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数据分析作为新闻场域中的一种“非媒体力量”,正在通过监测舆情、描摹画像、测量反馈等方式深入新闻业的日常运作中,不仅对记者的工作内容和新闻生产流程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也触及到新闻业的工作边界和职业权威问题。本文运用深度访谈法,探索式考察了数家典型媒体的从业者以及数据公司工作人员围绕数据分析在新闻业中的应用所进行的边界工作,探讨智媒时代数据分析给新闻业带来的边界变化及其对新闻权威的影响。在新闻业边界工作方面有三个发现,一是媒体人对于数据分析的温和“驱逐”;二是媒体人形成一种折中的“对自主性的保护”;三是数据公司通过不断改进功能以适应媒体和记者的需求而对新闻业的管辖范围进行逐步的“扩张”。新闻业的职业边界变化可以归纳为“修复”和“交融”并行的特点,当前数据分析与新闻业之间呈现出一种“温和的区分”和“互有需求下的交融”状态。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1986年第一期《新闻记者》刊登的《边缘新闻学有哪几门?》一文中,提到有门边缘新闻学叫“新闻经济学”。“新闻经济学”是研究什么规律的学问?包含那些内容? 南京读者金惠风新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业经营方式、经济活动、企业管理特点及规律的边缘学科。研究的领域,从宏观上来说,包括新闻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新闻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从微观上说,着重研究新  相似文献   

3.
关键事件意指能够影响新闻业运作模式,甚至可以动摇新闻业在人们心目中形象和地位的事件。这一概念肯定了新闻业的“不确定性”,即新闻业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在重要的阶段或时刻发生某种转向或是变化。新冠疫情也被西方新闻学界视为影响新闻业的关键事件之一,在疫情期间,新闻业的生产模式与其社会意义都发生了显著转变。本文通过使用“职业角色、新闻生产和新闻合法性”框架对西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透视西方新闻业在关键事件中发生的转变。尽管由于语境差异,中西方新闻业在新冠疫情中的变化可能存在些许差异,但全球新闻业的共通性又可以使我们通过对西方新闻业变迁的解读,重新审视中国新闻业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境遇和变迁。  相似文献   

4.
广播新闻编辑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庆华 《视听界》2005,(5):50-51
现代新闻编辑较从前最大的变化就是编辑的策划性加强了,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媒体不断革新后的产物,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必然的,也是媒体进步的表现之一。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由于受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受众素质相对较低、媒介仍处于抢滩占地的扩张阶段等因素的影响,编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直线性、平面性、主流性和延时性的特点。而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随着电视、网络的兴盛,个人接受信息的途径日益扩展,受众兴趣也更趋于多元化,这些都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时代理应发展信息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相似文献   

5.
刘美洁 《大观周刊》2012,(51):106-106
经济学帝国主义作为经济学扩展自己研究领域这种现象的特定称谓,通过侵入其他社会科学的边界,在援助和丰富经济学自身的同时,也在援助和丰富邻近的社会科学。尽管经济学帝国主义存在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与不足,但总体上我们还是应当承认和肯定它具有其合理性。我们不应把它简单地理解为那种真正的帝国主义行为,其带来的应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多赢局面.它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学为构建开放的社会科学所作的有益尝试:经济学帝国主义本质上是科学帝国主义的表现。本文就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演进轨迹、重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或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它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大陆目前对新闻业的社会控制与它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相适应的,这种控制体系和控制方式正在随着改革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最终只能在既有的政治制度下进行,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海峡两岸正在发展往来的今天,台湾新闻界应真心诚意地参予大陆中国的改革,而不要被帝国主义利用来作他们“以华制华”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写出受众叫好,有社会影响力的独家新闻,历来是记者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新闻竞争强调“快”,所以常用“抢新闻”来形容。独家新闻做为“抢”和“快”的产物,受到格外重视和厚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独家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只此一家首先报道的新闻事实。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却使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陷入了越来越“难产”的境地。 现代通讯技术的强大功能,特别是网络的普遍应用,使各种各样包括突发事件在内的新闻信息,在发生后极短时间内,就能同时传达到各个媒体,成为大家共有的“公共信息”,不仅不能再为任何一家所独有,就是想抢…  相似文献   

8.
过去十多年来,经济学是中国第一大显学,圈内圈外有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之说,虽有点夸张,但也不是很离谱。不过,随着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一等逐渐显现,经济学开始被不少人以异样的目光看待。近两年来,在网络舆论中,经济学的形象似乎更多地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新闻业高速发展,大众传媒的竞争已相当激烈。无可置疑,竞争成败的关健,是基于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上的。而这种认知度与满意度又常常始于标题。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人读者眼帘的是标题,新闻的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  相似文献   

10.
美国菲利普·迈耶在其《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提出了保存和稳定报业社会责任功能的商业模式——"影响力模式":他说,报纸的主要产品不是新闻和信息,而是不以销售为导向的社会影响力和以销售为导向的商业影响力.他为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开出了一剂良方:利用社会影响力来提升商业价值的途径. 菲利普·迈耶所谓的商业价值影响力,其实也就是品牌影响力. 一个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品牌的树立需要长时间地信守原则,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同时品牌的提升在于在固守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业”有两层涵义,广义的新闻业泛指整个传媒业,狭义的新闻业特指专以售卖新闻为主的报业。当今传统新闻业式微既不在于新闻生产,也不在于新闻运营,而在于独木难撑,缺少足够赢利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新闻业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与美国相邻的加拿大,由于历史形成的差异,其社会发展呈典型的渐进模式,没有革命和国内战争,政治上从殖民统治向民主代议制的过渡相当缓慢,却一直在稳定的渐变过程中。这种情况也影响到加拿大新闻业,其发展的特点也是稳步前进,新闻体制方面的变化难以找出明显的年代变化的界线。如同一位加拿大学者所说:“民族不是靠语言或共同文化结合而成,而是由共同的经历凝聚而成。历史经历就是加拿大人的共有之物。”①1752-1867年:英国殖民时期加拿大的新闻业  法国人于1608年开始在加拿大殖民,人口少而分散,采用法国农村庄…  相似文献   

13.
再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学直面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制约实践活动的是图书馆的本质规定,而本质规定是信息社会中公共信息流通一般机制的具体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读者从公共信息资源和信息人转化而来,公共信息流通的两个端点就是公共信息资源和信息人,因此无论从内涵和外延来讲,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信息流通。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新闻是社会的“镜子”。当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选择了经济变革之路,开始由“求强”的政治漩涡中摆脱出来,大胆地走向“求富”的时代的时候,作为社会的“镜子”的中国新闻业也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个以经济新闻为主体,向着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变革的新的新闻时代也随之来临,中国新闻业由此而开始了新的进击。它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观点范围,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报道领域,使“经济新闻”这一带有鲜明的时代色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外国人形容改革中的中国说:“像一个喧闹的工地。”这话,很有几分道理。在这场改革大潮的喧声中,也包括有中国新闻改革的喧声。新闻改革的十年,是探索的十年,论争的十年,但也像一位同行说的:我们毕竟跨出了很大一步。中国的新闻业在改革的年代里是空前地兴旺繁荣起来了。中国社会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数量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中国社会也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  相似文献   

16.
南美洲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地区。各种文化在此碰撞、交融, 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美文化。在这种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新闻业也独具特色。特别是在美国文化霸权的强有力冲击下, 使得这一地区形成了“发达的新闻体制和落后的经济并存”的局面。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出发透视南美洲新闻业的历史与现状, 旨在强调南美洲的地域特性, 探讨南美各国政府、媒体, 以及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三者间的复杂关系。文章指出, 后殖民时代的南美各国将面临更为艰难而复杂的选择, 其媒体的发展也将面临来自各方面( 如新闻自由与政府控制、商业利益对新闻业的冲击, 等等) 的挑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 在新的传播手段不断涌现的当今, 原来被认为无法逾越的政治、文化壁垒将会被冲破,现代社会中媒体的影响力必然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佳 《新闻记者》2002,(2):15-17
思 维是人脑反映、把握客观世界理性的认识过程。人脑作为一个“加工厂” ,它对外界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有其相对稳定的思维活动样式 ,这种思维活动样式就是思维方式。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加工制作过程中也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 ,由于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受众素质相对较低、媒介仍处于抢滩占地的扩张阶段等因素的影响 ,编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直线性、平面性、主流性和延时性的特点 ;以“知识爆炸”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到来之后 ,潮涌而来的信息将每个人卷裹其中 ,个人接受信…  相似文献   

18.
“滑坡”词汇,近来使用频率颇高。新闻业也不例外,报纸发行方面常常使用就是突出一例。其实,这种滑坡现象是种阵痛而不是长痛。因为,从宏观讲,这是社会改革进行调整时作用于社会各群体的一种“刺激”信号;从微观讲,它要求并推动社会各群体重新自觉地调整自己与社会各方面的一切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改革机制出现一种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新闻是社会的“镜子”。当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选择了经济变革之路,开始由“求强”的政治漩涡中摆脱出来,大胆地走向“求富”的时代的时候,作为社会的“镜子”的中国新闻业也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个以经济新闻为主体,向着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变革的新的新闻时代也随之来临,中国新闻业由此而开始了新的进击。它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观点范围,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报道领域,使“经济新闻”这一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的新闻文种迅速成长,也使以专门报道经济活动为  相似文献   

20.
即便在当前新闻业危机的背景下,国家干预新闻业的举措在美国也难有进展,原因何在?本文从社会想象的角度将此视为文化变迁的问题,以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为中心,从话语和行动两个层面考察美国新闻业从1890年代至1940年代的发展过程。美国现代新闻业从1890年代的矛盾状态里起步,蕴含未来的多样可能性,到新政年代,“国家干预新闻业”作为传媒新观念变得清晰,但制度改革的可能性却悉数消失。本文认为,在新观念被制度化之前,新闻业已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成为制度变革的重要阻力,而美国左翼政治力量一直比较薄弱,则是制度变革在社会结构上的深层限制。但是,新观念起源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大变迁,并不会因受挫而消失,而是一个有待实现的社会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