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活文本的张力,能让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建构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抓住关键词句和文本的情节线索,让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状态,对文本的情节、人物以及思想情感等形成多元的、个性的认知、体验、感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备课得从解读文本开始,要让学生进入文本,教师首先要进入文本。走近作者,才能走进文本;如何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透过这些关键的词句,去打动孩子们的心。  相似文献   

3.
备课得从解读文本开始,要让学生进入文本,教师首先要进入文本。走近作者,才能走进文本;如何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透过这些关键的词句,去打动孩子们的心。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走进文本、倾听文本,调动学生的审美思维,激活学生的语义联想和感悟体验,将作品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精神的养料。文本所在的语境都是由许多复杂的关系组成的,在对这些关系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就能激活文本的无限“张力”。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张力”。在发现和消除的过程中构建阅读教学新的本质意义,这是提高生本阅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备课得从解读文本开始,要让学生进入文本,教师首先要进入文本.走近作者,才能走进文本;如何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透过这些关键的词句,去打动孩子们的心.  相似文献   

6.
文本生本对话、师本生本对话、生本生本对话,都能够形成文本解读的助推力量。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组织,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解读环节,通过深度发掘,赢得文本阅读的主动权。建立对话机制、精选对话窗口、优化对话形式、延伸对话视野,教师围绕学生推开深度阅读计划,能让文本解读呈现出多元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需要深入解读文本以成就高效精彩的课堂.可以通过咀嚼字句,读懂意蕴;搭建支架,破解难点;一"语"立骨,增强张力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由此学生才能学会正确解读,最终语文教学才能绽放出特别的美.  相似文献   

8.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思想、情感等,注重方法与策略,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但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直接感知,文本解读能力不够过硬,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高屋建瓴,从“发散”入手,才能引爆多向思维,形成立体化的阅读视角,让语文阅读充满思维的张力,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自然走进语文世界,积极主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一、知人论世,感悟文本作者的写作动机  相似文献   

10.
提炼关键词需要确立具体位置,教师先要对文本进入深度研读,确定关键词的具体位置,给学生以更多的提醒和暗示,并要求学生顺利提取关键词,然后依据关键词展开文本解读,从而形成阅读认知。标题、开头、结果、感悟中都蕴含着一些关键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关键词提炼,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阅读思维起点,助力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涉及内容众多。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全面解读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注意文本的言意共生探究,用心聆听文本"心声",这样才能顺利抵达文本核心,形成科学的教法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思想、情感等,注重方法与策略,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多层次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激活文本语言张力,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沉潜于文本之中,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品出文章的情致与意蕴,才能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阅读的主人,并最终获得真实的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4.
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因为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知道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决定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能否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解读文本?一.把握原则,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说工具性就是指要培养学生理解汉语,运用汉语能力,让学生会听会读,  相似文献   

15.
文眼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眼解读文本,能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线路,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文眼的位置、探析文眼的表达作用、理解文眼的根性追求、探究文眼的运用价值,让学生掌握文本解读的主要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是必不可少的。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英语知识点的解析。事实上,解读英语文本时,教师需要站在多个维度,从不同视角挖掘文本的语言、人物、主题、情节等内容,引领学生全面、深刻地解读文本,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意识,促进学生全方位理解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要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必须精磨教学理念、细磨思想情感、深磨文本解读。思想决定行动,教学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关系一节课的灵魂,体现一节课的境界。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思想情感,才能用自身正能量感染学生、温暖学生,才能用仁爱之心营造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唤醒潜能、激活记忆、开启心智、放飞情愫,让学生感受课堂温度。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把握越深,越能挖掘内隐的价值意蕴,让课堂有韵味、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囚绿记》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解读方式,为学生展示其丰富内涵,可以促进学生妙悟的形成。学生若能在自主阅读、合作互动、深度探究过程中,顺利激活学习思维,不仅能够自然形成学习体验和感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还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文本教学价值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文字符号信息,寻觅文本解读的关键处、突破口,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腹地,真正感受文本深处的美丽。下面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例,谈谈文本解读的有效抓手。一、抓住文本疑惑处,追根溯源阅读文本时最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往往是文本语言的前后矛盾处和逆情悖理处。面对疑惑处,教师要用"追问"来引导研读,教会学生联系背景、上下文和生活来探究思考,品味感悟,帮助学生厘清文本疑惑,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20.
曹长顺 《教师》2014,(21):28-28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要想语文课堂高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解读文本时,语文教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阅读理解前人对文本解读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