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凑十法",再通过看、摆、说的操作过程及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并尝试自学解决问题,并自主探究其余"9加几"的算式。  相似文献   

2.
<正>《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73—74页的教学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做好认知的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73—74页的教学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做好认知的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1120各数的教学知识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遵循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教版教材第73页呈现的主题图是:无序排列着11个水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1页(练一练,练习二111页(练一练,练习二13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大数的意义,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和千万,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2.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用数形结合和计数器拨珠的方式理解"满十进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发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慧萍 《家教世界》2012,(18):69-70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发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气氛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一定的乐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  相似文献   

6.
王艳 《贵州教育》2014,(3):51-61,93-94
复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梳理数的认识及相关知识,能用数表示物体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十进制计数法;通过对数各知识点的整理,能正确认、读、写亿以内的数,并能根据计数单位进行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使儿童成为认知的主体。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发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一定的乐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发现并掌握知识。时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一、分析《小兔请客》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这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计算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计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才会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创设多样有效的教学情境,努力实现高效课堂已是很多专家及教师的共识。下面以《认识小数》中的教学片断为例,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谈几点思考。一、案例概述人教版数学第6册《认识小数》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长度单位和货币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案例创设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力求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愉快的教学情境则是培养兴趣的肥沃土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发展的,特别是刚踏进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阶段数的认识体系中,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先研究了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这三个版本的教材,从主题情境图、活动设计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再根据具体的学情,把三个版本的教材巧妙地整合重组,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用“古人计数”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再造”十进制,把“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字表示数”整合在一课时,让学生体验一步步抽象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完整过程,师生一起挖掘与包装数学隐性的美,体会“人类设计”这一规则背后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3.
《华章》2007,(9)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唤起学生注意力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教学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73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情境的创设实际上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这一教学策略正是项目式学习开展实施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也指出,针对社会情境中与化学相关的某一真实问题开展项目研究[1]60。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中数学情境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因为符合新课改要求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情境教学是一种利用形象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愉悦、高效地学习,笔者在此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探索.一、创设阶梯情境教学在"三垂线定理"教学时,在创设阶梯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了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其判定定理、斜线的概念、斜线在  相似文献   

16.
<正>《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认识更大自然数的基础,是学生数概念形成过程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认数教学序列中的重要节点。一、前行中的思考——寻求"来龙"和"去脉"1.这节课教什么课前,我们仔细研读了教材,如下图:这部分内容,是分四个层次组织认数活动。第一层次:认识"10个一是一个十",先让学生经历从1到10的数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创设游戏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语言情境,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留有探索空间,引发深度思考;创设媒体情境,调动感官参与,促进审美感知。  相似文献   

18.
<正>"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第一学段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进一步学习,为之后学习亿以上的数打下必要的基础。如果把"亿以内数的认识"放在相关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加以分析,它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而且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基于对教材的上述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达成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第一,使学生认识新的更大的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例题及相关活动。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数1~5、0以及学习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后安排的。教材首先通过植树图,在进行绿化美化环境教育的同时直观抽象出6~10各数,然后通过边摆边数强化这些数的概念,再通过比、划、读、写完善学生对这些数的认识,最后通过小动物运动会图,第一次让学生学习序数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初步认识6~10各数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在植树情境图中发现6~10各数。师:植树,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绿化我们的祖国。…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发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愉悦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