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女强人形象,它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描写女性在多元时代下的情感困境和生存境况,这些女性在传统观念和世俗社会面前一改以往的弱者面貌而以强者的姿态直面种种困境,而从弱到强的形象转变是女性形象的进一步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越剧艺术的表演和唱腔教学,从运用程式、女演员扮演的角度分析了越剧表演艺术,并对越剧唱腔的起平落教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旨在提高越剧艺术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说起马头琴的生存与发展,首先要了解其作为文化形式的生存现状,寻找其生存存在的困境,最后探讨并找到有利于它将长久延续下去的办法或手段。马头琴是蒙古族群体文化的载体。当其文化的生存发展遭遇瓶颈时,必将影响其载体的现状。本文试从文化传承角度谈谈马头琴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越剧是中华戏曲的瑰宝,嵊州是越剧的故乡,走进我校,扑面而来的是越剧教学那浓郁的氛围:越剧特色室、越剧课问音乐、越剧演出剧照和越剧排练厅的曼舞水袖。自2002年以来,我校培养了邢卓越等8名“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得主。2010年8月,我校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培训基地。越剧教育从“个别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得益于我校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周朴园形象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中周朴园这个形象非常复杂,应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文化意蕴角度和生存方面来诠释周朴园身上所拆射的深层意味。从社会学层面看,周朴园是一个集封建地主与资本家两种阶级特性于一身的双重人物,同时也不失为一位精明能干有理想的资本家。从文化意蕴层面看,周朴园的身上交织着文明与专制、情感与利益的矛盾冲突。从人生的生存方面看,周朴园的一生伴随着存在的困境,并且这种生存的困境待有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技术化生存是人类自为生存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特指工业社会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阶段,人类对近代技术和技术产品高度依赖状态下的人类生存方式.技术化生存作为技术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具有生存时代的近代工业化、生存基础的技术依赖性、生存状态的技术意识形态化和生存活动组织方式的"非理性"等特征.技术化生存中人类生存面临着困境,从本质上说技术生存中人类的生存困境是文化的困境.摆脱人类生存困境,需要人类的生存方式从技术化生存向创造性生存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竞争加剧、生源减少的困境,而教育培训市场则是风生水起,由此给民办教育机构生存与发展带来压力和危机。结合多年职业教育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从客户关系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角度,探讨了交叉销售这一营销理念如何在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中应用,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努力营造生存机会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方方的《出门寻死》从女性作家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寻死不得的故事,展现了底层妇女生存的悲剧内涵,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作者对现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切思考。男性作家张贤亮的《绿化树》则书写了特定历史时期,从男性主义的角度来书写女性的生存困境。两部作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试图挖掘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自试办以来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种种困境,本文试从独立学院自身角度探讨独立学院应采取何种对策以应对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女大学生群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陷入角色困境、心理困境和就业困境。本文根据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从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其生存、发展的空间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叙事学理论中空间叙事的研究视角为更多的文学研究者所接受。一方面空间是客观存在——人的生存实质上是在空间中的生存;另一方面,空间也通过人的感知而存在——"被经历的空间"。而关注底层弱势群体的物质和精神所遭遇的种种困境的底层文学,也同样关注其生存空间,这就为我们从空间叙事的角度研究底层文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电影《红颜》讲的是陷入精神困境的中国女人的故事,是一部关注女性生存和命运的电影。导演李玉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来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都投注了深厚的女性情感,从探寻小云的精神出路入手,揭示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3.
方方的《出门寻死》从女性作家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寻死不得的故事,展现了底层妇女生存的悲剧内涵,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作者对现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切思考。男性作家张贤亮的《绿化树》则书写了特定历史时期,从男性主义的角度来书写女性的生存困境。两部作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试图挖掘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黄亮 《华章》2011,(25)
打工子弟学校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引发了社会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教育的起点公平是教育机会均等,从保障打工子女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的角度来看待打工子弟学校的生存困境,将有利于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女作家张爱玲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张爱玲小说创作在“五四”文学,特别是20世纪女性文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立场和执着的思想追求。  相似文献   

16.
当代女大学生群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陷入角色困境、心理困境和就业困境。本文根据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从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其生存、发展的空间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林瑛 《鸡西大学学报》2014,(2):112-113,122
因奈保尔第三世界移民作家的身份,使得许多学者从后殖民身份认同这个角度分析其代表作《抵达之谜》。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对此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书中反映的人类生存困境、死亡及其意义和面对困境的出路。认为尽管在其笔下,世界充满残酷与荒谬、人生面对着许多孤独与异化,但是只要人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真实的自我,承担起自己选择的责任,人生还是充满希望的。  相似文献   

18.
交往是人类的一种生存境界,也是社会生成和存在的基本形式。自20世纪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发生了扭曲和异化,不合理和非理性的因素增加。现实交往困境使交往问题成为当代哲学思考的核心内容,也使得从哲学角度去界定交往概念,以及探讨交往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一种紧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报2012-10-31高职生源竞争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但今年显得尤为激烈。在招生寒冬下,高职院校如何在困境中突出重围?10月27日,在麦可思研究院举办的"高等教育的生源竞争"研讨会上,一些来自高职教育一线的负责人就高职如何走出生存困境,纷纷建言。"从办学本身的角度来讲,有竞争也是好事情,竞争才会使得办学者有压力,  相似文献   

20.
曹禺作为剧作家,始终对人的生存境遇充满深切关怀.他从人性化的角度,通过对繁漪、陈白露和愫芳的生存困境的形成及挣脱羁绊的描述,揭示了人物尤其是女性的悲剧命运.表明曹禺对人的生存处境和情感痛苦有着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