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妇女人才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怎样开发却是个复杂工程,可以从各方面进行。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探索:一是采用疏导、诱发、刺激的方法激发妇女成才的心理需要;二是采取各种形式排除妇女成才的心理障碍:自卑感和依赖性;三是创造妇女成才的社会心理环境:团结友好的气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今天,广大妇女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才能在改革大潮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大力开发妇女智力,提高妇女素质,为妇女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已成为当代妇女运动的重要课题,也是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浅陋看法。一、妇女成才的可能性妇女成才是可行的,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二是主观因素。从社会因素看,中国妇女的社会性解放程度、政治权利、社会待遇、就业状况和家庭地位等,都是大多数西方…  相似文献   

3.
文章讨论了妇女难以成才的自卑心理障碍主要是:世俗观念和社会歧视的不良影响;历史传统对女性心灵的扭曲;生理、心理的弱势被强化。克服的方法是: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独立女性;勇于实现自我超越、发挥自身优势;妥善处理婚恋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4.
妇女参政的自身障碍主要有以下诸方面:一、生理上的障碍:经期、生育期和更年期的身心反映直接影响着妇女的情绪、精力、体力、智力和能力,不利于妇女的社会参与。二、心理上的障碍:包括自卑感、依赖感、内疚感、对成功的恐惧感、焦虑感、羞涩感等心理弱点。三、文化素质上的障碍:妇女的文化素质低、职业地位低、就业比例低,提拔的比例必然就少。四、性别特征上的障碍:从领导者角度衡量,女性的性格气质逊于男性,形成竞争上的劣势。妇女参政的自身障碍需要通过全面提高妇女素质来改善和弥补。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瑾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117-119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一是突出三个重点,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理论平台;二是创新三个机制,建构科学合理的工作格局,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实践平台;三是实现“三化”目标,优化成才环境,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育人平台;四是加强团干自身建设,树立团干良好形象,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保障平台。  相似文献   

6.
书讯     
《反思:中国人成才障碍》作者:上官子木出版社:北航京空航天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244038出版时间:2008年9月定价:27.00元对于个人来说,只要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施展了自身生命的潜能,就能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幸福进行真正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中国妇女运动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其原因在于:一是辛亥革命本身的作用;二是戊戌维新运动为妇女参政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三是受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妇女参政运动的影响。妇女运动的失败,一是辛亥革命本身的局限性;二是自身的弱点;三是缺乏集中统一的组织。虽然,却为后来的妇女参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会中高校图书馆的定位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型社会中,高校图书馆应把自身科学定位为学习中心和学习型组织.当前,作为高校的学习中心,高校图书馆应抓好三方面的建设:一是构建资源,消除障碍,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二是扩大宣传,创新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学习,培养高效的学习能力.而要建成学习型组织,高校图书馆应做好三点:一是确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和馆员个人的奋斗目标;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学习机制;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妇女参政的社会环境可分为: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化因素,从对这三个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妇女参政所面临的优势和劣优势。  相似文献   

10.
具体考察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现实状况,理性分析中国教育目的观发展的内在逻辑,论证“促进个体差异发展”这一教育命题的合理性。提出:“自由个性”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发展的理想形态的设计;促进个体差异发展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发展个性独特性是当代中国人发展的现实追求;促进个体差异发展和发展个性独特性既是教育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教育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个维度——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与生命本位的对比分析,论证促进个性发展是教育目的逻辑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定位是高校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高等学校定位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定位主要是回答高等学校应该充当什么角色、承担哪些任务等问题;二是定位必须以建立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为前提;三是定位的主体是高等学校自身,定位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需要独立自主进行的规划活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市场机制对高等学校定位进行分类调控与引导;四是定位的依据是高等学校自身的基础和优势、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国家和社会需要、高等学校职能以及学生成才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成才的决定因素有人说逆境成才是一条规律。也有人认为“优势积累”决定成才。“顺境成才”论认为,成才者要具备三个优势:一曰“社会经济出身。”要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要么是专家、学者之流,要么是厂长、经理之辈,即要有一个名门富豪之家。二曰“受教育训练情况”。要上过大学,且有博士学位,一句话,“从无名之辈一举成为科学大师的人是从来没有的”。三日“在享有盛誉的导师培养下,迅速取得优异成果”,与此同时,社会及时地承认其才能和功绩,各种奖励和职位晋升随之而来等等。这  相似文献   

13.
服务营销是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然而,目前中资银行的服务营销面临着两大方面的障碍:一方面,营销观念落后、营销机构不健全和营销人才缺乏是来自中资银行内部的主要营销障碍;另一方面,无序竞争、信用缺失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则是来自中资银行外部的主要营销障碍。为了保障中资银行服务营销的顺利有效开展,对于中资银行而言,一是要树立关系营销观念,二是要重构银行组织体制,三是要开展内部营销;对于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而言,一是要为银行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二是要为银行打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三是要为银行创造混业经营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文化表现为一种关系态不同事物或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状态;是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一种和解式的体认。中国“和”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和合:异质之和;和异:和而不同;和一:天人合一。世界和平:呼唤中国“和”文化——“异质之和”是“和平共处”的前提;“和而不同”是“多极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纳妾制是封建制度的寄生物,是毒害女性、否定女性独立人格的腐朽没落的制度。中国妇女在此制度中表现出“无我”的心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和毒害是思想根源;二,中国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从属地位及政治和经济权利的被剥夺是社会根源;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牺牲精神是内在原因。因此,中国妇女“无我”心态并非她们内心本然的产物,而是封建礼教压迫下服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四个方面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析:一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三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教育是充分促进和改善妇女地位的基础,它对妇女的发展以及妇女对发展的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保证与推动作用 纵观2000多年来世界妇女状况演进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虽然国际社会和各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的历史积淀与现状等方面的因素,是阻挠妇女地位提高的压倒性的障碍,但是,妇女的体力、智能、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由此而定位的就业层次、经济地位、参政与决策的程度、对束缚妇女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的冲击力度等等,不能不说是提高妇女地位的重要障碍。一般地说,女性自身发展的水平越高,她们参与社会发展的程度就越深,贡献就越大,地位也就越高,对自身发展越有利。这种女性自身发展——参与社会发展——显示力量——得到社会承认——促进女性发展的过程,是妇女人力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的过程,也是妇女教育价值被充分认识和发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爱方式与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造成了当代社会、家庭普遍关注孩子成才的教育趋向。学校、家长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学业进步和各方面才能的培养创造适宜条件。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单一追求成绩进步的思想,生活上过多的关心与纵容,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内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公民社会的成长;二、网络政治的兴起;三、党的自身状况的变化。而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效率能否得到提高。提高执政效率的途径有:一、按照公民社会的要求,理顺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二、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实现由"统治"向"善治"的转变;三、充分利用网络;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完善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对国家级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