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海洋相关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误差修正(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结合市场资源配置、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同与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适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评价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2000—2014年间沿海11省市的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水平进行评价。通过构建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两者历年的协调发展度,并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利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动态分析各个省市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水平呈上升趋势;(2)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调发展度逐年递增;2000—2007年,福建省的协调发展度明显提高;2007—2014年,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6省的协调发展度由中级协调发展类提升至高级协调发展类;(3)就全国来说,海洋经济对海洋科技的响应较弱,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响应较强;各个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响应关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有关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生产率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和双向促进关系,但相互促进效果较小;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影响,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年—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双向促进关系,相互促进效果较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本文基于2004—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ARDL-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海洋科技支撑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世纪需要科技支撑,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必须不断提升海洋科技支撑力。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界定科技支撑力的方式,运用公共管理的逻辑和视角科学界定了海洋科技支撑力理念;在综合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各种方法与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海洋科技支撑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的海洋科技支撑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为准确认识浙江海洋科技支撑力状况提供了一个有效视角;运用回归方法对今后20年全国、长三角和浙江海洋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蓝色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避免传统单一模型进行评价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引入模糊Borda数法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构建由多种评价方法组成的组合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全面。对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显示,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均衡;在海洋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与投入水平方面优势明显,尤其是在科技人员素质、创新意识、政策扶持等方面表现突出;但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与广东、上海等技术经济活跃地区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成果转化已成为制约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态文明与海洋科技创新之间协同发展能够有效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在阐述二者协同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复合系统有序度和协同度模型分析2006-2016年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系统与海洋科技创新系统协同状态的时空演变和原因.结果 显示:(1)两系统有序度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和24%,海洋生态文明系统有序度整体高于海洋科技创新系统;(2)二者协同度总体呈持续攀升状态,但目前仍处于一般协同状态,且协同过程存在波动性;(3)中国沿海各地区根据协同状态和进化速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七大类型,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对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剖析,指出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存在的人才缺乏、研究结构不合理以及研究力量分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制定海洋科技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建设人才队伍、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海洋科技统一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在辽宁省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狄乾斌  韩增林  孙迎 《资源科学》2009,31(2):288-294
科学评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准确把握海洋经济开发水平的重要保证,复合生态系统的场力理论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出发,尝试运用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框架,提出用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度,选取可行的量化方法,以辽宁省为实例,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进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处于上升势头,其系统协调程度也在逐渐增强,与该省的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说明辽宁在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以及提高海洋经济质量等方面成效明显。结果还表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度与可持续协调度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这说明加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仍是确保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福州作为海洋大市,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福州市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培育和构建福州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促进了海洋产业快速发展,多项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发展中还存在规模偏小,产业偏弱,海洋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开发的科技含量不高,海洋人才匮乏,海洋综合管理和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发展福州海洋科技产业的优势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福州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不明显,从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减弱;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海洋经济增长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11—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并引入时滞效应分析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中资金投入比人员投入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省际差异较大;海洋科技人员素质对于创新效率有1年的滞后效应;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利用水平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海洋科研人员素质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海洋科研投入强度和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分别是影响高效率和低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了海洋科教、风险投资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实证过程采用中介效应及门限回归模型,选取2006-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海洋科教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风险投资在这一影响机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但其中介效应效果量仅为0.05,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3)风险投资在海洋科教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中存在门限效应,当风险投资规模跨越门限值时,海洋科教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发生跃迁。因此,为实现海洋强国,应重视海洋科教的发展,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市场机制,扩大风险投资规模,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选取沿海地区11个省市198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结合空间关联度,测算并分析了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高于55%,存在区域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科技已成为海洋渔业增长主要动力。最后,基于当前五大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背景,提出了提高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及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海洋科技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密不可分。采用C-D生产函数拓展模型,对2000—2008年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海洋科技投入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弹性系数约为劳动力的增长弹性系数的2倍,二者均小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科技政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海洋科技政策的支撑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科技政策经历了启动、体制调整背景下的建设、全面部署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立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政策的重点领域从传统海洋产业逐渐延伸至新兴海洋产业,政策弹性逐渐增大,政策的统筹力度逐渐增强.各阶段政策层面的共时性特点对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国内外海洋科技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找出国内外海洋科技研究的差距所在,以美国科学网的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992—2018年相关核心文献作为数据基础,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发文趋势、研究热点等。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海洋科技领域的发文量滞后于国外;国内对海洋科技研究起步晚,文献影响力较国外偏弱;国内外在海洋科技领域均尚未形成文献高产及高影响力的研究者和研究团队;国内外海洋科技研究的主要力量均分布于高校,并且主要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国内外海洋科技研究热点主要有海洋科技、科技兴海、技术、模型等。最后根据目前中国海洋科技研究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加大资金支持、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完善教育体系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三投入两产出的效率测度模型,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沿海11省份2008-2017年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借助4个矩阵3个空间模型揭示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各省份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值总体不高且存在波动,其中海洋强省和经济大省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优势,而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干扰,各省份海洋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值较高,达到或接近于DEA效率有效,但规模效率值较低且严重影响到综合效率,提升空间很大;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对本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相邻地区虽有影响但提升幅度不大,其中资金投入、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和海洋高等教育等对海洋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影响,而海洋资源水平表现为负向影响;此外,海洋经济及其发展要素存在着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其中地理距离上的相互影响大于经济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