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及兴趣不够稳定等因素造成的。初中生对新事物有很浓的兴趣,可是,一旦他们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逐渐消逝,就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和烦闷的表现。逆反心理在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怎样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而积极地学习英语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讲我的体会。一…  相似文献   

2.
初中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和兴趣、情感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很浓的兴趣、好奇心和热情,但他们的兴趣、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不稳定的,一旦兴趣失去,热情消逝,对事物就会表现一种反感、厌烦的态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4.
增强学习兴趣,防止产生逆反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条件。一、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逆反心理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阈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的体验。也即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更容易在大学生中,特别在学某门课中出现。因为,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些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兴趣,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孩子在学习中对一些事物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以及兴趣、情感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热情、好奇而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很大程度上又不稳定,一旦兴趣失去,热情消逝,立刻就会对事物反感,这种厌烦的心理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这一心理在低年级中表现尚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习难度的增大,便逐渐暴露出来。 英语教学中,这种逆反心理的存在,造成大面积学生掉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帮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快乐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这是减轻学生压力,促进学生个性多方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思路。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自觉地参与。兴趣指向的地方,总是伴着快乐  相似文献   

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王淑云 《辅导员》2009,(18):53-53
兴趣能够使人顺利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掌握该事物的可能性就有了成功的重要保证。中学物理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正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都会有一种情绪色彩,这种情绪会指引人的意向,影响人的活动,我们将其称之为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渴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心理表现,是他们不断探究真理的心理催化剂。在学习的动机中,兴趣是最实际的一部分,它会促使学生对一些事物有很大的注意,并积极地对其进行研究、探索,逐步掌握事物的规律。这种浓厚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也是科学家、发明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教学活  相似文献   

12.
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而积极地学习英语呢? 1.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常教常新。为了避免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根据所讲授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以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如在关于语法的教学中,长期以来采用简单的讲授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宋文凤 《成才之路》2010,(29):70-70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或事件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逆反心理现象.具体表现在:他们对老师或长辈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要遵守公共道德.爱护公物.他偏要不遵守社会公德,破坏公物,甚至公开顶撞等。当然,青少年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受家庭影响.有的受社会上各种不良行为的影响.有的是因自身心理素质、知识程度、爱好、兴趣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求知动力,反之亦然。这种规律在生物教学中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这是生物老师须重点研究的问题。兴趣是人的一种意识,主要靠后天形成,主观能动性比较大,可塑造性也比较强,即一个人的兴趣点是很容易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表扬某个学生,其他同学越是看不惯这个学生;过分批评某个学生,反而激起其他同学的同情;越是禁止学生某种行为,而重复该行为的学生。反而日渐增加;等等。这类现象都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种违背常规的心理活动,通常表现出多种特点:一是对立性。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众人和常规相对立的言论…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空洞、不具体、概括性语言多,描写性语言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不会观察事物。即使是熟悉的事物,让其说写,也是干涸得很。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当从观察入手。  相似文献   

18.
一、以新鲜感吸引学生.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好奇驱力”.这种“好奇驱力”使人对新的事物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求异心切,渴望涉胜猎奇.另一方面对旧事物的厌倦.这种“喜新厌旧”心态,无疑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高难度的要求,因为即使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过多地重复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影响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不利因素。它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产生的原因与如何加以克服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逆反心理"的对策,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大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许多学生怕上写作课,怕写作文,甚至对作文产生逆反心理,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