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发强 《新闻窗》2012,(5):39-40
怎样才能发现新闻,一直是令刚入行的驻站记者和地方通讯员感到头痛的事情。想当初,自己也曾为此烦恼过、迷茫过。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无冕之王"的记者,在人们的印象中无疑是份体面的职业。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记者这份职业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光鲜,尤其是像我这样刚入门的记者,工作中屡屡发现的是,这份期待已久的职业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专业性低,难带来满足感现在但凡有媒体招聘,总会对学历、经验、专业等有诸多限制,"985、211高校毕业,研究生学历,三年工作经验"等要求并不鲜见。以中部某省的一媒体招聘为例,在  相似文献   

3.
"给你个发泄的机会。"这是我接到关于"年轻记者的烦恼"选题的前一句话。"年轻记者的烦恼"?我思考了半天,实在想不出就自己而言,做记者的烦恼是什么。其实,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令我自己也很不解,平时我不是常常埋怨工作累吗?不是总嚷着工作压力大吗?为什么真要我来回答记者的烦恼是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烦也不恼。嘴上喊着烦,但心底里又说不出烦的原因,这是心口不一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又想,就在我要放弃写下去的时候突然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何昆 《新闻导刊》2007,(1):22-23
如果随意问起一名职业记者,工作中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几乎所有的记者都会这样回答:缺少新闻线索,特别是缺少能够打动人的"好"线索。  相似文献   

5.
传媒从业者的新闻理想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其核心本质是永恒的。当下,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规划带来了一丝迷茫,使许多新闻人在"尴尬"的处境中很难将新闻理想抒发出来。本文剖析了新闻理想面临冲击的原因,梳理了新闻理想的发展阶段,界定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理想的本质内涵,并论证了新闻理想是新闻学教育的基石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如果随意问起一名职业记者,工作中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几乎所有的记者都会这样回答:缺少新闻线索,特别是缺少能够打动人的"好"线索. 其实,一些记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苦恼,究其原因往往是头脑中缺乏系统的抓新闻线索的思路和方法,整天疲于奔波.那么,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怎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和劳有所获呢?  相似文献   

7.
刘淮宇 《新闻窗》2010,(6):93-93
新闻标题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对新闻内容的表述,如今已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标题制作过程中,如何再多些文采,才能更好的吸引读者的眼球。本人从一个校园记者成长为上海世博会全国百名注册大学生记者的过程,从中体会颇多.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庞大的记者队伍中,做为“小弟弟”的地市报、台的记者有没有出息?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成为名牌记者?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从现实总体上看,市地报、台记者与中央、省报台记者相比,成长速度要慢一些,成才率也明显偏低,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阻碍了市地报、台记者的成长,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上的环境、条件等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主观上的。 首先,市地报台记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一种职业心理,把当记者只看成是谋取生活来源的  相似文献   

9.
如今,微电影十分流行与普遍,很多人都喜欢自己拍摄微电影。校园微电影是微电影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很受学生们的青睐,拍摄出来成品非常多。校园微电影一般以"青春"为主题,勾画出关于友情、爱情、奋斗、迷茫等方面的故事。本文记录了微电影的发展史,对当今的校园微电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90后"实习记者是与互联网相伴而生、同期成长的一代。针对这一群体的培训,是传统媒体面对的全新课题。在培训中,要让这些实习记者充分认识职场环境的新变化,同时媒体的培训方法也要在坚持过去的优良传统中不断改进,并针对当前的传播实践,对实习记者的传播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记者队伍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地从高等院校补充。 先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再进入政治性很强的新闻工作领域;先在校园这个微观层面学习社会,然后再到广阔的社会投身实践。青年记者在这条成长道路,与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是很不相同的。战争年代的记者,有不少是来自于战争一线的军人;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记者从工、农等各条战线抽调。 新老两代记者从不同的道路走向新闻单位这个职业的交汇点。阅历的不同,带来了处世特点的差异。一位青年记者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坦率地讲,老一辈记者不一定比我们的思路开阔,文…  相似文献   

12.
孙友欣 《东南传播》2010,(8):138-140
大学生校园DV剧是大学生自己创作、编演,展示校园生活和青春文化的影像作品。产生于当前视觉文化的语境中,产生于科技进步带来的阅读、创作方式改变的传播环境中。校园DV剧的传播内容多是展示大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和心灵历程,主要表现为爱情的追寻与反思,青春的迷茫等。校园DV剧呈现出影像的多元性、篇幅精短等特征。网络空间、大学生电影节等成为大学生校园DV剧传播的重要渠道。相比于青春校园电影,大学生校园DV剧仍有许多局限,但是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后,安徽各新闻单位开展"学思践悟"活动,笔者结合自身及新闻同行的情况,从思想深处上剖析、从工作实践中找原因,阐述了一名真正的记者坚守"职业理想"、增强"责任担当"、弘扬"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以启示和激励更多的新闻人争当最美记者.  相似文献   

14.
邵薇 《军事记者》2010,(10):51-52
从1995年填写高考志愿开始,我与新闻结缘。学了7年新闻专业,又做了8年记者和编辑,我清晰地看见自己的脉络:在校园里,理想是“普利策”式的——做国家这艘航船的船头嘹望者;在工作中,现实是“西西弗斯”式的——在不断地推石上山中寻找意义。这不是理想的坠落.  相似文献   

15.
张刚 《青年记者》2008,(13):19-20
转眼间,从事新闻工作已经8年多了,三十而立,算是一名"老"记者了. 从刚刚毕业时的满眼好奇,激情四溢,到现在的理性与激情并存,一步步在新闻理想和梦想的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16.
地市党报是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阵地.以仙桃日报社为例,近年来,陆续从不同高校招聘应届本科新闻毕业生20多人.从学生到记者,年轻人在角色转换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迷茫和彷徨.有人很快进入角色,挑起重担;有人一年半载甚至历经多年依然业绩平平;有人甚至不能胜任工作.年轻记者如何脱颖而出,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17.
李萌  李新爽 《今传媒》2016,(8):63-64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媒体环境,记者不再作为一种“神圣的职业”而存在,反而更多地回归到它原本的职能。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与时代的变迁,记者——这一作为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角色,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发生的变化,以及在新媒体带来的一系列的变革中,面临的迷茫和困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加以关注。本文主要以时代的发展为依托,从不同时期的不同角度入手,对记者角色认知的变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营造"读书"的氛围,促进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人格魅力的成长。本文主要从校园图书馆营造读书氛围的意义出发,对校园图书馆"读书"氛围营造的策略以及"读书"氛围营造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7,(21):79-79
都市生活类报纸的记者,在日复一日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同样可以实现"社会守望者"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0.
闫薇 《新闻传播》2014,(3):292-293
由柴静主持的央视人物访谈类节目《看见》,以其"呈现事实"的理性态度展现人物、事件与问题;栏目以"看见新闻中的人"为主题,秉持"不为教化和改造,把人物背后复杂的坐标系和因果逻辑尽可能多地呈现出来"这一理念,让习惯了"自我审查"的记者,找到了根据地;节目以选择的时新、多样,及具有稳定价值观为推动力,辅以柴静个人采访素养及影响力,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栏目。在它出生与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整个传媒环境对它的接纳,媒介自身的开拓及以柴静为代表的记者等各种因素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综上,从宏观采访背景上的变化,中观电视台栏目组的理念更新,以及微观记者角色、职责的重新定位与思索,都值得我们进一步考察与分析这些改变产生的原因为何,效果如何。基于此,从《看见》中的人物专访出发,对其访问对象、访问方式的创新、具体改变进行分析,进而对记者修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