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感恩教育:人生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对于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幸福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恶性事件反映出我们的学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向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感恩意识的培养应从培养孩子感恩情感、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营造感恩教育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教师应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感恩祖国、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教会学生心存感恩,应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教给我们知识,让我们抛却愚昧,我们应该感恩老师;社会给了我们一切,我们应该感恩社会。  相似文献   

6.
阎惠玲 《教师》2012,(12):14-14
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感恩,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的一些青少年特别是中职学生,感恩意识比较缺乏,应予以重视。本文阐述通过在中职德育教育的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认识,“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回报。只有拥有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美好,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8.
"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而感恩意识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甚至是更年轻的"90后"一代,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他们情感世界的活动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这与其自身性格、当下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解读,我们也可以看到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生命状态的释然。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养成"知恩、感恩、报恩"的优秀品质,我校邀请中国时代感恩励志讲师团一行,为学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感恩励志教育,使全体师生深受感动,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巩固了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完成的一项长期的文明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我们从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启蒙开始,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进而让感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刘芹 《山东教育》2020,(1):19-19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名言道出了中华民族"知恩、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能够促进其道德品质的提升、开朗性格的形成,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但是,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严重缺乏。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小学德育工作要把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欣  李娜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74-275
当代有些大学生由于感恩意识缺乏,出现了不知道感恩、忘恩负义、感情冷漠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涉及到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一现象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素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提出了以"家庭——学校—社会—自己"四位一体为主的感恩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为国家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但在国家大力倡导"和谐"的今天,一些青少年学生不知感恩,加强感恩教育迫在眉睫。而历史课作为传播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4.
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处处渗透着感恩教育内容。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利用教材、拓展教材,让感恩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知恩、感恩、报恩,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网络化时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学生自我管制、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等局限性造成他们对感恩教育"无意识"的表现,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迫在眉睫,针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面构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合理途径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感恩教育在儿童早期教育里具有特别的价值。我们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指导,让幼儿从小养成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造就了许多自以为是、任性娇气的"小太阳"。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感恩,在物质享受上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索爱,不知回报……"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校开展了系列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付出、学会关爱、学会做人。一、培育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教育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  相似文献   

18.
王艳 《考试周刊》2014,(65):165-165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性良知之本,也是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一些学生缺乏感恩父母的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9.
党和政府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投入大量资金资助贫困生,让他们能接受同样的教育。但近年来,部分受助农村学生"不知恩、不感恩、不报恩"的行为引发了我们对资助育人工作感恩教育缺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学会感恩非常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掌中宝,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就是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他们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