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没有读者,就起不到宣传作用。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办报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围绕可读性做文章。只有讲究可读性,增强吸引力,才能使报纸的质量得到提升。让可读性强的新闻上头版去年,我们把让可读性强的稿子上头版,作为增强报纸可读性的措施之一。一版是报纸的“脸面”。读者看报,往往是先看一版。而一版往往又是报道党委、政府和领导活动的“要闻版”。如果在安排稿件时,不考虑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可读性,全都安排的是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内容,那么读者势必会“一目十行”,这样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一版的作…  相似文献   

2.
编辑应当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我们每天面对几十数百条稿件,如何处理其轻、重、缓、急,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既是体现报纸的编辑方针,又是表明编辑部对新闻事实的观点,正确地引导舆论.报纸编排的顺序,一般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因此,一版的右下角通常成为不被人重视的“报屁股”.多年来,我们强调“区间优势”多一些,重头稿件往上放,下面一般发简讯之类.这样做的结果是,编排人员顺其自然摆稿,主观能动性减少,版面的变化由于缺了一个角,显得生气不够.我们生存在一个信息量越来越大的社会,经营好晚报一版右下角,是报纸发展的需要.一、为多层次信息传播提供阵地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希望看到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时效快的新闻.再则,一张报纸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群,所谓众口难调.作为党报的一张晚报,不可能把一版头条处理成读者都喜闻乐见的内容.故而,精心操作右下角,将弱势变强势,就能够拓展有限的空间.倒头条的有效利用,使我们的报道面拓宽了,报道的层次增加了,杜会新闻、法制新闻、群众呼声、批评揭露、综合分析等都有了天地,常常引起读者的共鸣.综观羊城、今晚、武汉三家晚报七月下旬十天的一版倒头条,上述新闻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武汉晚报以社会新闻为主,今晚报以反映群众呼声、抨击不良现象的小  相似文献   

3.
会议报道在地方报纸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几乎每天都有,少则一条,多则几条,要占去一版大部分版面。有些人总认为会议无新闻可抓,参加会议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对会议报道采取应付态度,近几年,笔者在参加会议时对会议报道留心探索,逐步认识到,会议不仅有新闻可抓,而且只要善于挖掘与研究,会议报道照样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李砚琳  王波 《青年记者》2003,(11):31-31
会议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新闻形式,在报纸上经常出现。就会议报道本身来讲,它是通过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让读者从中了解会议的中心议题和任务。对此,新闻媒体不仅要报道,而且要下工夫报道好,这是一项重要的宣传任务。可近几年来,各种报纸会议报道较多,使得一些读者感到报纸的可读性太差,没什么看  相似文献   

5.
企业报作为企业党委的机关报,必须服务中心。具体到报纸版面上,则应当各有侧重。《河南石油报》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综合新闻版。如果三版还象原来那样大量报道党、团、工会的活动和企业的经济活动,而很少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喜闻乐读的知识介绍、人生交际等内容,势必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改变新闻思路,把着眼点放在提高报纸可读性上来。我们的做法有: 1、掌握好“透明度”的度。“透明度”的问题,是编者读者过去议论较多的问  相似文献   

6.
可读性——这是摆在报纸编采人员和通讯员面前的一个老题目,也是至今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一个老题目。 没有可读性,言之无物、言之无味、读者不爱看的报道乃至一张报纸,是一种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用高尔基的话说,是一种“语言垃圾”。 从报上完全消灭这些“语言垃圾”现在还做不到。报纸编采人员和通讯员可以做到的是:尽可能减少这种“语言垃圾”,尽可能使新闻报道变得言之有物、言之有味,以增强可读性。 增强可读性是个大题目,本文只从两个具体问题入手,试谈一谈。 在报上的各类新闻中,可读性最差的是会议新闻和经济新闻(还有与此相关的一些“硬新闻”)。作为党报,这几类新闻不可不要,而且往往还要登在重要位置。如果把这几类新闻的报道方式加以改进,增强其可读性,那么将带动整张报纸的面孔为之一变,为之一活,为之一新。 怎样改革会议新闻和经济新闻,增强其可读性呢?我以为可用两句话概括:会议新闻信息化,经济新闻生活化。 一、会议新闻信息化 长期以来,报界反复呼吁要“减少会议报道”,然而收效甚微。因为作为党报,限于种种条件,会议报道是很难“减少”的。换个思路想一想:这些年来,我们是否对“减少”会议报道空喊太多,而对改革会议报道实做太少呢?  相似文献   

7.
会议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是一版的`重头戏'.然而,也是读者意见最多的,不少会议报道概念化、程式化,缺少可读性,因此,许多读者呼吁减少会议报道,增加社会新闻. 读者的要求不无道理.但另一方面,恐怕世界上任何一家报纸都不可能忽视会议报道,因为除了一些毫无意义、可开可不开的会外,大多数会议总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开的,总有一些读者欲知而未知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说,会议甚至是信息比较集中的地方,新鲜的东西不少.在当前信息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会议消息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作用.问题在于现在充满报纸版面的会议报道,该写的没…  相似文献   

8.
宁平 《新闻天地》2002,(7):23-23
如今报业发展迅速,竞争十分激烈。在一个报摊上,陈列着几十份各种不同的日报、晨报、都市报、电视报接受市场检验,如何吸引读者,勾起读者的购买欲,在很大程度上就看报纸有没有可读性的新闻。一篇可读性强的新闻往往会成为报纸的卖点,被很快抢购一空,反之,无人问津。于是,报纸的可读性成了办报人、记者和读者共同追逐的目标。增强新闻可读性,报纸采取了许多办法,像加强策划、找准选题、多样报道形式、精巧编排设计、推敲标题制作、精心包  相似文献   

9.
目前,党报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着不够务实、不够贴近的现象,表现如下:首先是多而杂。现在的会议多,关于会议的报道也多。翻开报纸,重要版面每天都有会议报道。其次是长而全。报纸上会议报道普遍写得偏长,本来一个普通的会议写几百字的简讯就可以了,却非拉长到千字以上,使本来可读性就差的会议新闻更显得沉闷,令读者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0.
采写会议新闻时如何创新,是记者现在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成为增强报纸可读性的一个"重大技改项目"。搜索新闻的藏身之处──新闻眼的俯视现在,一般性的会议报道令记者和读者都非常头疼。试想,在时间非常宝贵的快节奏时代,有多少读者愿意捧着一份报纸去看长篇会议报道,去关心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业务性工作部署呢?作为党报记者,我们应该如春蚕吐丝般奉献出令读者喜闻乐见的东西。翻阅当代新闻史上的一些名篇佳作,其中不乏令人叫绝的来自会议的报道。其实,一些会议报道之所以令人生厌,与"抄材料"式写法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是各种会…  相似文献   

11.
在地市党报一版上数量较大的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报道和工作报道)是让办报人最费心思,又是读者议论最多的问题。有人认为地市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要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减少会议报道。显然,这种是不全面的。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一版的“重头戏”。搞好会议报道根本的出路在于真正全面理解和遵循会议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找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群众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闻的品质要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品质是新闻从总体上衡量所具有的质量。报纸编辑衡量新闻稿 ,大多着眼于稿件的新闻价值。稿件的新闻价值提高了 ,有利于增加报纸的吸引力 ,使报纸能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取胜。但是事实上 ,即便稿件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有时和办报人所期待的读者对报道的重视和关注还会有相当距离 ,因为新闻价值只解决新闻重要与否、是否值得报道的问题 ,并不能完全解决可读性问题。有价值的新闻并不一定能引起读者热切的阅读愿望 ,这一点从报纸每天在读者手中停留的时间就可以看出。每天刊载重要新闻的报纸 ,如果按其新闻价值来衡量 ,对读者应该具有相…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抽样分析一版头条新闻中发现有“五多”:头条份量不足多;会议消息多;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多;长新闻多;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头条新闻“五多”的问题,在新闻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同采编人员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党报是为读者办,办给读者看的,就要研究读者对报纸有哪些心理需求?经常提醒自己:假如我是一个读者。  相似文献   

14.
时事版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新闻性强、报道面宽、信息量大,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读者的关注。然而,由于时事新闻的稿件主要来自新华社,对各家报纸来说,要将时事版办得具有个性和特色,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时事编辑牢固树立新闻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以增强时事版的可读性为目的,在选稿、编稿和排版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让新闻在版面上“唱主角” 新华社每天发稿近百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对时事编辑来说,选用哪些稿件上版面,选择哪条稿件上头条必须反复斟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往往…  相似文献   

15.
杭州日报前年底改版时,创办了《焦点新闻》后改为《视点新闻》版。当时的考虑是,应当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谈到新闻改革,媒体往往考虑的是可读性。一条有可读性的社会新闻,报纸、广播常常去拼抢,而对于这条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又往往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思考。解析新闻,向深度开拓,应是党报报道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做,也更适合党报读者的阅读需求。 所以,我们把《视点新闻》的内容定为国内外和本地重大事件、热点现象和热门话题的深度报道。同时,我们也强调可读性。任何形式的报道都应该讲究报道艺术。深度也好,思辨也好…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纸要有可读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党报也应具有可读性,也成为共识。所谓可读性,是指一条新闻或一张报纸适于读者阅读的程度和吸引读者的能力。这种程度越高,吸引能力越强,可读性就越强。可读性是新闻和报纸的重要属性之一。没有多少可读性的报纸,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是难以站住脚的。当然,可读性也有高雅阳粗俗之分。我们讲的可读性,是指高雅健康、生动活  相似文献   

17.
改革新闻报道,开创一个与我们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相适应的新的报道局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要改革报道,办好报纸,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讲究新闻的可读性。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报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事实渗透到读者的脑子里发生作用,从而推动各项工作前进。可读性,是个外来语,它的原意是易读、清楚、有趣味。西方新闻界对可读性的研究,着重在用短词、用短句和语言通俗上下功夫。我们探讨可  相似文献   

18.
苏辉 《新闻知识》2006,(8):76-76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作为党报,经济新闻的生命力更是与时俱进,每个经济动向和一个个系统化变动的数字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指标构成反映全省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窗口,也使我们记者有了因数字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新闻和许多新的话题。经常看党报读者会有一种感觉,报纸上的统数字从客观上使读者感到枯燥和沉重,特别是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预测,因为缺乏可读性,很容易使普通读者厌倦。为此,要求记者在报道统计新闻时,要不断提高统计新闻的可读性,使统计报道能够吸引读者、拥有读者,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成为从…  相似文献   

19.
曾有部队政工领导这样概括基层官兵看军队报纸的顺序——“从后往前翻”。何以如此?有基层官兵一针见血:一二版除了会议报道、领导人活动,剩下的全是“表扬稿”,没有什么好看的。用新闻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新闻版上“新闻”少,可读性不强。以工作报道为主的军内报纸怎样赢得读,是当前军事新闻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山西日报一版上强化的倒头条形式,受到读者的好评。在本报编辑部,从前被人看不起的“报屁股”,现在成了编辑、记者发稿竞争的“第二战场”。在报纸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什么是倒头条?就是指编排在一版右下角,按着接近头条新闻的规格的方法,强化处理的新闻,由于它的位置和头条产生了对应关系,所以称为倒头条。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信息量的聚增,我们的报道面也必须拓宽,增加层次,同志们提出了倒头条的编排方法。从多年实践来看,倒头条,吸引了更多的读者群,对改革报纸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为多层次的重要信息提供了新的阵地。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希望看到的是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时效快的新闻。再者,不同的读者群,构成对报纸不同的要求,要满足全部读者的愿望,这实在是一件太难办到的事。作为面向全省的一张党报,虽然它是各种内容的综合版,但不可能把凡是群众欢迎的消息,都处理在版面的重要位置。比如社会风气不正问题,群众人人关心,但你不可能将此类消息天天放在头条位置。如果我们不刊登这类消息,就会难以满足读者心理上的要求,甚至还会因此丢失读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寻找新的领域,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倒头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