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生而“倜傥、有丈夫气”,敢于雄视百代须眉,其“词别是一家”,被称为婉约之宗。在欣赏她婉约秀丽词风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她词中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而他的婉约词同他的豪放词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辛词的婉约。是“以气入词”,一如他的豪放词有深度,有力度;豪放和含蓄两大风格的交融,是其最大特色。辛弃疾婉约词提高和深化了婉约词的格调境界,丰富了婉约词的风格物色。研究辛弃疾婉约词的内容题材对研究其词的成就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牛峤是西蜀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之一.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其词风的婉约与艳丽,而况周颐却认为其词中有“劲气暗转”。因此,本对牛峤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牛峤词中的劲气.应是其词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婉约词派之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贡献的女词人。她把女性的柔婉美和男子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创立的“易安体”,独树一帜。她“才力华赡”,倜傥豪迈,词风隽永委婉,清新明丽,别有风致。她身上的倜傥丈夫之气,使她永远闪烁着奇异光彩。本文通过对李清照的个性特征,诗酒情缘和爱国情怀的观照,让人们对她身上流露出的丈夫之气,有更加精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由于她在不同阶段主导心境的不同,造成了她的词风在不同时期的各不相同。她的词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少女生活、情爱生活、女丈夫时期。每个时期的词风有继承亦有差别,但都有愁绪蕴含其中。不管是女儿时期的活泼灵动,还是女人时期的缠绵相思,亦或是女丈夫时期的飒爽豪气,都离不开女性婉约词的本色,因而成就了别具一格且流芳千古的易安词。  相似文献   

6.
牛峤是五代西蜀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之一,词学家普遍关注的是其词风的婉约与艳丽,况周颐却别具慧眼,认为其词中有“劲气暗转”。因此,本文对牛峤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劲气暗转”,确实是牛峤词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位是五代南唐帝王.一位是南宋旷代才女:一位是“词中之帝”.一位是“词国女皇”;一位揭开了婉约词的序幕.一位是婉约词的集大成。他们将苦辣酸咸的人生况昧诉诸砚头笔端.在波诡云谲的历史中把悲苦跌宕的人生经历研磨为凄愁婉约的字。李煜和李清照同以“婉约”为词.他们的词作展示了相似的人生命运、相通的创作态度和相同的审美追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以她的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才华,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社会。其词善于用白描手法描写环境,以景来写心中的意象,并能以景来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再加上她驾驭语言的特色等等,使她的婉约词在宋词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东坡“以诗为词”,原因很多,但其直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通过分析婉约词的乐歌性质和“浅斟低唱”“佐清欢”的创作环境与生存状态,考察苏轼各时期词作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苏轼在密、徐、黄时期迅速形成特色的“以诗为词”,其直接原因在于苏轼填词的环境氛围迥异于婉约词长期一贯的生存条件,词已不是为合乐娱宾遣兴而填制,仅为抒情言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词有“婉约之宗”之称。她一生历经和平安宁、国破家亡的不同时期.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使词人的视野不断扩大。其前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亡国之恨、飘零之苦迥然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婉约”一词,始见于先秦典籍。最初是指为人和顺谦恭。《国语·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后又形容文字委婉含蓄。汉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明代张綖以“婉约”标举词体后,人们又纷纷用以论词。清孙麟趾说:“高淡婉约,艳丽苍莽,各分门户。欲高淡学太白、白石,欲婉约学清真、玉田,欲艳丽学飞卿、梦窗,欲苍莽学蘋洲、花外。”[1]沈祥龙说:“词有婉约,有豪放,二者不可偏废,在施之各当耳。”[2]王鹏运说:“北宋人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华贵,欧阳文忠公之骚雅,柳屯田之广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虚之婉约,张子野之流丽,黄文节之隽上,贺方回之醇肆,皆可模拟,得其仿佛。”[3]婉约词是指委婉含蓄的词。与豪放词不同,它内容狭窄,多写离愁别思,闺情绮怨;体裁多样,兼用小令、中调与长调;结构缜密,语言圆润,音律谐婉,清新绮丽。  相似文献   

12.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把婉约词发展到最高峰。在李清照的咏花词和酒词中,她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感受社会人生以及女性绚丽多彩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流露和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正是这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使李清照的词“巾帼不让须眉”,赢得世人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3.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苏轼以其风貌崭新的婉约词对传统婉约词风进行了大胆的析。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他以诗为词,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产。苏词既继承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又对其进行刷新,从而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词风。  相似文献   

15.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和他的稼轩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稼轩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它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形成了以豪放为基调,而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我们认为,“悲壮沉郁,含蓄蕴藉”是对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极好概括。本文将从稼轩词“以气为词”、“以文为词”、“以故典为词”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之苦的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在词中诉说了自己的孤独寂寞,表达了急切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li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的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其表现男女之情的婉约词,是体现稼轩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辛弃疾的婉约词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摧刚为柔,婉约出之,二是柔中有刚,以气行之。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词坛上,著名的豪放词家都是具有豪然之气的大丈夫,而女词人李清照虽然也具有大丈夫的性格特点,却形成了婉约词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她对于生命流失的悲苦之情始终不能超越。  相似文献   

19.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20.
本从“正变”、“豪放”、“婉约”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苏词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肯定了苏词是词史上的别格,剖析了了有关“豪放派”争论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苏轼的“婉约词”创作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