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杰 《初中生》2009,(3):8-10
想起那个夜晚,我就想起那群学生:马延艳、唐宏、李晓飞、李秀丽……今晚,我不知道她们在哪里,不知道他们是否也会想起那个星光满天的夜晚,想起我这个教他们唱《同桌的你》的语文老师。想起那群孩子,我生命的夜空一下子明亮了许多。哦,  相似文献   

2.
想起那个夜晚,我就想起那群学生:马延艳、唐宏、李晓飞、李秀丽……今晚,我不知道她们在哪里,不知道他们是否也会想起那个星光满天的夜晚,想起我这个教他们唱<同桌的你>的语文老师.想起那群孩子,我生命的夜空一下子明亮了许多.哦,他们,我的学生们,像一群可爱的萤火虫儿们,一直在我的夜空里飞翔.  相似文献   

3.
短消息     
<正>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过去7年英国在家接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增长了65%。据不完全统计,2014至2015年间,在家接受教育的英国学生人数有近3.7万人。在英国,家长没有义务必须让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他们需要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10月,我随宝安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在英国达勒姆大学学习。学校安排我住在hom estay(即在当地人家里住)。那段时间里,我慢慢感受到了英国人不同于中国人的家教观。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英国学习期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强烈地感受到英国人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一个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他就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一岁多一点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拿起叉子吃饭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吃。孩子吃完了,衣服上和脸上都脏兮兮的,父母不会责备…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教育     
<正>很多朋友陆续将孩子送到海外受教育,问他们原因,大多数是不愿意让孩子加入残酷的高考大军,在国外不必那么辛苦,也能考上排名全球前一百名的大学。据说北大、清华都没入榜。这次去英国旅游,我没想到要考察英国教育,却无意间被一个在英国读书的中国孩子上了一课。到英国,你会发现,这里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做孩子有孩子样儿,该天真烂漫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秦岭 《科技文萃》2005,(3):12-13
英国为"设计婴儿"开绿灯 2003年2月22日,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管理局宣布,批准一对英国夫妇为拯救他们患病的儿子而生育一个经过遗传基因筛选的婴儿.如果这个孩子能成功降生,他(或她)将是英国第一个获得官方批准出生的"设计婴儿".因而,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湖北教育》2016,(4):65
英国:重视"失败"学习利用"失败周"教育学生英国家长们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家长包办,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让他们学会避免失败的方法。同时,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接受失败"的学习。据英国《每日邮报》24日报道,英国一所顶级中学推出了一套极富挑战性的数学考试试题,校方坦言这份试题的难度远超过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声称考生"不可能拿满分"。据称,此法是为  相似文献   

8.
黄培昭 《甘肃教育》2014,(18):127-127
正英国是一个十分重视读书和教育的国家,在针对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政府千方百计鼓励每一个孩子认真读书。据《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教育标准局负责人麦克尔·威尔肖近日强调,学生的家长应该抽出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读书,否则应受到惩罚。"如果家长没来学校,没来参加家长会,没有和孩子一起阅读,不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我就会告诉他们‘你们是坏父母’"。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准备对那些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国家,人们可能会当真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在英国,这只不过是一句挖苦的话,就像是说“你没长眼睛吗”。英国法律规定小孩从5岁到16岁都必须接受全日制教育,如果孩子不去上学,就学官员会上门问个究竟。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孩子的父母可能会被起诉。但是,至于孩子上什么学校,父母亲有一定的挑选权。事实上,如果父母亲想亲自教孩子念书的话也可以,不过应由督察来审批他们的课程表、教学方法和设施。然而,绝大多数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上学,在那儿教育设施(包括教科书和文具)全都免费。有些孩子5岁前还上幼儿园(其正式名称为“幼儿学校…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道德不靠教导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  相似文献   

11.
这个世间总是有着许多的不公平,人们通过顽强奋斗,希望能有所改变。然而有些孩子,他们出生伊始就成了上帝遗忘的天使,他们拥有同普通孩子一样清澈的心,却被不公平地给予了残缺的身体。他们无法完整地拥抱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2.
享耳 《家长》2012,(Z2):48-49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同样有人格和尊严,他们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这个帖子共"晒"出28条家长爱说的口头禅。在这些口头禅的投票中,"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睡觉"名列口头禅第一位。排名第二的是"我这是为你好"。排名第三到第五位的依次为"你每天都在于什么"、"你一天到晚都不运动!给我干××去"、"你这孩子,给你讲了这么多  相似文献   

13.
《青年教师》2008,(1):23
随着互联网风行和全球化进程,亚洲的孩子一下子被推到和全世界的孩子同时竞争的舞台。他们正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几乎是被父母押着往前冲。在中国,大多数父母只能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有助于解释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培养"超级小孩"的现象。《聪明宝宝》《培养天才儿童60法》一类书籍在中国非常畅销。亚洲其余国家  相似文献   

14.
谁来点菜     
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每次在餐厅,总会看到一个现象,父母不代替孩子点菜,而是让孩子自己去点。孩子会直接对柜台前的服务员说:"我要一个三明治,其中火腿两片,鸡蛋要生一点,加生菜,蕃茄片加三片就可以。"他们点得精细、具体。对比之下,在中国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这样的,父母问孩子要吃什么,孩子说:"随便。"我们小时候,面对父母的询问,习惯  相似文献   

15.
最近,论坛上一篇中学生作文引出了"咆哮爸"这个概念。孩子在文章中写道:"父亲爱咆哮,母亲爱尖叫,他们总是不断对我发动进攻,目的只有一个:让我学习。"而不少家长跟帖表示:这是时下十分流行的"咆哮"式教育,甚至还有家长组成"咆哮爸"联盟,因为他们信奉教子原则:不骂不成才,不打不成长,咆哮是一种严格的爱。在我们周围,经常能看见咆哮的父母:孩子不做作业,父母严令"还不赶快回房间";孩子不愿意上补习班,家长便说"这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思维迟钝"学生,他们总是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老师请他们回答问题时,却久久回答不出,或表达不清楚,被其他孩子取笑为"小笨蛋"。怎样正确对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迟钝"学生是我们小学数学老师非常头痛的事情。由于这部分孩子迟钝一些,他们思考、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时间长一些。我们在课堂中为了推进教学进度,不可能为了这部分孩子就暂停了课堂,那样必定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欢迎教师家访,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孩子。在他们心目中,家访已经成为"告状"的代名词。这个寒假去小潘同学家里家访的经历使我意识到,教师与家长之间需要沟通,面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8.
<正>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发现班上的孩子除了"外形"改变外,连"内在"也更有涵养了。以前常念他们不懂事、不优雅,但是现在反而常赞美他们是文质彬彬的绅士、淑女。孩子在这个心智成长的过渡阶段,我发现因为有礼貌,让他们变化了气质,无形中也陶冶了人格与基本修养。而且,唯有  相似文献   

19.
这里,先全文引入一个母亲给自己孩子老师的信。 张老师: 您好!给您写这封信,我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很不希望让这些事情打搅您,可是作为一个妈妈,在 这个阴雨的夜晚,又是非常绝望的。 一个不满八岁的女孩子,在连续八个教学日,被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与英国的十多位中小学校长的交流与沟通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是一群有着教育情怀的校长,他们爱教育、爱学校、爱孩子。我带着好奇心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Sunny博士和Astrum Education’s Glenn校长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最后终于明白了其中蕴含的秘密:英国的校长们都是有教育信仰的人。一、英国校长何以具有教育信仰?据Sunny博士说,在英国,校长常常被看做一种"圣职",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丰厚的经济收入,是人们比较羡慕的职业;凡是能够从事校长职业的人,都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