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美国合同法中的利他合同制度与我国《合同法》第64条所涉合同的不同规定,认为我国《合同法》肯定了第三人给付受领权和给付保有权,但没有规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不能很好地保护第三人的权利。基于此,文章建议在我国今后的立法中,应完善履行请求权的保护,明确利他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利他合同制度在我国合同法中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他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形态 ,它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近现代合同法的演变使利他合同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与世界各国十分重视通过立法确立利他合同相反 ,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利他合同。本文旨在把握利他合同的真正内涵 ,提出了我国利他合同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3.
关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学界一直有三种观点。"无效说"从无权处分人主体不合格、对《合同法》第132条第1款的解释、立法者意图解释等依据出发主张无权处分合同无效。"效力待定说"是通说,该说从意思自治的角度主张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然而,"有效说"从交易安全稳定和第三人利益保护、《合同法》体系解释、合同履行与合同效力区分、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协调违法转租与无权处分制度的关系、无权处分合同的期待权受到保护、当今世界立法潮流等方面上看视乎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陈玉江 《考试周刊》2013,(56):27-28
第三方物流合同本质上属于民商事合同,其具有混合合同的特征。《合同法》是调整第三方物流合同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运用《合同法》调整第三方物流合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合同法》总则和分则、《合同法》和其他法律的适用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他合同第三人权利保护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较为成熟,但我国《合同法》并未确立第三人权利制度。通过历史法学派法律进化的法史研究方法可发现,该制度在崇尚契约自由、保护信赖利益和节约交易成本等方面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建议在该制度建构方面可通过赋予第三人直接请求给付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强制履行请求权和解除合同的参与权等方式完善对第三人之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在中外理论界、司法实践部门众说纷纭。如果将赠与合同无法律依据、人为地视为实践合同,将造成我国《合同法》第189条在司法实践中无法适用的后果。从我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订立的普遍规则来看,赠与合同均应为诺成合同。  相似文献   

7.
法学界对于我国《合同法》第4条确立“合同自愿”原则,一直有较多的争论。本就《合同法》中“合同自愿”原则与“合同自由”原则争论的缘起及“合同自愿”原则的过渡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未来中国的《合同法》(或《民法典》)中确立“合同自由”原则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合同无效制度历来为各国民商立法所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指出我国旧有的合同无效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称《合同法》)确定的合同无效制度进行深入论述。指出:旧法所规定的合同无效制度极不合理,最突出的问题是,合同的有效条件过于严荷,而无效合同的范围过于宽泛,这直接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法》对旧有的合同无效制度进行了改革和重构,使合同无效制度趋于完善。笔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尽量放宽合同的有效条件,尽量缩小无效合同的范围,已成为历史潮流,我国合同无效制度也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合同义务群扩张的视阈下,把加害给付概念和履行利益、固有利益关联起来,提出典型加害给付和非典型加害给付的新界定。把非典型加害给付理解为广义的附随义务,就能把《合同法》中的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概念和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概念进行同类合并。其结果就是把《合同法》第42条、第43条(先合同义务)、第60条(履行过程中债务人的附随义务,即狭义的附随义务)、第92条(后合同义务)归并到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一般规定"之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在司法实践中,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一律视为无效,不利于体现《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也与法律解释的原理及精神不一致。通过对法律规范和法律解释的分析,并借鉴德国、日本的立法实践,对《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传统利他思想的责任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他与责任有着内在的关联。基于当今许多青少年缺乏基本的道德责任,导致大量社会问题,因此,加强责任道德教育极为迫切。中国传统利他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责任道德教育,是我们进行责任道德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刘伯温对宇宙、自然、社会管理建设、以及人生既有理论上思考又有身体力行的实践,从刘伯温生甲经历、功勋成就以及著书立说里梳理得出:成己而后利他,丰满的自我而后创造了社会价值,融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为一体是刘伯温的价值观,是高屋建瓴并且是具有超越时代性意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长期以来债权区别于物权的基本特性,是债权法中的重要原则。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起源、发展和例外规定,并就我国《合同法》中体现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发展做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完善《合同法》在这方面的规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诚信原则对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缔约过失行为的规范已超出了契约法则或侵权行为法则的范畴,应由诚信用原则这一一般条款予以调整,并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来实现。我国《合同法》上的有关规定十分明确地揭示了缔约过失责任行为的本质,解决了《民法通则》未能解决的法律适用问题,并明确了信用原则为缔约过失责任的裁判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安抗辩权是双务有偿合同中先履行义务一方当事人所享有的一项自我补救权利,它在许多大陆法国家的民法或债务法中均有体现.我国新<合同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不安抗辩权制度及其适用条件,使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一同构成合同履行抗辩权,完善了我国的合同履行制度.先履行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可以中止合同履行或解除合同.但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切实注意其法律特征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土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教育应包括"普遍价值观"教育和"本土价值观"教育。利他主义作为社会工作的普遍价值观,自应是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本土价值观"教育应由四部分组成:我国市场经济中形成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提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受西方影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合同法未对合同的法定书面形式的效力加以规定,致使存在不同看法。法定书面形式的效力应当从其种类、范围、立法目的来加以确定。在法律未明确法定书面形式的效力时,我们认为其主要起到证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同自由是现代合同法的精髓和最基本原则,我国的统一合同法确认了合同自由原则。 我国“新合同法”的出台及其对合同自由的确认,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对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合同法》明确确立了合同保全制度,在合同救济立法上迈出了新台阶,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就撤销权的性质特征、构成要件、撤销权的行使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制定和施行新《合同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合同法》等原三部合同法相比,新《合同法》重点突出了平等原则、合同自由原则,大大充实、完善了合同制度的内容,有许多重要的新规定。新《合同法》修改了对合同形式、赔偿金计算办法的规定,增加了要约与承诺、缔约过失责任、格式条款、表见代理、抗辩权、后合同义务等规定,对于防止利用合同欺诈,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