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现代图书编辑的"博"与"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川民 《出版科学》2008,16(1):14-17
现代图书编辑应该做到"博"与"专"的有机统一。要做到既"博"又"专",就必须读书、写书、评书。  相似文献   

2.
周伟 《出版广角》2018,(6):15-18
"一带一路"倡议对主题出版"走出去"既是重大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主题出版走入"一带一路"需要包括政府、行业和出版单位联动响应,积极作为.作为唱响中国主旋律、传播中国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出版活动,主题出版成果的输出成为出版单位紧跟时代要求、担负职责使命、发挥出版功能以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参考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校庆等大型活动是高校形象展示与传播的特殊"场",本文在对西安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传播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展开理论分析,先微观梳理校庆月活动,根据活动数量、宣传安排、活动主题等剖析其传播特点;再对校庆宣传工作宏观把握,解读校庆整体的传播活动,并总结其传播效果、反思其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秀丽 《传媒》2018,(3):65-68
以媒体转型、融合发展为时代背景,对于传媒整体"生态"系统构建的认识,本文从七个方面的维度和三种情怀来剖析"融合力"概念:专业的原创生产能力、多样化的语态创新能力、广泛的技术应用能力、立体化的渠道传播能力、强劲的舆论引导能力、全方位的受众影响能力、市场化的品牌经营能力,以及家国情怀、人文关怀、创业襟怀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为"融合力"构建提供了技术参数和切入点,无论是作为新闻从业者能力提升,还是对于传媒集团参与市场竞争,都提供了"方法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世博档案与后世博文化产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世博会从筹备到闭幕形成了大量门类繁多、载体多样的档案,本文从后世博的困境与文化软实力谈起,分析了世博档案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提出整合、开发利用世博档案的方法,特别从会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决策咨询三个层面说明开发利用世博档案进行相关文化产业活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回顾与整理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国际汉语传播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其主攻方向;国家政策和重大项目、活动是其主要动力;以新闻出版为抓手的生态传播格局基本形成.当然,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现阶段的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只有做足面对一系列风险挑战的准备,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才能在新时代实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7.
图片报道     
(新华社照片,上海)主题为"世博难忘精彩,传媒有声有色"的2010年中国(上海)传媒业博览会11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博览会以图文、版面、实物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展现了上海各家新闻单位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单位驻沪机构的新闻工作者全力以赴、倾情投入,出色完成世博宣传报道任务的丰硕成果。图为观众正在传媒业博览会上参观新华社的展位。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在纪录片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在新媒体视域下的医疗题材纪录片《人间世2》的走红因素主要为传播环境、传播内容、受众口碑、传播渠道,针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发展提供点滴参鉴。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VR、AV、H5、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导的新兴技术的突飞猛进,颠覆以往的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媒体融合报道逐步向"炫耀新媒体+一技之长"的深度融合报道华丽转变.截至目前,新媒体通过数字技术、音频视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将报刊台网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图表、音频、视频、动漫等内容产品进行数字处理和传输,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得以充分展现,凸显媒体深度融合集团化报道新模式,也由此展开新媒体报道一技之长的竞技场的大赛.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25日,正逢上海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第一个公共秩序日,以"迎世博,档案便民服务"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市档案馆日"活动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活动主会场和部分区县分会场同时展开。市档案馆、各区县档案馆、市城建档案馆、市房屋土地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