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1个省、区,面积博大,资源丰富。十一届三中会议以来,农村经济有较快的发展,但西部地区科技文化水平低,转化慢,经济开发长进不足,特别是农业生产投入少,产出率低,缺少后劲,粮食至今不能自给;畜牧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制定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时,我们重点对农业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就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粗浅意见.一、正确分析省情是制订农业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对甘肃农业的自然、经济特点如何正确认识,恰当分析呢?从我省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胡玉婷 《青海科技》2001,8(3):18-20
1高新技术是青海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口、资源、环境是21世纪青海社会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但是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土壤流失、沙漠化土地蔓延对农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问题:一是农业技术进步迟缓.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经济牵动强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少,农业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5%左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形成规模的只有20%.二是自然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4.
玉溪市农业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少,水资源缺乏;农药、化肥施用过量,农业生产经营发展不平衡和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加大科技支撑,促进其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应做好下面工作:以科技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湿地经济,保护治理湖泊;建立创新联盟,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建立科技智囊团,会诊农业产业发展;进村入户,建立服务长效机制;发展农业科技庄园,促进三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肃农村经济目前正处于战略转移、结构调整的起步阶段。即由逐步停止对植被的破坏转向根本治理;由集中解决温饱问题转向发展商品经济;由经验性的传统农业转向科学性的现代农业。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走出一条更加符合甘肃特点的农业生产新路,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大问题。本文试图对采取“三位三生”(经济、社会、科技三位一体,生产、  相似文献   

6.
一、从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庆阳地区位于甘肃东部,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甘肃省的主要产粮区之一。从自然条件方面看有以下两点优势:一是土地面积广,资源丰富,宜草宜林面积大,发展农林牧业的前景广阔,农业增产潜力大;二是日照充分,光能富裕,雨量较充沛。农业人口1983  相似文献   

7.
胡玉婷 《青海科技》2001,8(3):18-20
1 高新技术是青海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口、资源、环境是21世纪青海社会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但是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土壤流失、沙漠化土地蔓延对农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问题:一是农业技术进步迟缓。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经济牵动强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少,农业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5%左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形成规模的只有20%。二是自然灾害频繁。近20年,东部农业区14个县春旱的频率在55%以上,20世纪90年代干旱程度加剧,全…  相似文献   

8.
论云南绿色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白滇生  彭靖里 《软科学》2003,17(3):69-73
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是云南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云南省情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本文对云南省发展绿色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绿色产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作用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文章指出,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的目标是,用合理、高效的方法,为人类需要生产更多的产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培育可以永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前者是经济效益,后者是生态效益。接受历史的教训,应把两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统一安排,相互促进。而两者的实现都离不开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因此,我们在进行甘肃的农业战略转变中,必须统筹考虑,全面安排经济、生态、技术三个系统的关系。一、经济系统。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新的农业战略所提倡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  相似文献   

10.
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对地处内地的甘肃来说,既是帆遇又是挑战。如果不及时认识这一挑战,不及时出提新的战略对策,势必拉大同全国的差距。面对这种新的现实,本文就甘肃畜牧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谈一孔之见。一、甘肃的畜牧资源优势甘肃现有草原面积2.7~3.0亿亩,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40%。其开发利用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展畜牧业。全省农田面积为5300万亩(据遥感测算资料为7500—8000万亩),如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科技资源概念的基础上,认为科技资源中最为重要的是科技人力、科技财力、科技组织机构三大资源.围绕三大科技资源,对甘肃科技资源的配置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甘肃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省会城市——兰州一头独大,科技资源配置极为不均的现状,不利于科技支撑甘肃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要求.结合当前甘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及趋势,提出优化甘肃科技资源配置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改革与开放的推动下,甘肃经济、技术、社会有了很大发展,是解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但是从总体上看,甘肃经济的发展还是受传统发展战略的影响,单纯追求产值增长的现象亦然存在,就速度压产值的做法时有出现。对坚持经济、技术、社会协调发展,思想上认识不够,观念上还没有根本转变。在传统发展战略的影响下,甘肃经济、技术、社会发展,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有些甚至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增大。如今土地荒漠化严重,森林面积锐减,这些都是生态环境被破坏而产生的严重问题。这些众多的自然灾害不光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也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社会经济,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坚持改革开放,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地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是甘肃人民的根本任务。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制定一个符合省情省力,适应国内外环境动态变化的发展战略,以指导经济的发展。一、发展战略与经济成长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证明,不同的发展战略会导致不同的经济成长速度。从国际对比看。土耳其与南期鲜同处北纬三八线,分别处于亚洲的西端和东部,均为市场经济国家,同为半岛,三面环海。国土面积,土耳其是南朝鲜的8倍,人均耕地面积前者  相似文献   

15.
甘肃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和探索,已初步找到了一条适合省情的经济开发的新路子。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战略构思和对策,谈一些看法。甘肃贫困地区包括市区、干旱地区和困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对甘肃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杨德保徐旭然甘肃河西地区包括酒泉、张掖、武威和嘉峪关、金昌等五地市,总土地面积2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1.07万人。属于1983年以来国家专项拨款扶持的“三西”建设项目之列,是我省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乡镇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确保广大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生命财产安全重要的关键性工程设施。加强乡镇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设施完整、功能齐全、运转正常的水利工程设施,进一步提高各地防洪防灾、抗旱除涝、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并降低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确保农村社会繁荣、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方汝林 《资源科学》1982,4(2):55-63
我国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山西、陕西等七省(区),大部分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是这里农业生产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不仅由于水资源有限,而且一些主要自然灾害,如干旱、土地的盐碱化、沙化等,都与水资源利用有关。 就目前水资源利用的情况看,不少地区已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如在新疆地区开发利用的水量已占河水资源的53%以上,河西走廊高达89%以上。另一方面,河水灌区又出现积水成灾,30%以上的耕地受盐碱危害;在井灌比较集中的地区,又面临着含水层枯竭的危险,农业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开垦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宏  孙保平 《资源科学》1999,21(5):71-75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镏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予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神经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