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大连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没有具体的"新闻口"分工,报社的同事都说我是"报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咱又是经过1O年军队特殊训练的转业军人,平时吃点儿苦,受点儿累自然不在话下,心里还时刻准备去一线"战斗".为了这个目标,我时刻准备着.  相似文献   

2.
时政新闻部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采访部门,一张报纸的重要新闻也多出自时政新闻部,因此,多数报社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时政新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点",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些许收获。耐心多一点时政新闻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有材料提供、有重要领导参加。跑时政新闻时间长了,记者也都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窍  相似文献   

3.
大连晚报总编辑赵振江有个习惯,每天下午都要仔细阅读晚报内刊《今日简报》。通过这张晚报自己办的内部"小报",他要看看今天的《大连晚报》,在新闻质量上还有什么问题;新闻出版还有什么差错没有;与同城媒体相比,晚报当日的新闻优势在哪?还有什么差距。他曾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这个‘简报’主编在报社的影响力比我大啊!编辑记者都重视。"  相似文献   

4.
彭华新 《编辑之友》2015,(12):35-40
当代新闻有个奇特的现象,即民间公关开始介入编辑流程,并与权力发生关系.公关介入之后的新闻权力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专权",90年代新闻向公关的适度"让权",2002年之后,随着民生新闻的渐趋繁荣,故事化编辑理念出现,媒介与公关的"分权"成为现实.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证明了媒介接近权逐渐"去阶层化",到第三个阶段,新闻传播效果提升了,但产生一些负面干扰,如"媒介合谋"和"权力寻租",在分享权力的同时,导致"社会公器"的"私用".  相似文献   

5.
欧福泰 《新闻前哨》2012,(11):59-60
一次,我派一名年轻记者去采访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情况。原想这篇新闻应该写得较为出彩,因为农民土地入股是个新事物,这样农民一边腾出身来去企业上班领工资,一边还可坐收土地所带来的"租金",增收之乐有谈的。过了几天后,这名记者将写好的稿子交上时,我一看,干巴巴的没什么"肉",也没有新闻细节,有的只是  相似文献   

6.
邵天红 《军事记者》2012,(10):69-69
初学新闻时,战友们都说,新闻工作是件苦差事。估计我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我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出样子来。我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几次面临转业,几次面对地方报社抛来的橄榄枝,我都选择了留队。这是因为我舍不得离开军事新闻岗位,舍不得脱下身上这套空军蓝。  相似文献   

7.
周文华 《青年记者》2007,(22):144-145
近5年来,山东威海日报社的同志,每年都有新闻论文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杂志上发表,又都是我先后编辑处理的,使我从中了解到该报社的一些情况,也学到了许多新东西,留下  相似文献   

8.
叶雷 《新闻记者》2007,(10):83-85
转眼,我从事新闻工作已近40年了。回想往事,打过交道的编辑们可谓最令人难忘。1968年,我由南京九中按初中"毕业",到苏南高淳县永宁公社插队,那时只有16岁,初中其实读了还不到一年。1969年,我迁往父母全家下放的苏北洪泽县岔河公社落户,不久当起大队的通讯报道员。开头并非乐意,因小学时总感写作文头疼,多是命题作文。如《我的一家》,写作套路就是"家里有几口人,爸妈在哪工作"等,记忆最深是老师看后,要我改"我家是个比较幸福的家庭"。其实我那时并没感到"较幸福",因困苦生活时常会带来阴影。1965年考中学,作文题也是"我的母校",写些环境、教学等,也没留下印象。因此写通讯报道,开头感到很吃力。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报纸作为平面媒体,版面是媒体新闻传播活动的最终"产品",是报社"采、编、出"工作流程最后成果的体现,是呈现给受众的所有新闻素材的最终"集合体"。而夜班编辑,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根据报社的安排,主要跑社区新闻。2年多时间的实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社区记者,就要真正沉到基层去,不但要身入,还要心入,要加强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为居民排忧解难.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新闻素材永不枯竭,工作得心应手,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要"三贴近",新闻 工作者采访时就首先要做到"三深 入"。我在报社工作二十年,获奖 的作品自然不少,其中90%以上是 正面报道。每篇获奖作品后面,都 有一个"三深入"的故事。 一、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 料,方能发现鲜活的独家新闻 我自从到报社工作以来,便养 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就是不满足于 跑机关,跑部门,看简报;到一个  相似文献   

12.
从一名基层通讯员到企业新闻干事、特约记者、宣传科长,再到企业报社社长,我在企业新战线上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在报刊电台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件。回顾我走过的新闻采写历程,总结在新闻采写上的心得,我的体会是做到"九多"。1、多学: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尤其人们把记者称为"杂家",意思是什么都要学习和了解。要在学习好新闻专  相似文献   

13.
张礼伦 《新闻三昧》2008,(1):106-107
从一名基层通讯员到企业新闻干事、特约记者、宣传科长,再到企业报社社长,我在企业新战线上走过了近二十个舂秋,在报刊电台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件。回顾我走过的新闻采写历程,总结在新闻采写上的心得,我的体会是做到“九多”。  相似文献   

14.
"用故事讲述新闻",就是指运用故事化的新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对于石油企业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来讲,不断提高新闻故事采编水平,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近年来,吐哈石油报社在新闻采编中,深入落实和实践"告诉一个完整的故事,形成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15.
从各省、市报社、电台实习归来的人大新闻系毕业班学生,已经写出了不少篇实习论文,目前正在向全班作报告。去年十月,人大新闻系毕业班学生组成许多实习组,分别到全国各省、市报社和广播电台去实习。他们在实习当中,一面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一面研究所在新闻单位的好的工作经验。在所在新闻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各实习组都搜集到  相似文献   

16.
60后,副高职称,20年新闻龄,N次荣获省级好新闻奖,曾被评委石家庄市"十佳记者",积累了很多新闻专业经验。这就是我,一个资深的新闻人,一个不知疲倦、永不满足的新闻探路者。蓦然回首,一年将逝,晚报选我为"年度记者",说明我没有辱没首席之称谓,干得还行。此刻,除了感谢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作为一名老记,想得最多的还是年轻时就特别推崇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  相似文献   

17.
刘飞锋 《今传媒》2006,(9X):50-51
2004年7月,我与10多名同事被报社派驻桂林记站,当时大家都一脸的兴奋和得意:心想,终于解放了!驻站山高皇帝远,报社管不着,地方管不了,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而且新到一个地方,有做不完的新闻资源,可以大显一番身手。  相似文献   

18.
金秋 《军事记者》2010,(2):40-41
去年11月20日至25日,我参加前进报社组织的记者巡逻活动,去某边防团采访。那里的白雪和战斗在风雪世界中的哨兵。擦亮了我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19.
从事了近十年的新闻工作,深深的认识到,新闻就是要客观全面的反映新闻事件。用"事实"说话可以说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准则,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我每天都在用摄像机记录着新闻事件,也正是通过这种手段,使我直接地进入了新闻事实内部,直接地参与到了被摄事实的进行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20.
我与摄影     
学摄影,原本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在解放军报工作21年,都是同文字打交道,从没有拿过照相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到人民日报社当总编辑。在工作中深感图片新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但由于种种原因,报纸刊用新闻图片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离图文并茂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报社的同志和许多读者都希望这方面的工作能有所加强和改进。在同一些兄弟报社的老总交谈中,对此也多有同感。1990年8月20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