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尚书》提出的"诗言志"理论,是我国古代诗论的"开山纲领",在文学批评上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文学理论的重要传统。  相似文献   

2.
"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论的典型表述,关于它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本文拟从《诗经》的内容来源、创作手法和表达形式三个角度分析"诗言志"的文学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进而从"由天命到敬德"、"宗法制度"、"礼乐政治"三个层面具体分析"诗言志"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3.
徐培 《文教资料》2012,(32):1-2
中国传统诗论中的两个重要诗学范畴分别是"诗言志"与"诗缘情",在由"诗言志"向"诗缘情"的流变过程中,诗学观念逐渐由注重政教本位过渡到注重情感本位,这一诗学观念的演变与当时个体本位意识的复苏密切相关。本文试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分析"诗言志"到"诗缘情"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诗论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是"诗言志"和"诗缘情"。"诗言志"是对文学作品本质最早的描述。而后在汉代经学盛行、个体意识和审美意识觉醒的情况下,诗学之中"诗言志"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情"和"志"并列的说法。此后"诗缘情"成为中国诗论中一个重要命题,二者的嬗变是有着诗论发生变异的内在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诗论,如《尚书》的"诗言志"、《左传》的赋诗言志、孔子对诗乐的评论、孟子的欣赏批评理论等。他们具有现代接受美学思想的萌芽,对六朝以后的批评鉴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终产生了《文心雕龙.知音》的较完整系统的接受诗学。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美学思想中,诗论占有最突出的地位,这是他关注最久、论述最多的一种艺术。毛泽东同志艺术方面的审美趣味是非常宽广的,但比较起来,对诗歌的兴趣尤其强烈。他不仅创作了数十首举世公认的优秀诗篇,同时也发表了许多有关诗的独特见解,这就构成了毛泽东的诗论。本文仅就此作一初步探讨。诗言志“诗言志”本是我国古籍《尚书·尧典》中的一句诗论名言,指出诗歌是用来表达襟怀抱负的。毛泽东同志1945年9月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应诗人徐迟要求,亲笔题写了这三个字。很显然,毛泽东同志是借古代诗论来表达自己的诗论,是古为今用。作为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中的“志”,长期以来被解释为经过封建礼  相似文献   

7.
“诗言志”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源头,随着它的发展与后人的不断丰富,成为中国诗论的价值导向,塑造了中国诗歌的道德品质,规范着历代文人作诗、评诗.本文力图从“诗言志”内涵及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诗人以诗“言志”形成的含蓄的文化道德传统、读者以“志”读诗塑造的忠君爱国的道德观念三个方面,论述“诗言志”对诗论的影响.这种影响支配着人们对诗歌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国诗歌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形成了中华民族讲究独特且优良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孔子诗论》是距今大约2257±65年,即公元前三世纪的重要出土文物。它对《诗经》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风"、"雅"、"颂"、"诗言志"等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在《诗经》发展史上,是儒家诗学系统的产物。在先秦儒家诗学的发展链条中,它在孔子与孟子之间补充了一个新的环节,从而为研究先秦儒家学派对《诗》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的《尚书·尧典》,记载了“诗言志”这一命题,两千多年后的当代,毛泽东同志在给一位著名诗人赠言时重复了这一古老的遗训(见1962年第5期《长江文艺》)。这一历史现象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言志”说几千年来始终影响着中国诗歌的创作、阅读、鉴赏与批评,影响着中国古典诗论的美学观点。其重要意义,诚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它是我国古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本文拟就“诗言志”这一命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诗言志辨》是朱自清先生古典诗论研究的最重要的著作,他重实证,以史料证史,从诗言志、诗教、比兴和正变四个方面进行考辨,体现了其一丝不苟、慎思明辨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王莹 《大连大学学报》2000,21(1):99-101
“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二十世纪中国学者对“诗言志”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本世纪上半叶,朱自清先生认为“‘言志’原本跟‘载道’差不多”,这是从传统诗论的角度进行研究。九十年代,叶舒宪先生又从诗歌发生学的角度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诗言志”与“寺人作诗”有密切关系,这是“诗言志”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古今和歌集》的真名和假名两序是研究和歌歌论的重要文献。《古今和歌集》的两序的歌论从发生论、本质论、表现论和社会功能论等方面都深受中国诗论"诗言志"的影响。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古今和歌集序》的中国古典诗论"诗言志"的受容。  相似文献   

13.
“诗言志”的多层多质系统观张利群中国诗学的起源和发端自然是《尚书》这本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汇编中借舜之口而说的“诗言志”了。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中称它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当然也就成为中国文论的开山纲领了。自“诗言志”产生后,历代都对其进行阐释.解...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诗论》的作者学术界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定是儒家孔门的诗论作品。《孔子诗论》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诗言志"、"诗显情"和"诗传教"三个方面,其别具一格的论诗风格以及诗学思想对于研究先秦诗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诗论》的出世为深入研究先秦诗学提供了有力的凭据,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志”再议     
萌发于《诗经》的"诗言志"作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序》),其含义一直存在争论,或谓言志即载道,或谓言志即缘情。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志"字意义的不同界定。笔者以为,后世根据对《诗经》及"志"之含义的不同阐释,实际上将"诗言志"分成截然相反的载道和缘情两个理论。  相似文献   

16.
"诗言志"观念在先秦历经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进程。《尚书.尧典》提出的"诗言志",其内容始初应当与祭祀天地鬼神、祖宗社稷的活动有关。《左传》提出的"诗以言志",就是春秋时期所盛行的"赋诗言志"或"称诗言志"。荀子提出的"诗言是,其志也",不仅规范了诗"言志"的内容,而且确认了诗是"言志"的文体,奠定了作诗言志的诗歌创作论。从此"诗言志"说便成了中国古代诗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诗缘情"与"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对重要的范畴,魏晋之前文论家评论诗歌以"诗言志"为主,在"文学自觉时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出了"诗缘情"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家把诗歌的"美"回归到了文学本身,从曹丕的"诗赋欲丽"与"文以气为主",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发展至革新派萧纲的支持和复古派裴子野的误解,最终在诗论集大成者刘勰这里把"诗缘情"与"诗言志"得到了合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白沙作为明代前期重要的道学家,其诗论和诗歌创作都有"缘情"的一面。不可否认,"缘情"说对晚明文学有着开拓性的影响。探讨白沙的诗论思想,并着重阐述白沙诗论及其诗歌创作中"缘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门外谈诗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诗论提倡"诗言志",不但指表达自我,而且有表现精神生活走向的问题;既包含着价值判断,也包含着审美判断.中国诗词讲寄托,有巨大的涵括力和理解的灵动性,解诗尽可能不要超出情理所允许的范围,要留有联想的余地.中国的诗词好比一棵大树,用传统诗词形式写出来的就是这棵大树的一片叶、一个芽,必须与这棵大树"匹配".讲匹配、整体性,还要讲个性.真正能言"志"就有个性,否则就只能人云亦云,成为应酬之作.  相似文献   

20.
春秋之际以诗言志的文学批评,自《尚书》提出"诗言志",《周礼》提出"诗六义",到吴三公子季札的"闻乐而论",再到孔子的"兴观群怨",孟子的"知人论世",庄子的"虚静物化"等等,先秦时期知名论者给我们留下的丰富而又宝贵、零散而又庞杂的关于文学批评的经典言说和著论,表明了对文学批评的看法和主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学批评的人文传统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