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安徒生童话在世界童话之林中是一株奇葩,吸引了无数少儿读者。从安徒生童话“拿来”的中国童话,在吸收安徒生童话深刻的思想意义及其“真”、“新”、“奇”、“美”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了中国自己特有的元素,形成了中国童话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中国童话在变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对100名大学生和100名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初步得出了学生所期待的童话特色,这对我国童话创作的方向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徒生童话在“五四”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徒生童话对中国儿童学产生了 至为深远的影响。安徒生童话被介绍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儿童学界所称誉、所推崇,有着特定的历史渊源。到了“五四”时代,随着“人”的发现而发现了“儿童”,人们才发现了安徒生,选择安徒生是中国儿童学建设初期焦虑与期待的结果。安徒生童话为中国现代儿童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世界童话的始祖安徒生到20世纪中国童话的拓荒者叶圣陶,童话除了被赋予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还体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这些特点影响着20世纪世界各国的作家,尤其是童话创作者。循着西方世界童话的气息,叶圣陶先生吹响了中国童话的号角。他向往着童话般的生活,怀着天真纯洁的童心,运用儿童想象的方式,通过儿童视角创作了大量童话故事,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脉搏以及少年儿童和作家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安徒生童话从20世纪初被译介到中国一直到新时期的不断重译和出版,有两个关键的阶段和两住重要译者的推动。周作人在民国初年,“五四”之前首次将安徒生童话译介到中国,他也是第一个用白话文翻译安徒生童话的人,极大地促进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这一过程在“五四”之后达到顶峰,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建国之后,叶君健的翻译使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一个新时期,使安徒生童话的翻译超越了儿童读物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安徒生科学童话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安徒生创作的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内容的童话,分析了其特点及其成功的原因,认为安徒生的科学童话和其他内容的童话一样,充满诗情画意,幽默风趣,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7.
安徒生童话: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徒生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最初的理想范式。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建设者们正是借世界一流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尤其是安徒生童话所蕴有的现代儿童文学理念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形式——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所具有的纯正而丰富的儿童文学艺术因素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而且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长期遵循的艺术典范。安徒生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相似文献   

8.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 ".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朱逢 《教师》2015,(10):63-64
安徒生童话是一部优秀的童话,曾经是孩子们成长最好的精神食粮。但现代社会,可选择的读物非常多,因此选择传统童话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少,由此有人质疑,安徒生童话已经过时了,安徒生童话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太大作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材料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安徒生童话在儿童及其家长中的接受程度以及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的作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证实安徒生童话依然受孩子们的欢迎,仍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在安徒生童话的翻译与研究中,赵景深是中国介绍安徒生最努力的一个,也是最先出版安徒生童话集中译本的一个,他的儿童文学事业是从翻译安徒生童话开始的。赵景深以成人心态解读安徒生童话所取得的成果,至今依然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梁志坚 《莆田学院学报》2008,15(1):56-59,71
探析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对安徒生童话中基督教主题作品进行探讨。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忽略了宗教文化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童话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3.
安徒生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力,真挚的感情,美好的愿望感动着孩子们以及陪伴他们阅读的父母们,使他们的心灵健康地成长,有些童话,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他的童话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真谛在于童话中时常出现对基督爱的解读。安徒生虔诚的基督信仰对他的童话创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读者,只有在了解基督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梅子涵 《下一代》2011,(3):41-42
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童话,这是童话的无限力量。在安徒生的时代,很穷的人在河边洗衣服时,愿意听安徒生的童话。当时负有盛名的音乐家、最有钱的王公贵族们、最有权力的国王,照样喜欢安徒生的故事。没有人会拒绝童话,  相似文献   

15.
李红叶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考察了近百年来安徒生及其童话与中国的诸多联系,全面地梳理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形,从而将一个异文化文本的中国形象全面展示出来,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安徒生童话的诗意性特征已为研究者广泛关注,但其童话中另一个比较隐在的、不易被察觉的特征———戏剧性特征却一直未受到研究者重视。戏剧是安徒生切入文学之脉的最早样式之一,因而在其日后的童话创作中戏剧因素的渗透是顺理成章的事。安徒生童话在模式类型上几乎与西方传统戏剧的主要样式完全对应,在结构布局、技巧手法等方面对戏剧也多有借鉴,同时,安徒生童话还体现出强烈的悲剧精神和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作为童话从民间走向文体自觉的标志性人物,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树作为丹麦民间传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不仅丰富了安徒生的童年经验,也是他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树”成为作家对于自我生存的思考与回答。本文试图探索其童话中充满象征与隐喻的“树”的意象,以期寻求解读安徒生童话的新的角度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安徒生童话丰富的文学美感与孩子们天然的感应能力相交织,构成了动人的、极富诗意的阅读景观.孩子们与安徒生童话的精神联系大致分布在如下的情感意绪上:同情意绪、欢乐意绪、成长意绪。  相似文献   

19.
许多实际材料表明,安徒生可能是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八世私生子。因政治原因,安徒生由穷鞋匠汉斯·安徒生和女佣人安娜·玛莉娅抚养长大,丹麦王室暗中关照着他。安徒生将特殊的身世对象化,把自我糅人童话人物之中,使其童话具有了浓烈的自传色彩。对安徒生童话不同时期的不同基调进行的分析及对安徒生特殊身世在其童话中的对应关系的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表明,安徒生童话的自传色彩是其童话人道主义特色等许多特色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根植于现实、充满诗性与哲理的安徒生童话何以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幼稚、无聊、不现实”的印象?这一虚假印象的形成,既与这些人从未获得真实的安徒生童话阅读经验有关,更与中国文学传统里对童话乃至对儿童文学的轻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