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启迪心灵教育是我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体现。“启迪”指开导、启发,是外因,即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规劝、激励等手段,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学生的心理沿着健康的态势发展;“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是内因,即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以及不同年龄、特征和个性,因人而异,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打开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2.
教育界有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即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同时也让学生平视.新课程下的师生应该是互尊互爱的朋友,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平等对话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非言语心理暗示是言语交际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通过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声音变化等刺激他人的感觉器官,含蓄间接地对他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和行为规范。教学活动中的非言语心理暗示,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非言语符号针对教育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纪律等,对学生心理产生暗示,使师生之间心灵交汇,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一、教学活动中非言语心理暗示的作用机制(一)启迪智力发展机制教学活动中非言语心理暗示具有启迪学生智力发…  相似文献   

4.
<正>"向学生心灵更深处"是指走进教育对象心灵的深处,这是一个为人师者必须做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因为人的根本在心灵,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真正走进人的心灵深处;还因为教育就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当一位班主任把对学生心灵的雕琢当作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时,他就走进了一个伟大的境  相似文献   

5.
所谓谈心法,是指课堂中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互动与共鸣.即课堂教学的具体授课内容要密切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实现启迪学生心灵的课堂效果,而并非指"促膝谈心".  相似文献   

6.
<正>初为人师时,我们或曾在誓词中说:"以灵魂唤醒灵魂;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慰藉心灵;以智慧启迪智慧。"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灵引智者,是引导学生心智日趋完善的人生导师。古语也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解决心中的诸多疑惑,做孩子的心灵煲汤师,对于"特异学生"尤要如此。为何要称"特异学生"呢?当代"90后"、"95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往往是自我、叛逆、个性、非主流、不独立……他们个  相似文献   

7.
赵伟娜 《新疆教育》2012,(18):84-84
学生主动性,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自身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用爱启迪学生心灵,消除恐惧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刘翠花 《辽宁教育》2013,(3X):37-38
<正>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化"便只是一番空话,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灵的舒展、愉悦。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教育便成功了一半。作为教师,我们并不仅仅只是自己学生的知识保育员,更应该是自己学生的灵魂导师。如果自己的学生是铁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恨铁不成钢,而应该是努力地把铁炼成钢,并且要拿出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技术把铁炼成精钢。  相似文献   

9.
许多教育工作者面对教改和课改新形势,提出了要使学生变得“会学”和“我要学”的观点。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变得“会学”和“我要学”,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即: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心灵。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心灵面对有思想感情、会进行思维活动、有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生,教师应研究和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手段和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实现教育目标。要注重研究和了解学生。环境影响与教育条件对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必须通过其心理的内部矛盾来实现。因…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点火器"和"助燃剂",也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收住学生的精力,才能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只有师生产生心灵共鸣,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即教育是唤醒灵魂的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的活动。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充分理解教育是唤醒人灵魂和启迪人心智的本质。不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要注重研究和关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问题学生"更要从心灵深处去理解、信任、关爱、启迪和帮助他们,与他们达到精神的契合。当然,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人生修炼和灵魂成长的过程。每一个教育人都可以讲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动人故事,本刊《教育微论》栏目围绕"教育——心灵之旅"这一主题特别组稿10篇,希望能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正> 1 "糊涂"艺术的内涵"糊涂"艺术是指教师"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一种教法艺术。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艺术设计教学情境,用体态、语言、实验、模型来布景,创造一种"糊涂"气氛,在教学舞台上巧妙设置障碍,导出学生心灵深处的困惑与糊涂,使学生获得对困惑与糊涂的心理体验,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梳理,使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让学生由糊涂变明白。这样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说理去启迪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达到思想上的认同在思想教育中教师运用说理的方法去启迪学生,使学生通过教育在思想上与教师产生共鸣,达到思想上的认同,乐于接受教育,这是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距离的前提。实际工作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切身体验,提供那些对他们既是新鲜的又能使他们接受的思想材料,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努力探索真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密切思想感情,不断地缩短二者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距离。二、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思想,消除学生与教师心理上的屏障教师在做具体工作时常常遇到不少思…  相似文献   

14.
正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功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物理课堂启发式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有着29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细心洞察学生心理,是以爱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交谈,他们才会接受你的教育。几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必须学会走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教师只要做到平等的爱每一位学生,才会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同时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让学生从"教我做、教我学"走向"我要做、我会学",教育过程就会轻松愉快,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学习、反思、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易位思索"是指教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角度,对他们的思想动机、行为进行心理上的体验.即教师在主观上作一种假设,假如我是学生,在学校这特定的环境、性格心理状态下,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8.
教师心理健康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对自身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依照社会的期望和自身的实际状况不断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角色的要求并不断促进角色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状态。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让学生乐于接近,衷心爱戴,使"教"与"学"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相反,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人格有偏移,将给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正像乌申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由此…  相似文献   

19.
启发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的进展,在很多情况下是靠启发进行的。启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要,适时而巧妙地给学生以启迪、开导、点拨,帮助他们独立思考。本文例举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启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要以"学"为主,要把实施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为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向生活的回归,重视学生的体验,解放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