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战线》编辑部与大连日报社于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联合举办(大连亿达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地市县报人·我的得意之作》亿达杯征文,最近评选揭晓,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8篇。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2篇):媒体联手传扬真情李宏伟“一枪”何以中“三元”——浅谈《卡森公司辞退“洋南郭”》的角度选择欧福泰二等奖(4篇):情到深处始无华栾月敏唱好“三部曲”写出好新闻周剑瑭评论出彩三要诀——《胡干清何以能胡干?》写作体会张登贵“评无新意不出手”——获奖评论《踢好“后三脚”》写作前后田厚钢三等奖(8篇):一条重大报…  相似文献   

2.
通讯员书架     
王航  李永 《军事记者》2004,(4):64-64
1、中国军事报人金钥匙文库(长征出版社出版)■《版面·标题·导语·图片·把关·创新》牛明汉著这是一本成功实践者和一线研究者的文集,分为“版面篇”、“标题篇”、“导语篇”、“图片篇”、“把关篇”和“创新篇”6个部分,这些内容均为“新阅读时代”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关于报纸的工作流程、编稿的原则、组版的技巧、标题的艺术,关于导语的特征、新闻的境界、写作的心性修养、摄影的积累,关于新闻改革的思考、报纸差错的分析、传媒新概念的解读等,均有精当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新闻典型论》朱金平著…  相似文献   

3.
“金丝猴”杯《新闻知识》优秀文章评选于1992年12月23日揭晓。评出佳作奖16篇,鼓励奖20篇,编辑作品奖3篇。《让历史告诉未来》(时统宇)、《劣质“老总”面面观》(肖峰)获一等奖;《第二种“翻译”》(詹国枢)、《学习·深入·自律》(任中南)、《周未版“冲击波”》(唐小可)、《中南海里抢新闻》(李秉胜)、《浅议战役性经济报道的追踪决策》(范长敏)获二等奖(获奖作品篇目另发)。这些获奖作品,有的题材、观点新鲜,有的善于触及新闻改革、新闻报道和新闻界的热门话题,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2005,(12):77-80
●本刊特稿2004:中国新闻业回望(下)孙正一柳婷婷1·19论十六大以来党的新闻工作指导思丁柏铨2·3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沈世纬4·3责任在梁建增孙金岭4·6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现状与挑战张咏华潘华刘佳6·3各国报刊发行量稽查制度探陈中原6·8——兼议我国出版物发行量稽查体系的建设虚假新闻报道:重拳出击合力围歼…辛哲文济7·3——“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综述担当起构建和谐社会的责楚迅7·7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吴谷平8·82004年~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的现实与发展趋势崔保国卢金珠9·3让新闻与哲学结沈世纬10·3治顽症,…  相似文献   

5.
新闻发布与新闻执政的紧迫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美国政治学者兰斯·班尼特在他的新著《新闻业:幻象政治》中,在对现代媒体运行和大量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闻与政治,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和新闻里的政治经济学,指出新闻的驱动力是经济利益,而不是民主。作者惊世骇俗地揭穿了媒体自由的神话,提出“言论自由并不能保证信息畅通”、“新闻也并非民主的保障”。作者批评当今商业化的媒体是一个饥肠辘辘的大怪兽,其特点是“个人化、戏剧化、片面化”,而且大量的软性新闻正在远离政治。他尖锐地指出,媒体喜欢一哄而上,喜欢群起而攻,并提出未来的公民要摆脱媒体的束缚。在中国大力推进文化产…  相似文献   

6.
l翻画留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王甫吴涛胡智锋1一l)中国音像产业现状与发展分析·····················……(周星1一8)竞争性合作:“人世”后中美电影业的交互态势……(李亦中1一14)媒介“弱控制”与国家“软实力”—关于外资进入中国影视市场的管理与政府作为的思考··························……(李思屈1一20)论区域电视媒体高位竞争的路径选择·········……(周安华2一17)中国新闻出版业监管体制模式选择············……(姚德权3一22)转型期本土电…  相似文献   

7.
沂揖陈王王维达濒瑛马陆杨 第一期面向实际,反映实际,指导实际为培养新闻人才贡献力量笔谈打好基础着眼点在哪里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培养学生一点希望从招聘编辑记者谈起论新闻漫谈新闻和新闻评论谈采访之道新闻采访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科学·新闻学讲座·一个被“遗漏”了的列宁思想 —列宁如何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原则一张报纸是怎样诞生的传学浅谈什么是新闻陈名记者范长江是怎样采访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徐中伟·新闻写作·新闻体裁杂议新闻评介.从“真”新闻说起原稿的题目就是《人》 —从高尔基的人物特写《列宁》说起西方新闻写作中的…  相似文献   

8.
一、《上海壹周》打假的目的 2002年3月14日的《上海壹周》新闻版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推出了名为“小资打假”的专题报道,整个报道占据了四个版面。B1版上有点明主题的一篇声讨檄文,指出目前小资风尚席卷城市每个角落,时尚小资媒体趁势纷纷登场“淘金”,但在这表面的繁荣热闹之下作者“发现两者(真小资和假小资)比例,赝品远远盖过真货。”作者认定,“小资们最钟爱精致的生活质量,最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编辑部与许昌电视台于2005年1月至6月联合举办的《地市报台人·我的得意之作》许昌电视台杯征文,8月5日在北京评选揭晓。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1篇):浪花深处捕“大鱼”——获奖消息《部长调运收割机》采写体会丁常英二等奖(3篇):“三贴近”贵在“心贴近”——情注一位农村特残教师的启示郭震海突破思维定势探寻事实真相——从一篇获奖新闻看科技记者的日常观察与创造性思维黎勇用新闻报道引领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系列报道“怎样实现南阳黄牛产业新跨越”采写回顾李明建三等奖(6篇):亲历“天灾”——兼忆《“天灾不由人”与“…  相似文献   

10.
《编辑散论与编排技巧》一书已经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开始发行。这部书,共分10辑86节,以及编著者《后记》。第一辑为“编辑概说”,作者从“编辑”一词初出自《南史·刘苞传》,说到马克思主编《莱茜报》,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和《新湖南》等,旁征博引,纵论“编辑有学”,编者应“通晓杂学,成为杂家”。最后一辑“编余漫笔”,是作者以随笔小品的形式写下的12篇随感录。作者结合自己报海生涯的笔耕实践,从编辑角度提出了新闻采写应注意的问题。如“直言与讳笔”一节,作者从刘知几要求史家“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无所阿容”,谈到新闻报道也要敢于秉笔直书,触及时弊,娓娓道来,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评论》1981年5—6月号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文章后,几乎每周都收到读者来信,质询该刊是否存心同《纽约时报》过不去。该刊于7—8月号发表“关于《纽约时报》问题的答复”:正因为“人们公认《纽约时报》是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大报”,它的新闻为全国广播电视网和三大新闻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评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评论刊物,有义务“对于这样一个对全美国新闻界的观点与内容有很大影响的报纸”特别重视。“《纽约时报》有缺点和错误,有的还很严重,所以就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批评。”罗杰·莫里斯的文章是一篇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它的发表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们特请李臻同志编译出本文  相似文献   

12.
《苏州人的性格变了》,原载1992年6月3日《经济日报·扩大版》,是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撰写的一篇“经济新闻”。可是,如果你单看题目而不认真读完全文的话,很可能误以为他写的是社会新闻,讲的是民俗人情哩! 从阅读心理上说,民俗人情与读者感情距离更近一些,比之经济新闻更能调动人们的阅读兴趣。由“人文”入手,反映经济现象,是这篇新闻的特点,也是作者运笔行文的巧妙之处。古人云;人贵直,文贵曲。山重水复之后“柳暗花明”,奇险纡回之后“豁然开朗”,能给人以最大的愉悦感受。这几年,我国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报道是新闻载体的重头戏。可是,经济新闻中枯燥乏味的内容,重复单调的表现形式,素来为读者所厌倦。怎样把经济新闻写的生动活泼、情趣横生?这一直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24):72-72
迈克尔·摩尔:筹拍“虐囚事件” 《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对美国媒体宣布,手头拥有大量的有关伊拉克虐囚事件的画面和资料,并有计划将其拍摄成纪录片。迈克尔透露,早在比阿布格莱布监狱爆出虐囚事件新闻还要早数个月,他就获得这些一手资料,但当时,迈克尔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不想被他不信任的美国媒体所利用。 凭借《耶稣受难记》而声名大噪的梅尔·吉布森表示,有意加盟拍摄这部将引起更大争议的影片。 惠特尼·休斯顿:获终身成就奖 国际流行乐坛“天后”、美国著名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刚刚在德国汉堡举行的“女性世界”颁奖典礼上…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年春草绿论新闻工作者的追求 甘惜分……86.1.①本刊评论员……86.1.②谈世界观对新闻写作的指导作用 李影白……86.1.④《白毛女》的生命力—访歌剧《白毛女》 总导演舒强李炳华周塞峰“…86.1.⑥千方百计回答人民关心的问题 徐惟诚……86 .2.①论新闻与政治甘惜分”·…86 .2.⑧谈宣传光明面孙大胜·“”.86.2.⑥首都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新闻宣传……86 .2.①连续性一电视宣传不可忽视的特点, 鲁丹……86.2.⑧改造思想方法,克服新闻宣传中的片面性 满运来……86 .3.①新闻工作者应有法制观孙世恺,.·,.·86 .3.⑧服务性在农民报中的…  相似文献   

15.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16.
艾达·巴克门奖是瑞典的一种全国性的文学与新闻奖。该奖是1953年在艾达·巴克门的资助下,为了纪念瑞典著名新闻记者,诗人格拉道佛·福若丁(1860—1911)和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童话故事的作者塞耳马·拉格尔佛(1858—1940)而设立的。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奖给那些在文学或  相似文献   

17.
奥列格·巴甫洛维奇·科尔舒诺夫教授是国立莫斯科文化学院普通目录学教研室的主任,教育学博士,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科学家。这篇访问记的作者是阿列克谢耶夫,原载《苏联目录学》(双月刊)1988年第1期,原篇名为:“又是这位打破平静的人”,现在所用篇名是译者拟的。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采写的《人·狗·贼》、《当了父母,你就要多操心》和《你、我、他都有哪些责任》三篇社会新闻分别被《阿勒泰报》、《工人时报》、《新疆军垦报》采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有人问我:对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怎么样才能写得引人重视?我结合个人的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我觉得,要写社会新闻,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社会新闻不是生产动态、工作经验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采写实践中,既要重视新闻题  相似文献   

19.
一 3月30日,《钱江晚报》头版登出《“3·24”上海撞车事故目击记》,作者是浙江省广播电视厅的一位记者,名叫童禅福。这篇难得的目击新闻震动了浙江新闻界,新闻中披露的撞车和救人的详情,以及记者的非凡人品,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童禅福受到记功、晋级的奖励,成为同行们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在震惊中外的“3·24”上海撞车事故中,童禅福的双重角色再鲜明不过了。一开始,他是个抢新闻的记者角色。《目击记》第一句话是: “‘哐(口当)’一声巨响,我和乘坐在从长沙至上海的208次列车上的人差不多同时惊叫起来:‘怎么啦!’我看了一下表,是下午2点19分。”在大难临头的这一瞬间,只有具备新闻敏感的记者,才会惊而不慌,迅即记下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第六期《读者·作者·编者》栏征询:《海明威“站着写”出典何处?》6月30日星期天,我们几乎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在家翻了几书柜的报章杂志,好容易在《译文》19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