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2年,全国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2458万亩,增幅近30%。农业部从2002年起,以旱作地区为重点在全国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10年期间应用面积增加了100倍,2012年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华夏星火》2008,(4):28-29
200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6亿干瓦,全国农机作业面积达到24.3亿亩,主产区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护性耕作逐步推广应用到70多个国家,据FAO统计,目前,全世界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近1.7亿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11%。通过对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情况的概述,提出对我们相关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盐池县近几年的实践,简述了涿松机械化技术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盟是马铃薯种植大盟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1 999年 ,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 42 0万亩 ,占全区种植面积65以上 ,产量 30亿 kg。已成为全盟种植业主导产业和富民立盟的拳头产品。目前发展趋于规模化种植 ,集约化经营 ,商品化流通。但马铃薯生产仍沿用传统人畜力耕作方式 ,劳动强度大 ,生产率低下。马铃薯种植机械化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传统种植的窄行距 ,导致苗期拖拉机不能进地 ,中耕除草无法进行 ,机械收获不能对行作业。宽垄种植完全取消了对机械化的限制因素。所以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目的小麦缓释一次肥,具有缓慢释放,肥效长久,可供小麦全生长期所需肥量,能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特点;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肥料一次性集中深施,利于吸收,减少挥发损失,提高利用率的优势。据此利用两者的特点和优势,以提高小麦保护性耕作的配套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地区真正能采用规范的保护性耕作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只是采用了其中某一项技术。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支持、项目实施、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灌溉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从长期来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知识技能和资金投资能力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灌溉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性耕作必将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和采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耕作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2年的资料,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为35.9亿亩,约占谷类作物的32.6%,其总产量9621亿升,占谷类作物总产的28.4%。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位粮食作物。1982年全国种植面积4.14亿亩,总产1260亿斤,占全国粮食面积的29.8%,占全国粮食总产的20.5%。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人畜力耕作和传统机械化耕作,耕作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带来农业生产一次次的飞跃。保护性耕作是第四次,将把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转变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了人们千百年来所追求的,用少投入获得高产出,而且保护环境的理想目标。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文教授便是投身我国第四次耕作革命实践的领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3.6亿亩,目前,机收面积仅占1%,远远低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机收率,而发达国家达到95%以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市场潜力很大。我国农机经营规模较小,迫切需要价格适中,性能优良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为此,国家经贸委将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为国家大型农机具重点技术创新开发项目,由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在全国选点招标,山东大丰机械集团在竞标中力挫群雄,一举中标,承担二行、三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概念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同一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基奉全部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我国对其的定义为“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或概括为秸秆覆盖、以松代耕、免耕播种、综合除草”。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华夏星火》2010,(8):5-5
目前,正是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全国秋粮面积11.49亿亩,比去年增加1300万亩,其中,晚稻栽插已基本结束,预计面积可达9526万亩,增加180万亩。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谷子豌豆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气候特点、水资源条件、地力水平等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与优势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从而实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环境之目的。本文以该区域的谷子、豌豆轮作为基础,探讨其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及与之相应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地区特点,能促进该区域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蔡荣  蔡书凯 《资源科学》2012,34(9):1705-1711
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翻耕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内,其推广工作却相对较晚。本文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现状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利用Probit回归方法分析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因素;利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户主非农兼业情况、户主受教育年限和户主是否村干部是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水平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程度越高、户主非农兼业时间占总劳动时间的比例超过50%、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户主为村干部的农户越有可能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与采用传统耕作技术的农户相比,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稻谷单产水平大约要高出93kg/hm2。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演变发展过程、现状和技术规程;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的必然选择及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受旱面积是反映旱情轻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根据1950—1979年资料的统计,全国多年平均受旱面积约2.9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9.6%。其中多年平均受旱成灾(减产三成以上)的面积为1.01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7%。 受旱面积在地区上分布是很不均衡的(表1),黄淮海地区(包括冀、鲁、豫、晋、陕、内蒙古、京、津)近30年受旱面积和受旱成灾面积均占全国总数一半左右;华南地区(包括粤、桂、闽)与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10年(2000年~2010年),中国玉米生产和玉米产业发展至历史最好水平,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75亿亩(水稻4.40亿亩,冬小麦3.63亿亩)。最主要原因是政策好、天帮忙、好品种、用途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演变发展过程、现状和技术规程;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的必然选择及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大西北的资源与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西北辽阔广大,包括陕、甘、宁、青、新,面积共计304.3万平方公里,占西部总面积的58.7%,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1.7%,人口约9000万,为全国的7%,人均土地面积3.8公顷(5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5倍;其中耕地1853万公顷(2.78亿亩),人均耕地0.203公顷(3.09亩),高于全国人均数的一倍。还有大面积的草地,计6544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到本世纪末粮食上“两个台阶,199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500亿kg,2000年达到5000亿kg,保证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kg的水平。必须拥有平均单产230kg的粮田22亿亩。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是摆在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