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王纬同志,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担任新华社驻欧洲、非洲记者十数年。我们特约请他撰写一组关于国际新闻采访与编写的专题文章,本刊自本期起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2.
在新华社的驻外分社工作了近10年之后,我于1998年年底回到了总社。回到总社后,我在亚太编辑室做过编辑,担任过英文编辑室主任、国际部副主任、新华社副总编辑,现任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在这些年里,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新华社国际新闻报道的组织指挥,最深的体会是做好这件事不容易。我先是在国际部担任英文编辑室的主任,负责国际新闻的对外报道。外文稿件和中文稿件的编发本来是由地区编辑室负责的,海湾战争后国际部将从事英文报道的编辑集中在一起,成立了英文编辑室。我出任编辑室主任,从此开始了在编辑部从事组织指…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王纬同志,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担任新华社驻欧洲和非洲记者十数年。我们特约请他撰写的《国际新闻的采访与编写》,自1981年第1期开始刊登,本期的第九章是最后一章。王纬同志计划在近期内,再编写“国际科技新闻”、“国际体育新闻”、“国际报道的文风”,“打破国际新闻的垄断”,在《国际新闻的采访与编写》一书出版时,一并补入。  相似文献   

4.
杨木的足迹     
离去不久的80年代,对瘦小精干,刚逾花甲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国际部副主任杨木(原名杨穆俊)来说,是他33年记者生涯中最具“风采”的一页:1980年2月,被任命为新华社曼谷分社首席记者;1984年11月,被评为全国一等优秀新闻工作者;1989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参加了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十年里,他还出版了四本著作。然而,沿着杨木的足迹寻访,都是鲜花与荆棘伴  相似文献   

5.
杨木的足迹     
离去不久的80年代,对瘦小精干、刚逾花甲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国际部副主任杨木(原名杨穆俊)来说,是他33年记者生涯中最具“风采”的一页:1980年2月,被任命为新华社曼谷分社首席记者;1984年11月,被评为全国一等优秀新闻工作者;1989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参加了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十年里,他还出版了四本著作。然而,沿着杨木的足迹寻访,都是鲜花与荆棘伴生。这位老新闻工作者为了党的新闻事业,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6.
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自2002年12月开播以来,就一直采用新华社多路电视新闻稿件,每天以《新华纵横》栏目播出。这是新华社电视新闻首次正式在号称"电视湘军"的湖南省级电视媒体落地。今年二、三月间,美伊战争即将爆发,各地新闻单位对伊战的新闻稿件(包括电视新闻)的需求量也骤然上升。在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提出,要与新华社驻前线记者直接联系,办一档专门反映战争进程的连线节目,这是湖南电视人的创意,也是观众的需求。这样,策划联络的重任就落在分社头上。 2月初,在分社领导的安排下。负责供稿的杨晓明同志拨通了新华总社国际部的电话,部里从上到下都非常支持,最终由时任国际部副主任的张浩拍板同意。那些2003年2月12日下午4时,次日中午1时,(因时差,还值巴格达早上)杨晓明按国际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7,(10):26-26
<正>新华社多媒体采编系统是新华社新一代的采编系统,2005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已经成为保障新华社新闻报道采、编、发的主要技术平台。系统7*24小时全天运行,是新华社采编部门使用的生产系统,用户数量1900人,涉及新华社总编室、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体育部、参编部、新华网、摄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总编室根据田聪明、南振中同志的批示精神,组织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新闻研究所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各编辑部规定的禁用词。在网上广为传布,受到好评。现摘转如下:  相似文献   

9.
钱江晚报国际报道自推出以来,得到了新华社国际部要闻专搞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从1997年钱江晚报扩版并推出《国际新闻特刊》后,双方就国际特稿供稿建立了以点题约稿为核心的全新的互动式供稿机制。这一供稿机制被新华社国际部认为在全国地方报纸国际报道中具有开创性,现被新华社总结推广并被国内多家媒体运用。钱江晚报与新华社国际部之间率先建立的这一新型国际特稿供稿机制经过了5年的实践磨合,运转日益流畅,有效地满足了晚报追求国际报道个性化的要求。这一供稿机制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点题约稿,凸显国际报道个性以往,国际报道的供稿都是由新华社主动向用户供稿,地方报纸是被动收稿,各用户的国际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万里营救记     
1993年1月21日下午2时42分左右,北京新华社国际新闻发稿中心的电脑屏幕上突然跳出了一条消息:中国新华社的一位记者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遭一伙身份不明者的袭击,身负重伤。这位受伤的记者就是41岁的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副社长刘江,到这一天,他累计在索马里战区的时间已超过30天。饮血沙场 1月20日这天,作为新华社战地记者,刘江的收获可以说已很丰盛。三进索马里,他写了大量的报道,诸如《我们最需要的是和平》、《美法军队将打开通往巴德拉地面通道》、《索马里灾情缓解》、《索马里对立两派达成新的和平协议》、《索马里再次发生部族冲突》等。但他一直希望能直接采访内战两大派的领导人,直接获取、报道他们对索马里局势的看法和他们的主张。几经周折之后,索内战两方之  相似文献   

11.
11月7日清晨6点30分,突尼斯新元首本·阿里在广播电台宣布老总统布尔吉巴被解除了职务的消息,45分钟后,新华社突尼斯分社已将稿子发回北京。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立即将这一消息迅速向国内外播发了。“突尼斯的消息,你们发得比我们快,快了30分钟。”这是当时在北京的南斯拉夫通讯社社长沙拉诺维奇会见新华社社长穆青时说的。在座的总社国际部副主任高秋福插话:“半个小时不算多。”沙拉诺维奇说:“不,快五分钟也就不算少了。”这个小故事对一般人来说,也许平淡无奇。然而,对于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记者与编辑来说,南通社社长的话则是一位杰出的同行对我们工作的评价、赞扬与鼓励。是的,近两年来,新华社搞国际报道的同志在改善时效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在对国外发稿中,特别在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大广播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抢时效,这本身就意味着是迎接国际新闻界激烈竞争的挑战。对于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我们自然感到欢欣,不过,我们心里比外人更明白,我们打了那些败仗,同时我们也比别人更清楚,要使国内的用户对我们的国际新闻真正满意,要使新华社的新闻在国际市场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我们在时效上还得付出十倍于今日的心血与努力。  相似文献   

12.
新华通讯社国际部副主任王纬同志随赵紫阳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前往非洲十一国访问。我们约请他为本刊撰写专稿《非洲十一国随访记》。王纬同志为本刊撰写的“国际新闻”专栏载稿《国际新闻的采访与编写》的第七章,本期暂停,下期继续刊登。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7,(4):25-25
据3月8日中国记协网报道:应韩国记协邀请,中国记协国际部副主任林海等人将参加于2007年3月12日至16日在韩国首尔和朝鲜金刚山召开的2007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国际记联)特别大会。国际记联是以各国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工会或专业性组织为团体会员的国际新闻组织,1926年在巴黎成立。现在117个国家拥有161个团体会员,人数50万左右。会员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4.
从1953年入社到1984年调离,我在新华社的31年里,一直从事日本问题报道。在庆祝新华社65周年诞辰之际,多少往事,如一幅多彩的画卷深印在脑海中,令人难以忘怀 新华社发自东京的第一份电讯 我从1953年调到新华社后,就被分配在国际部东方组做日本问题报道。当时我对新闻业务一无所知,得事事从头学起。1954年10月下旬,中央决定派出以李德全为团长、廖承志为副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日本,总社派我以随员名义参加代表团。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访日代表团,中央非常重视。当时,  相似文献   

15.
陈贽  杨晴川 《传媒》2021,(23):16-18
作为党的外宣事业主力军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1946年的新华社国际部持续发挥规模庞大的海外分社采集网络优势,充分利用遍布全球的数千名记者和当地雇员队伍,每天通过中文、英文、法文、西文、俄文、阿拉伯文等多语种发稿线路,以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全媒体形态,向世界提供24小时全天候新闻信息服务.除了第一时间向海内外发布重大国际和地区新闻以及深度分析、评论和解读,国际部500多名编辑记者还同时运维着"国际观察"和"新华国际时评"两个中国新闻奖名专栏、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脸书平台主账号、"新华国际"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近年来,国际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创新对外传播,在构建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方面积极探索,锐意创新,不断进取,为加快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封面人物     
李杰,河南民权人,中共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河南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73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调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1982年调人民日报记者部并被派驻到河南做特派记者;1987年人民日报驻河南记者站成立,  相似文献   

17.
一 卢宝康是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文汇报》国际部副主任,对待事业有执着的追求……认识宝康的人都说他办国际新闻版是很认真的。他无时无刻不瞪大两只眼睛,注视着世界的每个角落,惟恐漏掉  相似文献   

18.
前面的话周锡生,新华社高级编辑,享受国12月底出任新华社网络中心主任兼新华网总裁至今。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1978年8月毕在短短的几年里,新华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78-1981年留学于2004年全国百强网站评比中进入前10强,在全球1000多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系,历任新华社国际部编万个网站的综合排名进入前50强,被专家和网民评为辑、雅典分社记者、首席记者,环球杂志总编辑兼总“中国最具影响力网站”,这对一个原先不熟悉互联网、也经理,华盛顿分社副社长兼白宫、五角大楼记者,联不懂技术的英文记者出身的总裁来说确属不易。因此,我合国分社社长兼华尔街记者,国际部副主任,1999年们的访谈也就从他怎样“入网”开始。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为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多元化国家,其政府如何为出版业提供多样化服务?版权贸易中如何开拓国际图书市场?这些话题都是为我国出版界所关注和感兴趣的。美国商务部出版主管威廉·罗弗克斯特先生和美国华森·歌特出版公司国际部主任王鸿远女士,应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邀请,于9月4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会议室举行报告会,受到了与会人士  相似文献   

20.
<正>3月30日晚,新华社为IPTC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借着欢迎宴会开始前的一段间隙,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中文新闻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新华社通信技术局局长谢胜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