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档案的公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伯群先生在其《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陈寅恪最后的二十年》出版以后》中,详述了前两年相当畅销的《陈寅恪最后的二十年》一书引发的一起与档案利用相关的官司:书中一位主人公的子女,以作者在书中引用与其父亲有关的档案材料造成了对其父亲名誉权的损害为  相似文献   

2.
论档案的公布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伯群先生在其《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陈寅格最后的二十年〉出版以后》中 ,详述了前两年相当畅销的《陈寅格最后的二十年》一书引发的一起与档案利用相关的官司 :书中一位主人公的子女 ,以作者在书中引用与其父亲有关的档案材料造成了对其父亲名誉权的损害为由将作者告上了法庭 ,法院的二审判决以作者利用了不得擅自公布的档案材料而造成对所涉人物的名誉损害的判决结果结束了这起官司。这起与档案利用有关的荣誉官司虽然结束了 ,但在档案界引起的争论与反思却远未终止。对于此案中的被告是否在书中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因素而侵害了…  相似文献   

3.
本刊上期发表了冯伯群《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出版以后》一文之后,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认为是近年来见诸档案报刊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好文章。作者以记者职业敏感性、学者文笔的严谨性详细披露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作者陆键东因利用档案引发这场官司的来龙去脉,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这起官司深刻的理性思索。同时,文章通过这场官司也提出诸多值得档案界同行深入探讨的话题:如何认识《档案法》中关于档案公布的所有权?如何界定档案开放利用与公布的关系?如何界定在利用档案中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等等。提出了一个既是档案立法部门不容忽视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在档案工作实践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前不久,本刊为此特邀在京法学界、档案界、新闻界的几位著名专家、资深记者一起座谈,同时也约请几位外省市的档案界同仁笔谈,共同就这一话题听听他们的真知灼见。正当本文发稿之际,我们与在广州市文化局工作的陆键东取得了联系。当得知我们在讨论这场官司带来的思考时,他十分感动。没想到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档案界、法学界、新闻界的朋友们仍然关注这起官司,并表示有机会他也想谈谈这场官司败诉后的思考,诉诉自己的“苦衷”。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用档案用出了一场官司,这已经是六年前发生的一件事了.然而,这却是<档案法>实施迄今,因利用和引用档案而引发的唯一一起司法案件.出于"对档案法制建设的关心"和"一种沉重的责任感",本文作者冯伯群始终关注着此案,并于三年前撰写过有关本案的报道.有关方面也曾专门组织档案和法律专家,展开过专题讨论.又是三年过去了,可是,于此案中凸现出的一些法律问题,依然看不到解决的迹象.本刊同样出于"对档案法制建设的关心"和"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再次邀请冯伯群同志重撰此文,刊载于此,以期激发起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感,使更多的人关心和重视档案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重视档案与书报资料的互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档案工作在不断的努力之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历史档案、城建档案等已部分或全部对社会公众开放,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当然,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一些作家利用档案史料来写作,往往忽略了有关档案利用的若干政策性规定,甚至容易引发官司。据《北京档案》2003年第1期的《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一文披露,1995年由三联书店推出的陆建东所著《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广受读者欢迎,好评如潮,半年内就再版三次。然而,仅二三年后作者就被已故的老干部龙潜的女儿以侵犯其父名誉权为由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6.
档案的管理者和利用者对档案分类的认识是不相同的。就是这种“类”的概念以及档案利用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规定“类”的理解,还引起了官司。这起官司发生在江苏省某市,利用者一方与当地的档案局馆关于档案的分类有很对立的冲突。这起案件的情况是在国家档案局2001年8月召开的“全国档案行政执法案例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上公开的。它涉及馆藏档案分类的部分是:2000年11月6日,陈某某第三次来到档案馆,向查档接待人员说道:我已经研究过《档案法》了,我要查的文件属于经济类档案,按《档案法…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计算机软件,大概就要数“五笔字型”了.就是它,引发了我国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一宗知识产权纠纷案,官司双方——北京王码公司和中国东南技术贸易总公司,长达一年有余的诉讼,于1993年12月24日以王码公司胜诉而告结束.“五笔字型”侵权案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官司导火线——广告事件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史学》2006,(12):41-44
特稿专稿铁血“前锋”—二十军的传奇故事(上)⊙王万里……5/2铁血“前锋”—二十军的传奇故事(下)⊙王万里……6/8孙中山与毛泽东⊙季鸿生………………………………11/8巴金与一个普通记者的情谊⊙沈嘉禄……………………1/2假期,我们去考察“女书”档案⊙张偲偲………………2/2引用档案惹出的一场官司—《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出版以后⊙冯伯群…3/10以第一手材料,写第一等伟绩—1942年延安版《红军长征记》选辑⊙缪平均……11/2一张红军西路军便条的来龙去脉⊙姜洪源……………11/6视点谁攥住了我们的“第二灵魂”—人事档案的由来⊙…  相似文献   

9.
《档案工作知识汇解500问》 冯伯群、孟世恩主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48万字,定价11.60元。 本书具有三个特点:一、它包括了《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5门档案专业课程的内容于一本书内,学习、使用比较方便。同时,还附有“会计档案管理”、“基本建设档案管理”、“档案著录标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襄阳市档案馆与《襄阳晚报》联合推出“解密档案”栏目,媒体联动,打造档案文化品牌。起因 档案馆蕴藏的丰厚档案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尘封的档案对许多人来说又是陌生的,只有当需要查找某个档案时才会对之有所感觉。如果没有主动地挖掘、整理并加以宣传利用,  相似文献   

11.
细读《中国档案》2005年第5期《“泛档案”现象析》和2006年第1期《由档案“悖论说”谈起》两文,笔者针对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馆“XX珍贵档案在XX档案馆被发现”这一问题,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刘耿生教授主编的《档案真伪论》一书,对档案内外形鉴辨方法的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郭兰 《档案时空》2017,(2):23-24
口述档案的首次提出源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该词典将“口述档案”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逐字记录形式”。“’口述档案中饱含了丰富的个人记忆,而个人记忆正是印证了个人在其特定时代的精神履历.一段段鲜活的个人记忆便成为集体记忆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述档案就成为集体记忆、大众记忆的“工具”或“产物”。  相似文献   

13.
口述档案(Oral Archives),是记录人们语言信息的总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纂的《档案术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口述档案既可以包括口述史调查资料、用于科研的方言记录材料,也可以包括著名的讲演、电台广播、目击某一事件的人的陈述。口述历史档案属于口述史资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4.
浅析《荷兰手册》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荷兰手册》及其影响概述 《荷兰手册》又名《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系由荷兰档案学家缪勒、斐斯和福罗英于1898年根据档案工作经验整理而成。自1898年出版以来,先后翻译成德文等9种文字的版本,影响波及世界各国。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称其为“现代档案工作者的圣经”.加拿大档案学者库克称其“本世纪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柳瑛 《西安档案》2002,(1):29-30
阅读贵刊2001年第四期发表的山东省邹平县档案局刘英题为《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及其对策》的章(以下简称)《刘》)颇受启发,正如《刘》所言:“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对档案利用研究较多,但对档案利用效果研究较少,以致形成反馈渠道不畅等弊病。”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首次提出了“口述档案”的概念,即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逐字记录形式。近年来,学界有关口述档案的研究逐渐增多,国内不少高校也开展了口述档案工作,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笔者依托所在学校开展此项工作的心得,谈谈对高校开展口述档案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李韧 《新闻界》2012,(15):76-80
英国刑事法庭五十多年前对企鹅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案的判决成为英国法律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本文围绕这一案件,分析和陈述了案件的起因、控辩双方关于案件的主要观点和控辩理由,指出《查》案暴露出英国1959年《淫秽出版刊物法》的三个主要缺陷,并进而探讨了英国社会在维护社会道德和捍卫言论自由这两种诉求之间产生的冲突以及这一历史性判决对这对矛盾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开展口述档案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述档案”概念始源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述语词典》,词典中法文辞条出现archives orales(口述档案)概念,西班牙文辞条为archivooral,此概念被解释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逐字记录形式”,1998年8月在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塞内加尔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伊正式使用了“口述档案”这一概念,并受到国际档案界的普遍认同,他给口述档案所下的定义是: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和口头传说的汇集组成了口述档案。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口述档案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9.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既是档案工作者历来十分关注的一个老话题,也是即将到来的“十一五”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从新的高度,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做出了新的诠释,提出了新的要求,必将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新一轮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口述档案建档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瑚 《浙江档案》2006,(9):53-54
口述档案的首次提出源自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1988年8月在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塞内加尔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伊正式使用了“口述档案”一词。我国对于口述档案的认识正是来自于国际档案大会对于口述档案的有关介绍和论述。若从1984年算起,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