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出版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现阶段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形势下,电子出版业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对于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何谓电子出版,电子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对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出版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电子出版正是这种变革的产物,它最早产生于欧美,今天电子出版业在欧美已形成了相当规模。日本的出版业近年来也正在努力开拓这一新领域。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方式、信息产业的一支新兴力量,电子出版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正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3.
日本电子出版研究的现状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果以1985年11月三修社制作并销售<最新科学技术用语辞典>的CD-ROM(只读光盘)为标志,①日本的电子出版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出现后,日本的电子出版研究呈现出繁荣之势.在我国,不难读到介绍日本电子出版业本身发展状况的文章,但涉及日本电子出版研究状况的文章则相对较少.本文拟对日本的电子出版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中国版协电子出版研究会成立于1992年,在湖北宜昌开的会。当时电子出版发展相当快,我们意识到新闻出版行业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即以图书司、科技发展司共同研究,首先给中央打报告,明确电子出版划分到新闻出版范围内,作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一部分。电子出版起步阶段,技术力量大部分是在计算机公司,比如方正、希望。刚一开始,电子出版有些跨行业,也分不清出版单位与非出版单位,所以成立一个协会来协助行政机关,协调行业的发展很有必要。 当时,中国软件协会有一个软件出版分会,牵头单位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我们两个协会活动经…  相似文献   

5.
2001年美国电子出版业的困难与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高新技术和电子出版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电子出版业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电子出版业的发展特点.2001年,美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遇到了一定困难,被称为是抑制电子出版业发展的一年.许多专业电子出版公司和传统出版公司的电子出版业务都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能够取得很好的业绩.但与此同时,还是涌现了许多获得成功的公司.传统出版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阿兹玛赫教授、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值此”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大奖赛”举办十届之际.中国电子出版业界的代表团与世界电子出版业界的同仁们.聚集在美丽的巴黎.一起回顾世界电子出版业的发展轨迹.展望新世纪更加辉煌的前景,我们倍感高兴。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代表团.就中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情况作一介绍.以加强我们与世界同行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出版行业的发展,文字载体的变化显著.传统出版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本文梳理了当前电子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日渐强势的电子出版业和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出版物的日趋增多和电子出版业的发展,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也不断完善。本文在梳理我国电子出版政策变化脉络的基础上,以电子出版的三大管理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为文本,对我国既有的产业政策进行内容审视,以期为未来产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促进电子出版业的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六月,我们中国版协电子出版代表团一行12人踏上了祖国宝岛台湾,与台湾电子出版界同仁进行了交流研讨,以推动两岸电子出版业的繁荣发展。 在台湾期间,代表团访问了七、八家比较有影响的多媒体公司,在这些公司参观访问时,听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网络”。在台北召开的两岸电子出版研讨会,台湾同行专门将网络发展对电子出版的影响列为一个议题,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兴趣。台湾的电子出版公司或多媒体开发制作公司,从严格意义上讲已不是单纯的电子出版公司或多媒体公司,而是一个与网络密切结合的公司。我们到过…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从最近在北京结束的“’94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研讨会及展览”上获悉,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子出版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具备了CD—ROM光盘出版物的编辑与出版能力。我国现有3家公司可以编辑,5家公司可以“印刷”CD—ROM出版物。在市场上出售的电子出版物已近30种,其中多媒体出版物约占60%,这表明我国电子出版业已全面起步。 这次我国首次举办的电子出版国际研讨会和展览有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术语信息中心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和日本、奥地利、英国、德国等国以及港台地区和国内的电子出版专家和学者参加。有63家国内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电子出版萌芽于 80年代末,起步于 90年代初,发展在 90年代末。今天,我国的电子出版业,无论出版、制作、发行机构,还是载体、品种、复制量,都初具规模,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行业管理体系也日益完备。在我国电子出版发展的过程中,大学出版社由于对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对我国电子出版特别是早期电子出版的探索发挥过骨干的作用。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简要回顾大学出版界对我国电子出版早期的探索,对电子出版业和大学出版事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出版社成为我国电子出版的最早拓荒者  …  相似文献   

12.
台湾电子出版业的现状与两岸合作的展望何志韶【台北】编者按:电子出版的问题已经越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出版业的面前,了解同属中华文化的台湾目前的电子出版现状,对我们每个编辑人员来说都是有益的。本文作者是台湾一出版社的负责人,所谈问题应当更为值得参考。文中一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子出版业虽然经过一段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仍习惯于小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生产组织、管理高度产业化的气魄,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这些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阻碍着电子出版物的蓬勃发展。我国电子出版业究竟该如何发展?路在哪里?8月23日,在全国电子出版工作交流会上,几位伴随着电子出版业一路走来的业内人士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怎样用好电子出版权?”、 “怎样当好电子出版编辑?”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曾在电子出版业和学术界内引起了众多的思考。在此我们抛砖引玉.就电子出版编辑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修养问题做一讨论,希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相似文献   

15.
中外电子出版业发展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电子出版状况 相对于图书而言,电子出版只是刚刚起步.但从整体看,中国的出版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作为出版行业中的一支新军,电子出版市场成了出版行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物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电子出版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子出版业已初具规模,全国共有电子出版单位41家,制作、复制单位上百家.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1992年,我国第一种电子出版物《邮票上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出版是中国电子出版业的发端,那么到了1994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94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研讨会及展览”上,我国已有60多家电子出版、制作机构参展,展示的多媒体光盘已达数十种之多,可谓发展迅速。而1996、1997这两年,可以说是中国的电子出版业进入量变与质变同步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期间,中国计算机业勇开先河,出版界也看到出版业经济增长点的希望,各路英豪奋力投入,形成了相当有利的大环境。这一阶段的中国电子出版业,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聚会哈尔滨     
八月的哈尔滨天高气爽,景色宜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电子出版研究会在这里召开“中国电子出版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电子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管理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60余人济济一堂,各抒己见,研讨中国电子出版大计。 研讨会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谢明清主持,新闻出版署音像电子司司长王涛、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李琛、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胜立等先后作主题发言。新闻出版署音像电子司电子处毛小茂处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国电子出版业的现状与发展。上述发言详见本期杂志“专题论坛”文章。 希望电子出版社社长秦人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出版待业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音像电子出版业优势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服务大局、传播化信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化生活等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音像电子出版业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从目前情况看,音像电子出版业发展还存有不足,主要是音像电子出版物占有出版物市场的份额比较低,没有形成大的规模,经不起风浪,发展速度还不快,从市场发展角度讲,还有更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不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面临着十分明显的困境,因此,加快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已在为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课题,如何搞好正版物打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面临加入WTO,音像电子出版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改进音像电子出版工和,加快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电子出版的研究可能还没有形成基本的研究格局,与国际电子出版研究有着相当的脱节,虽然已有一些研究者和电子出版从业人员开始关心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流于表层的介绍,对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并无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