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宏良 《中学历史教学》2007,(1):29-32,77-78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逐渐高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指引着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阶级建立的巴黎公社,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第二国际建立。二十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一个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会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正是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端,把实现更好的公平和更高的效率作为其目标的。  相似文献   

3.
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国产生产力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本质表现;苏联、东欧剧变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挫折,但最终改变不了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要科学地比较分析,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从学生的思想和当前社会现实出发,提出了邓小平理论教学中对进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基本思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5.
制度是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的结合体,在资本主义乃至其他社会形态的制度体系中,都存在“借有”、“自有”和“共有”等3种类型的制度。资本主义创造的制度明是人类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台阶,并非都是糟粕。社会主义制度明建设尤其需要借鉴资本主义制度的积极成果。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借鉴应该是借用而非移植,不应丢掉本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就西欧社会向资本主义发展提出了社会现代化理论,并认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建立的。但是,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割裂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建构,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词汇,起源于拉丁文;作为一种思想,最早出现在空想社会主义理念中;作为一种社会运动,起源于西欧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作为一种现实制度,既有以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也有北欧瑞典等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更有混杂着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成分的民族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这一典型东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以及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恰恰证明了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正确性。但是应该看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这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个全面的社会转型过程,因此,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是异常繁重复杂的,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说,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只是迈向共产主义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与腐朽性,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深刻揭示资本主义被一个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更合理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就西欧社会向资本主义发展提出了社会现代化理论,并认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建立的。但是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割裂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建构,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主义变革,这场变革以及在这场变革下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的,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认识、掌握并学会运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客观规律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造成了特殊的困难;敌对势力的破坏和捣乱是社会主义在长期曲折中发展的重要原因。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从民主社会主义的生成和演变过程看,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逐渐从制度替代转变为价值追求。突出表现在:理论上崇尚多元;实践上注重实用;标榜过程就是结果、目标就是运动。民主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西方生长繁荣源于其根植于并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之树上嫁接出的“艳丽花朵”。离开了其生存和发展的“独特土壤”,民主社会主义不可能也不应该在中国获得发展。独具我国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迄今为止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演变,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制度体系。表现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初创时期);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的概括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相似文献   

15.
现实社会主义的情况与传统理论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重大差别,即传统概念中的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的。因此,第一,现实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任务却是木应由资本主义完成的经济现代化任务;第二,用生产力水平来衡量,现实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史序列上处在与当代资本主义大体平行的位置上,而且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制度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初步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在资本主义"和谐社会"时期,一种当时前所未有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了当时高等教育史无前例的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应注重政府与大学、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和大学内部等各方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中学文科》2006,(1):53-56,92-93
识记: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工业革命的含义。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特点。第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理解:概述历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活动:收集有关报道、资料,证实当代资本主义闰家的性质没有改变,并以此为内容,练写脚本,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在班上展示。收集俄国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完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建构的国家和社会二元化历史进程中,社会未能获得经济自主权,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是占有生产资料阶级的民主。特定历史决定了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国家决定社会的历史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政府职能及其相关体制机制也在与时俱进的深化改革,社会与国家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样态,在抗疫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完整展现。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内涵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析这“两个必然”真理性及其规律性,进一步坚定在我国既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又要做好为实现此目标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