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我国文化自信自强。文化传媒企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然而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融资约束困境。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我国A股2011—2021年文化传媒上市企业为样本,从文化传媒上市企业融资约束困境为出发点,探索数字金融发展对文化传媒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低股权集中度以及小规模文化传媒企业往往面临着更高的融资约束,而数字金融发展显著缓解了文化传媒企业的融资约束。为促使文化传媒企业健康发展,应加大数字金融发展力度,完善文化传媒产业数字金融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并提高文化传媒企业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文化体制改革不到位、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备、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不完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差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一、报业发展态势1.产业态势。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第四大支柱的发展国策已经确立,前景广阔。国外文化产业经济发达。美国作为文化产业强国,在前400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占全球文化企业的50%,文化市场消费1997年为350亿美元,2004年为500亿美元。英国文化产业产值为600亿美元,占GDP11%。德、日、法、韩等国文化产业比重都很高。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6,(5):33-33
深圳出台系列政策促发展: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表演团体、演出场所;新办文化企业免征3年所得税2005年11月,深圳首次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召开,推出《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等六个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同时政府拿出3亿元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动漫游戏等产业发展,并给予大幅优惠和奖励。非  相似文献   

5.
加快文化科技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卿 《出版科学》2012,(4):9-12
文化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为:通过催生文化新业态,拓展文化产业边界;通过促进文化产品或服务创新,提升文化吸引力;通过拓展传播路径,增强文化辐射力。政府和企业的协调努力是实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潘虹呈 《出版广角》2017,(24):40-4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文化产业呈现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经济出现并快速发展,不断朝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渗透,这对现代文化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我国的文化企业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应对挑战和抓住发展机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8月18日发布的《2010年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浙江已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8月18日发布的《2010年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浙江已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13,(15):4
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开展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本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支持内容上有了更为明显的侧重。通知明确,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支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小微文化企业数量众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普遍面临缺乏人才、融资困难、品牌营销意识不足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弱的困境.为谋求发展,小微文化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融资方式、品牌营销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12,(7):5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其中规定: 1.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体制改革与科技期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政策,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加入WTO文化市场开放力度的逐步加大,出版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在此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双效"发展备受瞩目.从长远发展来看,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可能会逐步由文化事业转型为文化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在当代已经成为社会主干文化,借助文化产业的营销途径、产业化发展,大众文化既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文化效益。民族传统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根基。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是时代背景下传播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方文山的词作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一个成功的强大的企业靠什么生存和发展?我们认为,离不开好的领导体制,离不开好的经营机制,离不开人才,离不开资金.这些都可视为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企业是否能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地发展下去,除了上述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才真正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如果有着符合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可以不断地克服外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5.
曾喆 《中国传媒科技》2014,(10):147-147
<正>当前,我们正值"韩流"来袭30年,韩国东大门文化产业链的成功也给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中国带来很大的启示。本文将通过研究韩国东大门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对比西北知名的服装批发市场——兰州东部服装批发市场,把它作为中国服装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雏形,同时运用传播学理论将"东大门""东部"现象进行解读,分析其作为一种媒介如何传播文化现象以及它对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探讨加强中韩两国文化产业合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范国祥  远山 《新闻前哨》2013,(7):116-118
报业(传媒)集团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传媒企业的基本标志和产业实力的象征,是整个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行业。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李明 《中国记者》2012,(2):104-105
地方媒体如何在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探索发展区域文化、繁荣区域文化的道路?如何用文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是针对国有文化企业例外要求,体现文化产业特殊性、严谨性的改革措施。同时分类改革强调社会效益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净化国内文化市场,要求精心细致区别对待五大分类,各类文化企业专司其职,发挥应有功能。国有文化企业要通过内外联动改革,兼收并蓄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宽发展渠道,为其他类文化企业做好改革示范带头作用,以推动全国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雷  郑立波  江苏佳 《传媒》2017,(24):72-76
新型文化业态是指基于文化产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的分化和融合、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依托信息科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认知科学等形成的企业、行业和产业的组织形态.基于科技发展的VR技术、基于新旧业态融合的艺术品微拍和基于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影视众筹是当前新型文化业态中较有代表性的形式,它们在内容形式、交易方式、产业组织和市场空间、用户主体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代表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严郁郁 《现代传播》2014,(4):118-120
近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突飞猛进,文化内容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政府更极力呼吁文化产业转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2年12月1日,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50亿元,计划2020年收入达到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十名。本文通过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的战略方针,探讨文化产业未来的盈利走向,并以此文作为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