波动主要影响因子为粮食单产,少部分国家为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0.
非洲粮食产量波动时空格局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从洲际、区域、国家等多个尺度,定量分析了1980-2010年非洲粮食产量波动的时空格局,并通过比对粮食产量与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拟合度,探讨了近30年来非洲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0年以来,非洲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短期波动以3年周期为主,长周期约为10年;粮食单产为非洲粮食产量短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子;②就各个地区而言,南非地区粮食产量短时间序列波动周期相对较长,为3.75年,并呈缩短趋势;其他各地区短期波动周期均在3年左右,与非洲整体波动水平相近;从长时间序列看,东非长周期时间序列最长,约10年,并呈变长趋势;南非地区次之,约为7.5年;北非和中非地区居末,约为6年;除北非粮食产量波动主要受播种面积影响外,其他地区多受粮食单产影响较大;③就国家水平来看,非洲约71.15%的国家粮食短时间序列波动周期在3年左右,与非洲整体水平相当;非洲绝大部分国家长时间序列波动周期低于10年,强于非洲整体水平;粮食产量水平越高的国家,其粮食产量的波动越小,反之亦然;占非洲耕地64.42%的31个国家粮食产量短期波动主要影响因子为粮食单产,少部分国家为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入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里,其由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新兴卫星城过程中粮食生产数量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而,构建"顺义区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扩散度"与"不同产量水平区域空间重心"两个模型定量研究12年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探索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6年各水平空间单元均较为分散,空间重心集中于全区中部;而12年之后,高水平和无粮食生产区域出现显著集聚,空间重心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位移8.06km和5.17km;粮食播种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与粮食产量变化呈强相关,是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市化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入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里,其由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新兴卫星城过程中粮食生产数量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而,构建“顺义区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扩散度”与“不同产量水平区域空间重心”两个模型定量研究12年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探索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6年各水平空间单元均较为分散,空间重心集中于全区中部;而12年之后,高水平和无粮食生产区域出现显著集聚,空间重心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位移8.06km和5.17km;粮食播种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与粮食产量变化呈强相关,是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该文以小波诊断技术为基础,对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5年、13年和25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且特征时间尺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即江苏省的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此外,根据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显著的13年和25年的主要周期,并以25年的周期尤为显著;最后综合3个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无论是大尺度还是小尺度上,在未来几年内,江苏省将走出粮食增产时期,而进入粮食减产时期.同时,该文还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确定了各个影响因子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程度和主次地位,以期能为缓解未来几年内江苏省粮食减产情况和保障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山西省粮食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构造模块,建立了山西省粮食产量的长期预测模型,并提出直到2000年的粮食产量预测值。1983、1984年预测值经实际产量验证,精度均达99%以上。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粮食产量的长期预测模型.具有两大优点:1、可以减少时间序列的随机性,2、可以提高预测精度.注[1]灰色系统理论是华中工学院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创的。所谓灰色系统,是相对手黑色和白色而言。是指系统中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非确切信息,因此可以说是只掌握或只能获得部分信息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是系统理论的发展和推厂,在粮食预测,气象预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依据山西省1949—1982年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试图对山西省粮食产量进行系统分析,建立长期预测模型,给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金乡县的历年耕地数量及粮食需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粮食需求模型来构建金乡县的耕地需求分析模型,以此模型来预测金乡县在2020年的耕地需求数量,并分析比较2种预测。本文以山东省金乡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实践为基础,结合金乡县实际,采用1994年到2007的历年耕地数量,GDP,人口,粮食产量等相关数据进行耕地保有量的预测,在比较2种预测方法后确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最优模型,预测到2020年金乡县的耕地保有量为,为金乡县制定土地利肌息体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环境约束下粮食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慧玲  卢锦培 《资源科学》2014,36(10):2149-2156
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中国30个省市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做出了测算。研究发现中国从1997-2010年以来,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得益于生产技术和效率的进步,但其背后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进一步对各个省市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粮食产量占比高的省份粮食生产率呈现出不断进步的状态,粮食产量占比中等的省份却相反,粮食产量占比低的省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或退步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最后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功能和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雪林  甄霖  魏云洁  陈操操  李芬  杨莉 《资源科学》2009,31(11):1927-1933
粮食生产功能是耕地最基本的功能,在半干旱区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功能,而粮食生产又将对粮食的消费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西北半干旱区--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多个时期耕地变化、粮食生产和消费变化的分析发现:在土地利用政策的驱动下,研究区耕地面积在不同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动,保护生态和发展农业经济之间的矛盾在耕地上得到了集中体现;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粮食单产的提高,2005年时期的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到了1980年时期的3倍;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的种植结构中谷物种植比例降低,薯类比例增大,谷物品种减少;粮食供给逐渐变得充裕的同时,粮食消费结构由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转变.对固原市未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预测显示,粮食增产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粮食供给能够充分满足当地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功能是耕地最基本的功能,在半干旱区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功能,而粮食生产又将对粮食的消费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西北半干旱区--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多个时期耕地变化、粮食生产和消费变化的分析发现:在土地利用政策的驱动下,研究区耕地面积在不同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动,保护生态和发展农业经济之间的矛盾在耕地上得到了集中体现;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粮食单产的提高,2005年时期的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到了1980年时期的3倍;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的种植结构中谷物种植比例降低,薯类比例增大,谷物品种减少;粮食供给逐渐变得充裕的同时,粮食消费结构由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转变.对固原市未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预测显示,粮食增产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粮食供给能够充分满足当地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情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炳方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3):202-205,241
本文简介了“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作物长势监测、主要作物产量预测、粮食产量预测、时空结构监测和粮食供需平衡预警等五个子系统。具体介绍了该系统提供的信息产品的应用,包括国内外农作物长势监测、作物和粮食产量估算、种植结构监测、复种指数监测以及旱情监测等内容;同时就系统应用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90年至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演进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王介勇  刘彦随 《资源科学》2009,31(7):1188-1194
通过构建粮食产量重心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年~2005年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进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量重心呈现出“北上西进”的态势,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速率不断增大,粮食产量增长的空间波动性逐渐增强,产量优势区的空间格局尚不稳定。从资源、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驱动机制。耕地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动趋势是驱动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客观基础,北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是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关键因素,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是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直接因素,科技进步、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区域化的粮食支持政策是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重要驱动力量。最后探讨了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区域环境、经济及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