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零 0.1在汉语中,由两个词根构成的合成词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如“语言”是由语素“语”和语素“言”按并列关系组合而成的;“年青”是由语素“年”和语素“青”按主谓关系组合而成的。因此,不同的组合方式体现了两个语素之间不同的语法关系。 0.2合成词中两个语素的语法关系,其外在表现形式是语素的排列次序。反过来说,语素在词中的位置决定了它在词内的语法性质及意义。“晚会”一词是“晚”和“会”两个语素按一从一主,从在前主在后的修饰关系组合而成的,如果我们把字序颠倒一下,不说“晚会”而说“会晚”,那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汉语知识·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部分,依据语素的构词活动能力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其中“不自由语素”的讲解举例明显失当。  相似文献   

3.
语素是汉语法学系统中的新事物。不仅它的内容是全新的,就是对它的普及与教育也同样需要我们作新的探索。§1 语素教学的地位汉语素是汉语的原子,是汉语的“根”。语素研究是语言的微观研究,对它的历史追寻也是语言的寻根研究。语素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位置与它的这些特点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语素是语言的起始单位,汉语的字是单音节语素,字是汉语的起始单位之一。而对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学界却有不同观点。字本位观认为,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就是字,但是将字定为汉语句子基本结构有诸多困难。赵元任先生较早提出应该努力在字级单位之上探寻作为构成句子基本结构,但赵先生对“那级单位”的本质属性并未明确界定。本研究基于分布形态学,认为对汉语而言,合并了定类语素的字或字的组合是构成句子基本结构的“那级单位”,汉语“那级单位”有五种类型;英语类似,也只有合并了定类语素的词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结构,英语“那级单位”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汉语是单音节语素的语言,汉语语素同汉字基本上保持着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也是以单音节语素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因此,语素教学符合汉语的本质特征,它便利于识记汉字,扩充词汇量,准确把握词义。本文试就语素教学的特点、教法和作用谈点拙见,谬误之处,恳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一、语素教学及其特点吕叔湘先生说:“汉语的语素和汉字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语言定量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种说法。据统计,有大约88%的汉字和语素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也就说明,一个方块汉字基本记录了汉语中的一个语素,汉字是表示语素的符号。语素…  相似文献   

6.
新词的大量产生是当代汉语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而单音节外来语素的形成和在当代新词构造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人们的承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讨论:第一,从来源和形式、组合功能、性质和表意等方面为单音节外来语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单音节外来语素参与构造新词的构词方式和造词方式。第二,考察单音节外来语素意义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第三,认为单音节外来语素参与新词构造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并分析其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语言规范的认识。文章提出:一方面,单音节外来语素形成并参与当代新词构造符合汉语的语言规律,是汉语同化外来语言成分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对现代汉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总之,单音节外来语素参与当代新词构造,是语言接触过程中发生的语言变异,是一种“积极”的、有生命力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7.
短语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中占有重要地位。吕叔湘说:“把短语定为词(或者语素)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对于汉语好像特别适合。……从语素到句子,如果说有一个中间站,那决不是一般所说的词,而是一般所说的短语。”《提要》把汉语的语言单位分为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汉语的组合到了短语这一级,各种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都已经具备了,它和句子的组合是一致的。所以,弄清了短语的构成和功能等,也就掌握了汉语的句法基础。此外,大多数短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语气、语调,都可以成为句子。这就  相似文献   

8.
汉语以语素为基础造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语言中语素原则上必须先构成“词”,才能用来造句。“词”有自己的规定形式,而汉语中的词汇单位并没有。汉语与欧洲语言在句法上的基本区别就在于语素可以直接参与造句。人们之所以会认为汉语也有词,是受了英语词形贫乏化的影响。汉语语素可以直接作为句子成分,也可先构成字组或短语用作句子成分。语素构成字组,再扩充为短语,进一步构成句子,都靠反复应用7种语法关系;7种语法关系通过“语序框架”起到造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的生成机制来谈,字相当于印欧语的词,而不是语素。汉语是单音节语言,音节是自足的语音单位,但一个音节常常表示多重概念,因而汉语的字形具有区别性功能。印欧语是多音节语言,音节不是自足的语音单位,意义的区别通过音位的异同来区别。将西方语法研究中的“语素”理论来套用研究汉语的语音形式,即用印欧语言“音位学”替代汉语本土的语音解释学说“音韵学”是十分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语素的音、形、义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关于汉语语素音形义关系方面的概念;通过从“单义、多义”、“多音、多形”、“同音、同形”、“同义、反义”几个方面的论证归纳出了一张“汉语语素音形义关系分析表”。  相似文献   

11.
语素是汉语里最小的语言单位 ,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原来叫“词素” ,后来吕叔湘先生认为应当叫“语素” ,原因是 :叫“词素”似乎是颠倒了“语素”与“词”的位置 ,给人的感觉是先有“词”后有“词素”。关于语素的分类 ,从专家语法角度讲 ,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 ;从教学语法角度讲 ,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是说法不一 ,甚至有的教材在这个问题上自相矛盾 ,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不想探究语素的源流、廓清语素的含义 ,而是仅就语素的分类问题做一简单的梳理 ,并就教于大方之家。语素是语言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言是一个层级装…  相似文献   

12.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体系独特的组成部分,指的是构成语素相同,语素的组合顺序不同的两个双音节合成词。这类词的起源久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存留于现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极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宝库。本文试图通过全面整理《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同素异序词,来探求其规律性和系统性。着重从概念所涉及的“语素”、“语素顺序”、“词”的各自界定入手,对这类词的具体范畴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同素异序词的语义关系进行详细解构,划分出具体类型,深入把握“同素异序词”这个特别聚合体系的语义规律。  相似文献   

13.
桑悦 《现代语文》2015,(1):44-45
“传承语素”这一概念由杨晓黎(2006)首次提出,为汉语语素分类提供了从历时层面划分的新视角。所谓“传承语素”是指从上古的词发展而来,在现代汉语中作为构词成分而存在的语素。本文对传承语素“兵”在现代汉语词和短语中的构词情况进行分析,并试图总结其构词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中国传统的办法——依靠书面材料和语言实践,对现代汉语中组合指数为1的语素进行量化考察,为进一步认识汉语语素和提取语素的方法提供数字依据。所得结果:现代汉语中组合指数为1的语素约占全部语素的13%。  相似文献   

15.
“摸索”与“探索”是一对近义词,日常使用频率较高,且常被混用。初看似可等同,细究则用法殊异。下面试就两词差异,从几方面作一“探索”,以资辨别运用。一从不同语素上看词义侧重从词的构成上看,两词均有共同语素“索”。故两词均有“寻找”义。不同语素是“摸”和“探”。依《现代汉语词典》,“摸”的可比义项为:①试着了解,试着做;②在黑暗中行动,在  相似文献   

16.
颜色词是以概念意义上划分出来的一类词,就其语言功能来说,主要是用于表示事物的某种色彩性状.在语法上一般认为该归属形容词.其实,颜色词的语法功能就如它所表示的颜色一样纷繁复杂,并非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所能概括.本文从分析颜色词的构成着手,找出颜色词的构成与语法功能的对应关系,从而对颜色词的语法特点有个较为全面、清晰的了解.一、颜色词的构成综观颜色词的构成语素,不外乎以下三类:一是表示单纯颜色的语素,称之为纯色语素.如,红、黄、绿、蓝、黑、白等.这类语素数量不多,在汉语中总其才十几个,但构词能力强,都能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是构成汉语颜色词的主体.为了下文表述方便,用“Y”表示;二是表示物体名称的语素,称之为物色语素.如,米、桃、栗、橙、藕、肉等.这类语素数量极多,但不能单独成词来表示颜色,用“M”来表示;三是表示颜色义类的语素——色,用“S”表示.根据这些语素的不同组合,颜色词可分成下列几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从单纯词和合成词两方面分析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单纯词的词义是构成单纯词的语素的语素义,但构成单纯词的语素之义不一定都是单纯词的词义,词和语素的义项在数量上是不平衡的.而这种不平衡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往往不存在.合成词的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构成关系有组合和融合两种.同时分析在语素多义的情况下,词有可能是多义的,也有可能是单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一、短语和短语的分类 (一)短语的含义 短语一般是指由词和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而语意比词更为复杂的语言单位。作为语言单位,它比词大而比句子小,常用来作句子的一个成分。短语在汉语五级语言单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吕淑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说:“汉语里语法范畴依靠大小语言单位互相结合的次序和层次来表达。从语素到句子,如果说有一个中间站,那决不是一般所说的词,而是一般所说的短语。”他认为:“把短语定为词(或者语素)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对于汉语好象特别合适。” 短语,有的叫词组,有的叫结构,有的两者兼而称之,实词与实词组合称为词组,实词与虚词组合则称为结构。一个科学术语  相似文献   

19.
语素的切分是各种语法理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汉语语素的切分与提取存在各种争议.对汉语素切分中存在的问题,从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汉语语素提取中的双项对比、不定位双项对比以及剩余语素的解释力,提出汉语语素切分的两个必要条件:1.平行;2.切分出的最小音义结合体能够在构词层面直接参与构词.此外,从共时角度,在重新认识汉语语素的基础上提出汉语语素的切分程序.  相似文献   

20.
新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有一汉语知识短文《汉语组合的主要特点》,在讲到汉语组合问题时,认为“同样两个语素,由于组合顺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会完全不同,比如‘天蓝’和“蓝天”,‘年青’和‘青年’等等”。笔者认为,同样两个语素,由于组合顺序不同,表达的意思固然有可能完全不同,但也有可能完全相同。如“讲演”和“演讲”、“情感”和感情”等,组合语素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