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傣寨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地理上它既有终年积雪的高山冰川,又有美丽神奇的热带雨林;有一年四季如春的昆明,又有大理、丽江、建水这样的历史名城。世代居住在这里的25个少数民族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奇特的民俗风情,实在是一种强烈的诱惑。到西双版纳去,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梦。但是不亲自住到傣家的竹楼里和他们共同生活的话,就很难体验到那里特有的风情。  相似文献   

2.
马云海 《大理文化》2017,(12):37-42
正我所说的大理是狭义的大理,仅指由苍山与洱海构建的美丽家园。母亲生前很少到大理,仅有的两次机会,都是因为生病。一全家人的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我在大理生活三年的梦。在大理,我完全沉浸在读书生活的幸福中。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津津有味,仿佛找到了生命的意趣,沉浸在丰富情感的温泉里;课堂外,一头扎在阅览室或图书室里,古今中外的文学画廊,幻化  相似文献   

3.
《大理文化》2012,(8):I0003-I0006
6月1日下午,久旱的大理,终于迎来了一场畅快淋漓的甘霖。能容纳800人的蝴蝶之梦剧场,座无虚席,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大理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建企60周年庆祝大会在此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4.
海男 《大理文化》2010,(3):7-18
我曾经沿着洱海边寻访过南诏到大理国以来的文化遗址和遗梦。那些漫漫长卷中的史前文化震撼过我的灵魂。大理之人文符号从浩瀚的天宇间飘忽而至,我希望我在将来的某一天,屏住生命中  相似文献   

5.
黄玲 《大理文化》2010,(10):7-25
大理是作为一个云南人一生中不能不去的地方。虽然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到过大理,但第一次的印象仍然如诗如梦,美妙如故。那是90年代初某个夏季的黎明时分,乘着夜班车在朦胧中就悄然进入了一片神奇  相似文献   

6.
大理四章     
曼娘 《大理文化》2015,(4):39-42
走进大理,我便跌入岁月的轮回中.总是在不经意间踩到千年古道,闯入百年村庄.我在千百年不朽的时光里,把自己揉碎又整合,整合又揉碎.反反复复,周而复始.于是,就有了大理四章. 浪漫大理 在大理,无关爱情的风花雪月,造就了爱意流淌的旖旎风光.三月街,蝴蝶泉,廊桥梦,风情岛……含情藏爱,与浪漫相拥,让我在悠闲从容中感受到大理的温暖情怀.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我都要去赶三月街.三月街,已成了大理人的一个情结. 步入三月街的街门,我便看到了“观音古市”几个篆书大字,很多人或许都会忽略,但于我而言,这却是我的兴趣点所在. 研究或关注大理文化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大理人对什么事都讲究个说法,都要像树有根、水有源一般让每一件事情都有个来龙去脉,从而让子孙后代懂得溯古知源,懂得归去来兮.而且一般只要是有些历史的文化现象或习俗行为,其源头,必定会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大概就是大理文化之根,就深藏于宗教迷宫之内的最好明证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参透了大理宗教的本质,也就领悟到了大理文化的核心特质.  相似文献   

8.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不是李清照笔下的江南,是高原江南,大理西湖湿地。梦一样的水乡,高原上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在清波荡漾里放歌。秋风起,秋水盈、秋草黄,越冬的水鸟在大理诗意栖居。白鹭是不必说的,它们早已将洱海流域视为自己的家园,在洱海的滩涂地,在大青树的枝桠间,在苍山与洱海间的平畴沃野中,在洱海畔的  相似文献   

9.
那家伦 《大理文化》2009,(Z1):22-23
没有那一场残酷的"阳谋",我这个生长于昆明、由军队医校毕业也依然生活在昆明的白族子孙,不会踏上魂系梦绕的祖籍大理的美丽的土地。提起1957年的"阳谋",我终生难以忘却:那双美丽而又灵慧的大眼睛……面对百里烟波滇池,我们青春焕发敞喉高歌  相似文献   

10.
刘傅森 《大理文化》2011,(12):31-37
一在人生旅途上跋涉了大半辈子,蓦然回首,漫漫岁月,如歌如梦。那些早已随风飘逝的往事,似乎又随着飘逸的云霞,荡回眼前……20世纪50年代初期,曾与作家、诗人、学者徐嘉瑞一道,考察过大理的许多古迹。他对大理赞赏不已,推崇备至。他说:"大理是部博大精深的经典,古往今来的学者大家,没有哪一位把它  相似文献   

11.
远眺,吴安臣印象我始终认为,大理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地处滇西要冲的大理,仿佛是一个驿站,用它的山水和田园,为每一位南来北往的人提供一个不让心灵孤独的所在。与大理的地理位置一样,大理的作家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沉静而淡泊的风气,不喜张扬,更不喜欢拉帮结派、划地抢滩。每一位作家都似乎怀着一种开放而包容的心理,去接纳州内外不同地域的作家们,因而在全省文学界中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这样的情形,使得大理作家群落中的每一位作家,都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各地的作家都发自内心地敬重他们,喜欢他们,乐于与他们亲密无间地相处。吴安臣是我多年的挚友了。第一次见到吴安臣是在几年前,我去大理参加滇西笔会,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上关花,始于唐,兴盛于宋、元、明三个朝代,元时将它列为大理的四大绝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之第二.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先生,跋山涉水,展转万里,亲临大理苍山云弄峰北麓"和山"坡地上,即今之花树村背后的坡地间,仔细地观察了这棵久闻之奇特花树,并将观察所得写在了弥足珍贵、传世生辉的<徐霞客游记>之中.……  相似文献   

13.
马帮,是驮马运输队伍的意思。马是山地运输的工具,在云南则是产于"南诏"(今云南大理一带)的大理马,白族先民们用大理马驮运货物,辅助生产生活,逐步形成了马帮。  相似文献   

14.
大理的女人,从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弯腰,然后就一直弯着腰走进坟墓。她们弯腰不是因为谦恭,更不是为了舞蹈,而是去背负重物和干重体力活。她们要下地播种、施肥、收割,还要到建筑工地上背水泥、背砖瓦……骡马能驮的,大理女人大都能背;骡马不能驮的,大理女人也能背。大理女人生活的环境大多在高山峡谷和高寒山区。在大理的很多村寨里,女人是一个家庭里的主要劳动力,她们是男人的精神支柱,是一家人的主心骨。艰难的处境迫使大理女人得弯着腰去面对生活。她们得弯腰和男人一起去建房子。她们和男人建出了一座座具有大理特色的无限延展的柳暗  相似文献   

15.
彩云之南的大理,是一块人类最诗意的柄息地.单听听想想这名字就美好得令人飘然欲醉欲仙.若置身其中,真有点儿亦梦亦幻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矿葬     
陈川 《大理文化》2010,(6):7-21
丰厚而独具韵味的历史确定了大理的象征地位。从历史的渊源来看,大理是一座古老之城,南诏大理国留下的辉煌,使得这座古城具有了神圣的价值。从神圣的苍山顶峰发出的光芒一直将大理照耀到现在,亮丽的光环将大理的知名度延伸到全世界。数百年以来,大理古城一直用静默的姿态开始了与世界变化的对峙,当流行元素弥漫世界的每个角落时,大理却因这样的固守再次显示出了特有的"沧桑"与"老道"。于是,在世界纷繁的变化之中,大理面向世界敞开着一道幽秘之门,蛊惑着人心,蛊惑着世界。相对古城中古老建筑物、城墙、城门等,大理人的生活是世界性的———缓慢、有序而敞开,符合人性。古城人对生活的从容和优雅,将现代人的物欲横流的心态屈居脚下。大理老街上的一座咖啡屋、一个酒吧、卖凉粉的白族老妪、阳光下的银匠、以至于从世界各地奔赴而至的旅者……都能在大理寻找到丢失的自我,创造着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理是一个真正的和谐之地,是一个人神共居的城市。在洋人街大理王府的回廊上看苍山,听溪流的声响,流淌的不仅仅是水,包含着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时间,涤净了我们身上的浮尘,使得我们听到了生命中的挣扎和呼救,这种感觉与大理古城的风景和原型融而合一,最终使大理成了世界性的诗学和美学兼具的城市符号。  相似文献   

17.
陈美兰 《大理文化》2022,(3):94-103
1982年,我考入大理师范,学校全称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大理师范于1905年建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和合格的中专学历师资人才,促进了大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有特色的中等专业学校.我有缘在大理师范学习、生活两年.于我而言,那两年是我远离家乡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我储备知识,接受教化...  相似文献   

18.
王晓云 《大理文化》2010,(8):98-102
王晓云:电影与电视是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播形式,在现代生活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五十年代的一部《五朵金花》,为大理赢来广泛声誉。今天,请三位就大理影视创作的现状、问题、出路畅所欲言,以期为大理影视创作、繁荣把把脉,找找方向。李江台长,你是影视家协会的主席,请你先谈谈大理州影视家协会的总体情况吧。  相似文献   

19.
笔者收藏有两面青铜质的南诏大理国铜镜,工艺精湛,构图奇特,举世罕见,是研究白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工艺美术史的实物资料.现特将这两面铜镜拍摄下来并试加以说明,聊供铜镜收藏同仁和白族学研究者们欣赏研究.  相似文献   

20.
榆城味道     
鱼汤泡饭喷喷香如果只有半天的时间游大理,你会怎样游?参加大理一日游只是平庸的玩法,几个小时漂在洱海上,然后,三塔、蝴蝶泉,大理古城几个景点赶下来,大理的美早被千篇一律的导游词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