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明清以来,随着小说的繁盛,小说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许多戏曲名著被改编为小说进行传播。《桃花扇》成为小说传播的对象,被改编为平话小说、演义小说和报刊连载历史小说等传播形态。小说传播丰富了《桃花扇》题材故事的艺术样式,使《桃花扇》故事进一步从文人群体走向民间。平话小说的传播形态改变了“桃花扇”故事的结尾,将悲剧意味消融于世俗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介入强化了“桃花扇”故事的史诗品格,增强了其忠君爱国的普泛思想;现代历史小说丰富了《桃花扇》故事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桃花扇》是一部争议较多的历史剧,三百多年来,这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誉之者推崇它是不朽的爱国主义杰作;毁之者则说它是“替投降变节行为辩护”。到了十年浩劫时期,多少编、导、演过《桃花扇》的同志都受此剧株连,有的甚至含冤死去。考其原因,除去社会政治历史的因素外,剧本本身存在的复杂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有一家理论刊物上所载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桃花扇》既表现了强烈的追挽明朝的情感,又歌颂了清王朝的圣德隆恩,一句话,《桃花扇》虽然写的是南明遗事,却是旨在通过对“旧君”的“兴亡之感”来对  相似文献   

3.
侯方域是《桃花扇》所塑造的男主人公形象。通过艺术典型侯方域来考察孔尚任对历史人物的改造,这些改造反映了孔尚任抨击权奸、谴责福王的政治思想和对复社文人褒中见贬的政治态度,并表达了他归隐的愿望,体现了《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4.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如果没有了利用工作,档案的价值只是潜在的价值,利用工作的实质是把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因此,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的利用价值将越来越高,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院档案门类多,信息量大。目前室存档案近3000卷(件),它们是“历史的真迹”、“现实的凭证”。近几年来,我们在档案的利用方面积极努力,不断探索,使众多的“潜在利用者”变为现实利用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更好地实现了它的利用价值。据笔者…  相似文献   

5.
唐宋词真迹今天已很少见,古籍文献特别是唐宋文献对唐宋词真迹的记载,可视为是唐宋词真迹保存的一种方式。文献记载的唐宋词真迹,在校勘、还原、鉴赏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如李煜?临江仙?词的创作场景,黄庭坚?念奴娇?词“爱听临风笛”之“笛”、?西江月?词“杯行到手莫留残”之“莫留残”,秦观?踏莎行?词“杜鹃声里斜阳暮”之“斜阳暮”等。词人词作真迹记载,不仅可以据之考察词作初创之面貌,还可以考察词人笔迹,了解其书法水平,并进一步考察词人人品、情趣。  相似文献   

6.
桃花扇小札     
桃花扇,《词源》训为“传奇名,孔尚任撰”。《辞海》同。这根据自然是古典名著《桃花扇》。可惜,就词之“源”而言.桃花扇却确实不是什么“传奇名”,也与孔尚任无关。《金瓶梅词话》中就屡屡“出现”舞纸杨柳楼头月,歌罢桃花扇底风”这样的句子了。明显的,这句中的“桃花扇”是物,专有名词。又如:  相似文献   

7.
在古汉语双宾语句式中,宾语前是否可以介入“以”、“于”,语法界有不同意见,本文亦就此略陈管见。 沈春晖《周金文中之‘双宾语句式’》和周迟明《汉语双宾语的语法现象和历史发展》把“以”、“于”结构纳入双宾语句式。  相似文献   

8.
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历来被誉为“爱国主义”的“杰作”。但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桃花扇》进行阶级的、历史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它歪曲地反映明末清初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历史,恶毒污蔑农民起义,极力美化朱明王朝,狂热颂扬清兵入侵,无耻讴歌变节分子,是一部浸透了孔孟之道毒液的卖国主义作品。毛主席指出:“对于一切包含反民族、反科学、反大众”观点的文艺作品,“必须给以严格的批  相似文献   

9.
孔尚任在其成名之作《桃花扇》里,写了两首“梁州序”曲(《眠香》),安排在这部悲剧的两个人物合卺之夕,让其各自表白出来,我认为是用心良苦的。这两首曲子历来不怎么被研究《桃花扇》的同志注意,特别是在分析侯方域和李香君这一对悲剧人物的性格、志向和各自表现出来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上,几乎无人问及。我们知道,《桃花扇》四十多出戏中,侯、李爱情的直接描写是不多的,他们内心表白的地方更少。只要仔细研究这两首曲  相似文献   

10.
历史题材的作品,关键是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相统一。本文从梁启超对《桃花扇》的一个批注谈起,以《桃花扇》中的人物史可法的结局为例,阐明《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对历史事实的“点染”,做到了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哀江南》中,苏昆生挟泪蘸血的声声悲歌,气薄云天,情恸山河,使《桃花扇》全剧的悲怆情感达到高潮,也留下了绵绵不绝的“余韵”。那么,唱曲之人苏昆生为《桃花扇》中何许人物? 苏昆生的原型周如松,河南固始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唱曲艺人。《桃花扇》中的苏昆生则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万历年间一小童,崇祯朝代半衰翁。”(《草檄》)饱看五十年沧桑变幻的苏昆生虽非《桃花扇》中主要人物,却是绾结“离合之情”、映带“兴亡之感”不可缺少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长生殿》与《桃花扇》中的兴亡之感,不仅体现了剧作家的民族意识、故国之思等现实情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蕴,透露出他们对历史、人生的失落感与空幻感。  相似文献   

13.
敦煌壁画属于敦煌佛教艺术体系,不仅可填补中国绘画史的部分空缺,还可补公私度藏名画真迹之不足。敦煌壁画与名画真迹一起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绘画史。  相似文献   

14.
陆元辅撰《经籍考》,书未竟而殁.卢文弨得其手稿而予增补,后来卢氏增补本部分散入福州陈兰邻带经堂,计三十四册.同治四年(1865),陈兰邻之孙陈树杓售周星诒十册,后又售其余.周星诒对所购《经籍考》重加整治,撰题记,加批按,其题记对了解,陆氏《经籍考》的递藏递修情况意义重大.周星诒整理本今藏国家图书馆,已非收入带经堂时的原...  相似文献   

15.
历史题材的作品,关键是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相统一,本从梁启超对《桃花扇》的一个批注谈起,以《桃花扇》中的人物史可法的结局为例,阐明《桃花扇》的作孔尚任对历史事实的“点染”,做到了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桃花扇》展示了宏阔的历史画面,设置了精审巧妙的叙事结构,穿插运用了许多“功能性”人物。其中老赞礼和包括张道士在内的“南朝作者七人”,都是剧作叙事中“功能性”突出的人物。文章对《桃花扇》中这八位“功能性”人物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揭示这些“功能性”人物在剧作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专学校档案是学校各项活动的历史真迹,真实记录,它具有查考利用价值,为学校领导决策和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它也是社会的一笔财富.做好档案的收集、室藏建设、现代化管理等工作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加强中专学校档案的综合管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初剧坛上的传奇《桃花扇》,以其恢宏的体制、广阔的画面、出色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赢得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广泛赞誉和传唱。“纵使梨园多院本,勾栏争唱孑L洪词”。南洪北孔,乐府双璧,成为曲坛上流传不息的佳话。而作为一部历史传奇,“描写五十年前遗事,君臣将相,儿女友朋,无不人人活现.遂成天地间最有关系之文章”(刘中柱《桃花扇》跋),《桃花扇》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治世盛衰:“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初探》意在追求“以文载道”的境界,还意在抒发探究历史、关注现实、追求治道的书生情怀。其学术贡献主要有二:一是将心理史学的观点与方法应用到刘裕、萧衍等六朝帝王研究中;二是把历史与现实、研究与向往有机联系起来。然于复杂政治之体味,尚可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真理的问题之所以是哲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因为它作为人类存在状态的理论展现,始终肩负着人类自由导航的重要使命。马克思所讲的真理正是以实践为基础,追求“真实”的境界,不再流于单纯理论上的虚幻,使哲学之真表现为动态的、历史的现实,从而把人重新带回到了“真实”的现实世界,确证了哲学之真的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真实”地把握了人的本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