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遵循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的基本框架,结合前期案例研究的发现以及相关文献的观点,构建内容提供商视角下人机交互、网络平台服务质量与新服务开发(NSD)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命题。旨在系统地阐明内容提供商视角下人机交互的组成因素,揭示这些组成因素对内容提供商感知网络平台服务质量、内容提供商NSD绩效的作用路径,从机理层面打开"以开放式网络平台为依托的NSD模式"这一黑箱,丰富NSD领域在网络平台情境下的理论积累,推动相关概念及理论向网络平台情境繁衍与深化。  相似文献   

2.
新服务开发(NSD)是服务型企业创造收益的重要途径,它的模式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从参与者、过程、过程绩效影响因素3个方面,对传统服务型企业主导的NSD模式进行了探讨,但是对于网络环境下由平台企业主导的、以开放式网络平台为依托的NSD模式关注不足.本文选取中国移动应用商场的NSD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探索,结论表明:作为平台生态圈的领导者,平台企业搭建了开放式网络平台,以此为基点通过5种机制撮合NSD项目的 4类参与者互动,由此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各参与者在NSD过程的6个阶段协同完成了17项任务,有效地推动了NSD项目的进程,实现了平台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将NSD理论向网络环境下的平台企业和平台生态圈进行了拓展,为实业界依托开放式网络平台开展NSD活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雷  杨怀珍 《科研管理》2018,39(1):18-25
内容提供商是网络平台中新服务开发(NSD)活动的开展者,如何借助网络平台运营机制,从平台中其他参与者处获取知识、提升NSD绩效,是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前期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探析,构建网络平台运营机制对内容提供商NSD绩效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命题,结果表明:内容提供商可以借助能力提供机制、互动机制和知识整合机制,分别获取能力提供商、新服务体验者和平台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能力提供机制对两类知识获取的作用强度相当,互动机制更有助于隐性知识获取,知识整合机制更有助于显性知识获取;显性知识获取和隐性知识获取对NSD绩效的两个维度(新服务的数量、新服务的评分)均有正向作用,显性知识获取对前者的作用更强,隐性知识获取恰好相反;在网络平台运营机制与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的关系中,内容提供商技术准备度、任务复杂性均起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打开了基于开放式网络平台的NSD模式的“黑箱”,推动了创新管理理论向网络环境发展和深化,对平台参与者协同推进NSD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内容提供商如何借助万众之“智”谋求自身之“惠”,本文整合知识基础观和服务主导逻辑,构建概念模型,采用386份配对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力提供商是万众之“智”最重要的源头,新服务体验者重要性居中,平台企业重要性最弱;内容提供商从这些源头获取的知识对其新服务开发(NSD)绩效有促进作用,其中,显性知识对新服务数量的促进作用更强,隐性知识对新服务评分的促进作用更强;高复杂性任务抑制了显性知识获取对NSD绩效的促进作用,激发了隐性知识获取对NSD绩效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使得“企业知识获取—企业创新绩效”这一理论体系在“互联网+万众创新”的平台生态圈中发展和深化,为内容提供商从知识源、知识类型和任务复杂性全面审视进而实现以万众之“智”谋得自身之“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杨艳玲  田宇 《科研管理》2020,41(6):191-198
结合网络经济时代特征,遵循“导向—能力—行为—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互动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并采集254家服务企业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互动导向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对服务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吸收能力和主动改善在二者关系之中发挥复合式多重中介作用,具体路径分别为:①互动导向→服务创新绩效,②互动导向→主动改善→服务创新绩效,③互动导向→吸收能力→主动改善→服务创新绩效。研究不仅明确了互动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而且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具体作用路径,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服务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6.
李雷  邹勇  杨怀珍 《现代情报》2016,36(4):8-13
以笔者前期关于电子服务质量的一项综述性研究为基础,批判式地传承和发展了Parasuraman、Zeithaml和Malhotra构建的电子服务质量理论模型,依据手段目的链理论,从电子服务内外属性、使用者特征、电子服务质量的评价内容、结果等方面对电子服务质量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提出了一个更为完善的整合模型,并挖掘了后续研究问题,旨在为学者们全面把握电子服务质量各研究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提供参考,为后续研究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展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服务创新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蔺雷  吴贵生 《科研管理》2004,25(3):19-23
在服务创新2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工具对服务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回顾服务创新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两种服务创新研究方法分类进行阐述,以此揭示服务创新的研究轨迹和方法演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软件外包关系类型及其演化路径的现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软件外包关系的分类框架或模型分为"二元关系"和"多元关系"两大类,发现在"二元关系"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分类方式可被归纳为以发展阶段为基础的一维线性分类方式、以特征为基础的二维矩阵分类方式和以单一因素为基础的分类方式3种;而在"多元关系"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分类方式基本是以特征为基础的二维矩阵分类方式。进而从动态的角度审视各种外包关系,对目前学者所做的外包关系演化路径研究进行梳理,将目前软件外包关系的演化路径归纳为一维线性和二维矩阵两种类型。最后对研究现状及不足进行讨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张梦  张广宇  唐小飞 《科研管理》2015,36(5):109-117
信息框架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显著影响,但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选择框架方面,而对特征框架效应及其影响机理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特征框架类型及特征,探讨了特征框架与调节定向匹配的交互作用,通过情景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特征框架(获得性框架vs.规避性框架)与不同调节定向的消费者匹配方式对服务购买决策中的服务评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形成这种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特征框架对服务购买决策中的服务产品评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会因特征框架类型不同而产生差异。(2)特征框架与消费者调节定向达成匹配时,消费者的服务产品评价更高。(3)认知流畅性与情绪体验是特征框架与调节定向匹配效应的中介变量。文章拓展了框架效应理论,为服务企业针对不同顾客采取不同的服务信息呈现方式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的服务增强研究:起源、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蔺雷  吴贵生 《科研管理》2006,27(1):91-99
"服务"已成为各国制造业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展开竞争的重要手段。近些年,国外学者(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学者)掀起了针对"制造业服务增强"的研究热潮,国内学者也开始跟进,试图从多种角度探讨"服务增强"对中国制造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具有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制造业服务增强"研究的起源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未来研究的走向、研究重点及中外研究的差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期望该综述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制造业服务增强研究在中国的深入开展,为中国制造业应对国际分工转移和寻求自身竞争优势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新服务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服务创新是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而新服务开发是服务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新服务开发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对于新服务开发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新服务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主题。为探索新服务开发的成功影响因素,通过对新服务开发文献的系统回顾,以服务本身特性以及新服务开发过程为基础,可将新服务开发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层次:新服务自身五类因素对新服务开发的影响,新服务开发组织内部的六类影响因素以及服务企业外部的五类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体验的服务能够使顾客感受到积极的、独特的和持久的心理满足,新服务设计包括了顾客体验、顾客之间的互动、可视化互动界面、前台员工活动、服务场景、服务作业过程、后台员工活动、IT系统支持过程和内部交互界面等九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服务设计过程模型,通过体验识别、体验设计、体验测试和体验交付等环节实现顾客体验和服务创新战略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内容服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内容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现象。与此形成强烈反差,有关内容服务商业模式的研究却相当匮乏。本文围绕“内容服务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一核心问题,选取“罗辑思维”为典型案例,结合扎根理论方法,基于其“魅力人格体”“内容电商”“付费内容聚合”三个发展阶段,系统分析了它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对其成功要素进行了概括总结。研究发现:“用户中心”“内容打磨”“知识平台”“自我迭代”是罗辑思维商业模式创新的4个主范畴,4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催化,共同促进了创新的持续发生和演化。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从系统和动态的视角构建起一个模型框架,在深入解释内容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现象的同时,也为内容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思路启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Fulvio Castellacci   《Research Policy》2008,37(6-7):978-994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ew sectoral taxonomy that combines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within the same framework. This exercise is relevant because it aims at greater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study of sectoral patterns of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stressing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vertical linkages and inter-sectoral knowledge exchanges between these interrelated branches of the economy. The relevance of the new taxonomy is illustra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novative activitie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in Europe. This empirical evidence, which presents fresh results from the Fourth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supports the relevance of the taxonomy by showing the great variety of sectoral patterns of innovation in European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5.
韩啸  汤志伟 《情报杂志》2021,(1):171-177,188
[目的/意义]现有研究大多是从服务成功的视角展开分析,尚未对服务失败进行深入讨论,认识上的不足会阻碍实践的提升。该研究旨在透过对失败成因与影响的探究,丰富现有认识,为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整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与电子商务服务失败模型,将在线政务服务失败的成因划分为信息失败、功能失败、系统失败和服务失败;借助期望不一致理论和“退出-呼吁-忠诚”理论,建立了“成因-期望-行为”为逻辑主线的理论模型。使用问卷收集数据,运用软件Smart PLS进行路径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功能、系统和服务四个因素可以很好的解释在线政务服务失败;结果期望不一致、过程期望不一致对退出行为、呼吁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不会对接受行为产生作用;成本期望不一致对这三类行为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信息失败、功能失败、系统失败和服务失败对用户行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消费情感对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秦  崔艳武  张驰 《预测》2008,27(3):29-35
以往对顾客满意和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都是从顾客的认知角度进行,顾客情感在消费过程中对顾客服务评价和购后行为的影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维纳在心理学研究中提出的"归因—情绪反应—行为预期"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建立起整合消费情感、顾客认知、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的概念模型,提出相应假设,并通过实证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情感与认知显著相关,并且与顾客认知共同显著影响着整体服务质量评价和顾客满意。其中,积极情感对两者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我和外在归因的消极情感则与两者显著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归因的消极情感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表现出与西方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服务创新: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服务业在各国的GDP产出和就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制造业也越来越依赖服务要素实现价值增加并获取竞争优势。服务创新是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在内容、特性和过程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服务创新研究已经成为创新研究的新热点,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都很缺乏。本文首先对服务创新研究难点和研究群进行介绍,随后对“服务创新”概念内涵进行分析,最后对服务创新的特性进行阐述通过以上论述,读者可以初步把握服务创新的研究框架,形成对服务创新概念和特性的清晰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科技管理数据服务需要准确定位并找准需求,分析并明确不同用户需求是提供有效服务的前提。[方法/过程]确定政府决策部门、企业创新主体和科研用户是科技管理数据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阐释科技管理数据服务内涵并设计四层服务逻辑框架,结合不同服务主体情境下的服务需求,分别设计各用户的服务流程。[结果/结论]指出政府决策需求主要体现在动态监测、态势分析及前瞻预测需求,其服务重点在于政府、专家和公众共谋的集体决策模式;企业创新主体需求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支持、市场信息研判、政策解读预判及竞争对手分析需求,其服务要着重外部环境感知、技术追踪及创新决策支持的用户解决方案;科研用户需求主要表现为知识资源需求及服务体验创新需求,对其展开有效服务要注重情境敏感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